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本地文學] 劉以鬯逝世 終年99歲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virgoheart 管理員 2018-6-18 23:48:12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蘋果新聞原題] 中國意識流文學第一人 劉以鬯逝世


劉以鬯1918-2018


【本報訊】六月悲傷,一代才女林燕妮走了,文壇教父也相繼離去。中國第一位創作意識流小說的香港作家劉以鬯,前日在東區醫院辭世,享年99歲。著名作家、《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盛讚,劉以鬯的一生耕耘成就了香港一座精神後花園。花園裏,有文字,還有電影;膾炙人口的電影《花樣年華》,就是啟發自劉以鬯名著《酒徒》與《對倒》。隨着周慕雲的遠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記者:蔡元貴

有「香港之寶」、「文壇泰斗」之譽的香港文學家劉以鬯,前日因病辭世。遺孀羅佩雲表示,他早前因為輕微肺炎留醫東區醫院大約10天,最終因為心臟衰竭不治,「他走得很自然,像睡着了,然後呼吸慢慢停下來,樣子很安詳」。

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大時代,上海人劉以鬯15歲開始寫作,大學畢業後曾在《國民公報》、《掃蕩報》及《和平日報》任職,27歲創辦懷正文化社。中共建政前一年,30歲的劉以鬯南下香港,加入《香港時報》擔任編輯,其後旅居新加坡及馬來西亞,1957年重返香港定居,一直沒有放下筆與紙。
影迷書迷都熟悉,劉以鬯的《酒徒》與《對倒》造就了《花樣年華》與《2046》。其實劉以鬯的處女小說《失去的愛情》(1948年),也曾改編成同名電影搬上銀幕。他其後謙稱小說靈感來自一本奧地利小說,不能算是創作,「是十分幼稚的」。


劉以鬯與妻子羅佩雲1957年結婚,相伴逾半世紀。



有書局昨擺放鮮花悼念劉以鬯。何穎賢攝


「我寫《酒徒》的第一個促動因素是:在忘掉自己的時候尋回自己。」

奠定劉以鬯文學地位的作品,是他在1962年起在《星島晚報》副刊連載的長篇小說《酒徒》,他曾解釋創作動機:「我寫《酒徒》的第一個促動因素是:在忘掉自己的時候尋回自己。」

劉以鬯說過:「我一生人都在寫小說,原則只有四個字:與眾不同。」《酒徒》是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同為資深報人與殿堂級作家的董橋說,《酒徒》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里程碑,運用意識流手法比許多西洋作家都成熟,「那部小說的文字真正為白話文學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
文學雜誌編輯鄧小樺說,劉以鬯勇於求新和試驗,任職報館編輯期間提拔過不少作家,如西西、董橋、也斯等。董橋昨接受本報訪問時也說,劉以鬯提拔後輩不遺餘力,大批香港作家都因獲他引薦發表作品而走上文壇。當年劉以鬯不但照顧他,還照顧一大班初來港的年輕作家,關心他們的生活,也鼓勵他們寫作。
董橋進一步表示,在香港這個商業掛帥的地方,劉以鬯默默的努力終於給香港社會造就了一座精神上的後花園,讓港人有信心在功利主義的喧嘩中抱守一份堅持,一份執着。
劉以鬯曾經在一次訪問中說香港是商業社會,純文學的創作環境比較惡劣,許多所謂的文學不過是商品而已。文以載道,劉以鬯的作品一直沒與社會脫節。他1973年起在《星島晚報》連載的長篇小說《島與半島》,內容觸及股災、水荒、罪案,他為小說結集出版寫的自序便說:「我無意寫歷史小說,卻有意給香港歷史加一個注釋。」
鄧小樺指,《酒徒》面世的六十年代,中國大陸及台灣由於政治原因,文學創作都受限制,反而殖民地香港文學創作風氣非常自由開放,報刊數量之多可說是黃金年代,作家可以盡情做各類文學實驗。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着一塊積着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看到的種種,也是模模糊糊的」。有人統計過,自謔「寫稿機器」的劉以鬯畢生寫過6,000萬至7,000萬字。他筆下那讓人又愛又恨的香港已隨他逝去,「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原文連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80610/20416211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