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字花] 2011年3月7日 《字花》第三十期.歸去來兮,返火星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心雪 超級版主 2011-3-7 23:38:55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心雪 於 2011-3-11 01:40 編輯



《字花》第三十期
Mar–Apr 2011

———————–

鄧正健 字花語

文學心太軟
無情的沙漠

文學廚房
梁寶山 懶人飯與正念餐
小西  食物是這樣煉成的

特集:歸去來兮,返火星
啟首語
黃敏華 劃一條單車道
陳麗娟 在那裡�不在那裡
智海  高增值城市歡迎你�Touch Screen
Angelfish 新桃花源
黃勁輝 迷失屯門
駱以軍 白色旅店

十字街頭
鄧正健 我的X
郭詩詠 離職生活
陳志華 離題
鄧小樺 深淵的安寧

專題:文藝造市 橫向分析
啟首語
示範單位 創新格局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升值指引──點評《字花》
看不見的筍盤 凌越  《文學巷道》
看不見的筍盤 黃念欣 《伴侶》
看不見的筍盤 劉霽  《結網》

字花眼
陳椎 進入世界直至成傷──從《縫身》談起

植字練習
袁苡晴 死亡敘述之鯁魚骨
阿布  時序性
陳勇健 1968年
陳俊賢 馬戲團
黃韋侖 給未曾謀面的網友

植字
張婉雯 將殘的燈火
莊仁傑 空椅子
黃燦然 其
傅譯文 父親
榮令  上海(組詩)
Skypie 沒有甚麼是值得討論的
袁紹珊 負面修辭�賽狗場
陳燕遐 我們的時代
高亮亮 豬腰
謝傲霜 誤認
吳俞萱 我們
沈默  出牆

植字.游靜新作小輯
游靜  好人不與貓鬥�談判──給算算�給我滾──致青年�伊甸園的誘惑�
    島國�《石牆之後》之外�美好危機�我是一隻腳
鄧小樺 艱難自我,與不為取悅──游靜新作評說

造字
Hideki Nakajima

專欄
香港大靈異 陳雲  瓦屋的聲音
復元時代  陳慧  煙花落
昨日與明日 許知遠 不丹記行
想像花蓮  陳黎  音樂家具

眉批
文學花邊 高俊傑 神聖母親的沉默──拒絕,之於紀德
黃微子 《春天責備》你和我
梁善惟 人.獸.鬼──西新界想像

喧囂與躁動
郭詩詠 如果在紫禁城,一個漫遊者──讀《我的家在紫禁城》 
郭梓祺 存在與擁有──趙廣超的詩意 
譚以諾 探求基礎:觀〈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
張歷君 布萊希特抑或什克洛夫斯基?──論西西〈肥土鎮灰闌記〉中的雙重視角


《字花》第30期﹣小專題:文藝造市 橫向分析
啟首語
�高俊傑

辦文學雜誌所要求的考慮,有時多得像購入一幢樓宇,或投資股票時,種種繁瑣複雜的計算。過程同樣充滿刺激、未知性,但又必需放手一搏。

所謂市況,也許沒有永遠的好,或不好。據說上年年底便有七份或更多的申請,申請藝發局的文學雜誌年度審批。一方面是因為資助由一年改為兩年:文學雜誌終於稍有空間,可以稍有規劃及發展,另一方面,也在反映我們不安現狀,表述自己,聚集同行者的欲望變得愈來愈大嗎?還是,某種文學雜誌的新可能性正開始湧現?

題為「示範單位創新格局」的部份,就是嘗試勾勒幾種現存文學雜誌的趨勢:從出版形式、印刷裝幀、篇幅……不同面向的實踐,同樣的尖銳、躁動,辦雜誌的滿足就是打破種種藩籬,擊倒沉悶與陳腐想像。三版篇幅「看不見的筍盤」,更將 文學雜誌還可以怎樣的問題延展開去。中港台三地,三位來自不同背景,包括傳媒、學院、出版社的朋友,《文學巷道》呈現先鋒派的日常生活革命,《伴侶》有溫婉、大方得體又不失機智趣味的親切感,《結網》則是以新媒體將文字拆解,讓作者與讀者同步的想法。

大概沒有任何一位曾參與雜誌的編輯,會想到《字花》能夠出版五年。我們感謝所有的支持之外,也在細想前面的路該如何走下去,遂有為是次專題而策劃的座談會,邀來幾位前輩詳談《字花》的種種,作為五年來的檢討:如何讓知性的文學知識和創作取得更好的平衡?如何把網絡的資源放進雜誌內?怎樣可以在一個資訊泛濫的時代裡擴闊讀者視野?

選擇回到文學雜誌自身來製作是次專題,也是為新一年度《字花》作小小的預告。我們在藝發局的文學雜 誌年度資助申請表填上「打開門來辦雜誌」,以保持流動性及新鮮感。踏入第六年,《字花》會進行自我更新:下一期的《字花》除了會改版之外,也有好幾位更年輕的新人加入接替編輯工作。五年前,發刊辭上寫下「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這依然是《字花》的許諾與挑戰;同時,我始終念茲在茲的,也是創刊號內,陳智德在回顧雜誌前行者的足跡後,寫在文末的結語:「相信一些虛無的觀念,仍在伸手不見的去處召喚著。」就像聽見遠方低頻率的鼓聲,沉重並愉快地,上路。再上路。



字花語
三十歲後的共產主義者
/ 鄧正健

關於三十歲前後的共產主義者,我聽過很多個說法,但既然意思也是差不多的,亦不想花心思去追源溯流了。那大概是說,三十歲前信仰共產主義,是浪漫、是激情、是擁抱世界、是熱愛生命。三十歲後還認為共產主義可以拯救世界,那就是天真無知,愚不可及。當然,甚麼才是共產主義,自從在「共產主義」這個詞出現以來,就已經變得難以回答。尤其在二十世紀冷戰之後,共產主義的國家實驗基本上是失敗了,如今再輕言信仰共產主義,即使是在三十歲前那段追逐夢想的歲月裡,也格外顯得不理智了。現在我們可能更喜歡用諸如「左翼」、「激進」、「抗爭」或「行動」這類修辭,但對於它們,要全面地去理解,那將會一個複雜的學術理論課題,或是一個更複雜的社會運動綱領問題。我已不肯定,我是否 已不再關心這個問題了,但自從三十歲後,我另一個問題卻愈加關注:為甚麼是三十歲?

把事情往最極端處想,是我在思考上的陋習。那一大堆的修辭,通常最後都只會令我想到「革命」。革命是甚麼?革命就是最極端最結構性的方法,把一個社會的結構徹底摧毀,然後推倒重來。可是,從人類歷史中最著名的法國大革命,到中國歷史中最經典的辛亥革命裡,我們都沒有看到這種突變式的革命真理。在法國大革命發生近一百年之後,法國才出現一個比較像樣的第三共和;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中國仍在漫長的民主進程路上,緩緩前行。如果我們相信「革命」的話,那就是相信,現在糟透的狀況,是可以一下子改變的。這是否就是一個三十歲前的共產主義者的信仰呢?

我不知道。但相信三十歲是一個浪漫和現實 的分水嶺,信仰會一下子改變,難道不也是一種信仰革命的想法嗎?在我三十歲生日那天,甚麼事都沒有發生,日子還是如常地過,我仍然對世界上的不公義憤憤不平,卻又缺乏任何直接行動的熱情。那陣子做過最激進的事情大概就只有編《字花》,僅此而已。我知道編《字花》從來都是不合時代精神的,有好一段日子,我還有點自我感覺良好呢。

但在這段跨渡我三十歲生日的日子裡,我在心態上的變化即使不是革命性,也是始料未及的:我開始學習認清「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區別,把大量不切實際和一廂情願的想法驅逐,思考所謂「理想」到底是甚麼,以及如何通過「我」,讓「理想」得以實現。

我把這個相對漫長和漸進的過程稱為「啟蒙」,以跟所謂「革命」區別開來。那位畢生甚麼行動也沒做過 ,只躲在書房裡寫書的大哲學家康德,很直接地便把「啟蒙」理解為一種人類從「不成熟狀態」到「成熟狀態」的轉變過程。他認為兩者的根本差異不僅在於我們能否自由地進行理性思考,而非盲從權威,更在於我們能否讓這種思考在公共社會中發生。他的經典例子是:啟蒙不是拒絕向政府納稅,而是向政府納稅,但同時對納稅制度作出質疑。

到了另一個畢生都在社會運動度過的當代哲人傅柯手上,對於「甚麼是啟蒙?」這一問題,他卻提供了迥異的回答。他說,現代意義下的啟蒙並不是我們能運用理性進行思考,而是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啟蒙方式。我們可以接受理性主義傳統的啟蒙方式,也可以對其進行批判,然後選擇屬於自己的存在和解放方法。如果把康德的納稅例子放到傅柯那裡,那就會變成:啟蒙不是能夠 質疑納稅制度,而是可以自由選擇接受還是質疑納稅制度,甚至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納稅。

三十歲後,我怎可能還會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或左派分子呢?我必須重新選擇自我啟蒙的方式,然後大踏步上路去,而不要再為任何黨派而相信任何黨派性。至於跟我一起長期偽裝「八十後」的《字花》編輯們,經歷了五年的黨派性洗禮後,亦似乎真切地意識到:我們每年都在高談的十字路口,並不是《字花》的,而是屬於我們個人的。

可幸的是,世界不會因革命而突然改變,卻會在啟蒙中慢慢前進。即使我們是自行上路,《字花》仍然會如影隨形。

因為字花始終嬌美如昔,在理想主義的日光之下,如茉莉花般盛放。


《字花》第30期﹣特集:歸去來兮,返火星
歸去來兮,返火星
啓首語
/ 陳志華

最近兩次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喊「地球太危險,大家還是回火星吧」,都與周星馳無關。一次是因為中國製造的林林總總有毒食物─毒奶粉、毒蔬菜、毒雞蛋,聽說內地還有一成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另一次是因為全國不同省份的看守所都有人以不符常理的方式死去─有人據稱是喝開水後暴斃,有人在羈留期間睡覺蓋被子悶死了自己,也有人竟在看守所洗臉盆裡溺死,更有匪夷所思的「摳粉刺死」(公安辯稱致命傷口乃摳粉刺所致)和「呼吸死」(管教所拿「呼吸、心臟驟停」作為死因)。其後又看到浙江的維權村長被貨車輾斃的消息,官方說是「普通交通意外」,然而遇害者死狀可疑,竟是雙膝跪地,脖子剛好壓在輪胎下……

難道地球真是太危險了?縱然不是已故學者薩伊德,竟也有鄉關何處人地不 宜之慨?「大家還是回火星吧」,但為甚麼是火星呢?借用《少林足球》的對白大抵是有感而發,歸去來兮,地球竟已無家可歸,火星居然成了假想中的桃花源。若陶淵明生於今時,不為五斗米折腰,恐怕亦無田園可歸了,耕地早被工業廢料污染,或已給地產商收購,他還是要成為苦苦維權的釘子戶,要討回公道卻惟恐溺死在洗臉盆裡……於是陶淵明只好也變成火星人,成了無處安身的現代離散者,與時代格格不入,每天抬頭遠眺,想像那遙不可及的烏托邦。



如果說創作可以發掘更多生命的可能性,寫作的人大概就是利用文字作為太空船,航向那億萬里外的火星。Angelfish筆下的溫泉勝地,以為是個死城,卻驟變桃花源,奇幻之旅馬上展開。駱以軍就借一個偷情故事,帶領讀者進入那「另一世界」;只是當魔法 消失,主人公從肉慾的顛峰回到現實,發覺世人不外乎一堆臭皮囊罷。有時可以逃逸,有時逃不了。陳麗娟羅列的種種意象,或被遺忘,或已錯失,而「我」被囿於房間之內,「不能輕易地進入宇宙」。黃勁輝小說裡的屯門則像個迷宮,準備會見女友家長的男子,恰如困於購物商場的孤鳥,沒有流離卻成了水土不合的異鄉人。

智海的地下鐵即景是被觸控手機包圍的世界,愛書人頓成異類,正如面對高增值城市的孤零渡輪。黃敏華寫的是人在異地的故事,寫當地政府一意孤行要在社區劃出一條單車道,從而帶出了人與土地的疏離。刻下香港也有類似的故事,不只是一條造價六百億的高鐵,還有在前面等著大家的宜居灣區計劃。看電視新聞,有太空人正在模擬登陸火星,還說將來可以在火星建立研究基地,甚至是太空殖 民地。那麼陶淵明遙望天空,進入火星就不是痴人說夢了。卻只怕屆時火星也遭污染,土地一樣被炒賣,桃花源永遠在它不在之處,異鄉人便永遠都是異鄉人了。





買今期字花送影行者DVD,關於嘉咸街街巿保育《嘉咸女情》或捍衛菜園村的《鐵路沿線》,送!送喎!通識科師生、獨立影像製作者、傳媒朋友注意。詳見30期《字花》98-99頁。連結是一位換購者拍的照片,很明顯他不屬於我熟悉的圈子,所以那幾句稱讚更讓人鼓舞。文藝創作自由,並不一定直接連繫到抗爭,但它至少反對了盲目。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