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關夢南隨想] 小說已死?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關夢南 極品XO 2009-11-10 02:38:26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自八十年代始 , 文學已死 、大師已死、小說已死 , 甚至文字已死的講法不絕如縷 , 最近 , 美國著名作家Philip Roth的預測 : 「二十五年內 , 小說一定成為小眾的趣味 . 」不過是舊調重彈吧了 .

梁啟超曾撰「小說與群治」一文 , 真是獨具慧眼 , 小說不但是消遣 , 而且具潛移默化的作用 . 如今「群治」的功能已被替代 , 小說的流行程度自然降低 , 此勢也 , 非人力所能挽回 . 至於所餘的「趣味性」, 又不被作家重視 , 這樣一來 , 就更加無法與電視劇及漫畫競爭 , 淪為極小眾的藝術品 . 至於是否已死 , 我又認為未必 .

當電子報出現的時候 , 也有人悲鳴那是印媒的喪鐘 , 但十幾年過去了 , 印媒並沒有消失 , 一些二線的報紙 , 也能保持五、六萬份 , 可見文字與電子 ,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與閱讀 , 舉例說 , 如果你要做一個小說作家、詩人、雜文家 , 在網上發表作品不算 , 給人一隻CD也不算 , 一定要出書才算 , 你或者不同意 , 最低限度現在的標準如此.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都發夢 . 部分人的夢想會是文學 , 詩人與小說作家又佔一個百分比 , 此無他 , 我們都是在聽故事、聽歌謠中成長 . 所以小說還是有他的根 . 問題反而是我們要寫甚麽的故事 . 小說的藝術與通俗並不那麽水火不相容 , 藝術小說家以為寫通俗作品容易 , 非也 , 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之最初創作 , 也必定是非藝術性 , 我甚至相信 , 今日如果有人可以寫出類似故事性强的作品 , 也一定洛陽紙貴 .

可惜一直以來 , 香港都欠缺一枝真正通俗小說之筆 , 我們責怪讀者沒有耐性之餘 , 又有沒有想過小說作家的耐性?搜集資料、體驗生活 , 打磨文字 , 細心地寫出一個血肉的故事 . 寫作往往是一生的事 , 得不償失 , 計算後越來越多人放棄 , 那才是小說真正的死因 . 話說回來 , 每個世代都有瘋子 , 是他們無視市場 , 傳承菥火 , 讓我們仍然有好故事 , 說給孩子聽 .





關夢南先生對文學是有心之人,這是肯定的。
所以,小說若是真的死亡,他是不甘心的。
可是,從這篇短文,讓大家看出一個非常矛盾的地方。他一方面期待無視市場的瘋子,同時卻慨嘆‘可惜一直以來 , 香港都欠缺一枝真正通俗小說之筆’。寫小說寫到通俗,肯定就不是瘋子。
其實,香港一直都不欠缺通俗小說作家,金庸是,倪匡是,亦舒是,此外還有不少新進的流行作家,如深雪,如鄭梓靈等。
要求小說家的耐性?好奇妙的要求。‘搜集資料、體驗生活 , 打磨文字 , 細心地寫出一個血肉的故事’,是指這些耐性嗎?搜集資料、體驗生活 , 打磨文字 。。。香港當然也有,我們有董啟章,若不搜集資料,他寫不出他的長篇巨著;我們有崑南,劉以鬯,黃碧雲,如果他們不體驗生活,打磨過文字,他們的名字根本就不會存在;至于,‘細心地寫出一個血肉的故事’,就非常主觀了。怎樣才算什麽‘細心地’,怎樣才是‘有血有肉 ’呢?黃碧云的‘暴烈溫柔’算不算什麽‘有血有肉’呢?
崑南的《地的門》,劉以鬯的《酒徒》,算不算‘細心地’體驗過生活才寫呢?他們的語言算不算是‘細心地’打磨過文字呢?
現實的真相是,在香港文化沒有市場,文化生態完全失衡,不關作家事,也不關讀者事,文學一直是小圈子,自家人自我陶醉吧了。你想寫一部作品感動投注站的香港人?感動晚晚到旺角蒲的青年男女?感動炒家,地產商,高官,以及一大堆成晚看電視劇集的主婦?這樣的有血有肉?
清醒一點吧,香港地,錢字當頭,文學還有人提,因為桐油瓶裝過桐油之故,再過一代,文學只是字典中的一個名詞而已。更何況,香港這個小地方,而且正在消失中的小地方。
你好,
     我想, 文章中的'瘋子', 是指一些認真用心寫作的人.
     我想, 大家也會希望香港有既有內涵也受大眾喜愛的小說. 這會是最好的.
                                                                                   (小小意見)
關於文學是否死亡 , 小說是否死亡 , 我與 loudloud 顯然站在兩個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 所得出來的結果自然南轅北轍 .

我對文學的未來是既不樂觀也不悲觀 . 我認為既有文字就有文學 , 既有文學就有詩、散文與小說 , 既有各種不同的文類 , 就有高下、雅俗之分 , 俗以量勝 , 雅以精緻傳承 . 這樣的情况自古皆然 , 並不是於今為烈 . 世代興衰 , 運動此起彼伏 , 但文學並沒有死亡 , 這從基本上證明了文學存在的意義與必然性 .

從前文學為甚麽受到過高的重視?原因有三 : 一是文人掌握了話語權 ; 二是文學有教化與群治的功能 ; 三是文學有娛樂性 . 随着社會發展 , 走向工業化、商業化 , 以及科技化 , 以上三點的重要性减半 , 或只殘餘幾分之一 . 縱然沒有七十年代以還的電視與影象的衝擊 , 文學的風光早已不再 ,

有人說文學之不受重視是社會的失衡 , 失衡而妄想由上而下地依靠政治的干預加以矯正 , 我看是不行的 , 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民間做起 , 好像八和子弟的努力 , 粵劇今日不是見到了成績嗎?不但後有來者 , 而且走向校園 . 八十年代人人都看不起文學 , 也是因為有人堅持 , 令今日中學開辦「文學科」,校內評核添加新詩、散文、小說、評論與劇本創作 ,

禮失求諸野 , 香港文學市場日漸萎縮 , loudloud偏向於外在因素  , 我則嘗試求諸己 , 作家詩人交出了最好的作品了嗎?以小說為例 , 我看到雅俗之兩極化 , 故有「香港欠缺一枝真正通俗小說之筆」之嘆 . 金庸是 , 但金庸之作不涉現代社會, 亦舒是嗎?亦舒不是吧!倪匡是嗎?倪匡不是吧!也許我說得不清楚 , 「真正通俗小說之筆應兼具藝術意義 . 」如果loudloud仍認為有 , 那就是我們之間真正的分歧 . 正如有說瘋子是瘋子 , 有人覺得瘋子不是瘋子 .

loudloud又勸人 : 「清醒一點吧,香港地,錢字當頭,文學還有人提,因為桐油瓶裝過桐油之故,再過一代,文學只是字典中的一個名詞而已。」一家之言罷了 , 最低限我不是 , 我所認識的很多朋友也不是 ,

餘下的日子 , 如果上帝同意 , 我還會多辦五年文學雜誌、多教十年文學班 , 多出兩本詩集 . 如果天從人願 , 那肯不是為堅持而堅持 , 是因為快樂 .
本帖最後由 loudloud 於 2009-11-11 17:45 編輯

關先生避重就輕說話。
本人舉出幾位本土較有份量的作家的作品,他就避而不提。
「真正通俗小說之筆應兼具藝術意義 . 」咁講都得?把通俗和藝術混為一談,點討論下去?關先生的思維,確有點問題。上次本人說他立論矛盾,就是這個原因。他說自己說得不清楚,對不起,是說得糊塗就真。
通俗就是通俗,那有現代社會與非現代社會之分,而金庸是現代人啊。亦舒唔算?倪匡等都不算,邊個算?請關生列出他心目中的通俗作家吧。(提醒關生一句,通俗一定要暢銷也。)
談及社會失衡,除了官方忽視之外,民眾本身也有問題。廣大民眾,有幾分幾關心文學活動的呢?看報紙的內容就知道了,根本不用調查。報紙反映民生背向,馬經財經以及娛樂消息,占了報紙百分之九十篇幅,還不算失衡?與官方何關?
「餘下的日子 , 如果上帝同意 , 我還會多辦五年文學雜誌、多教十年文學班 , 多出兩本詩集 . 如果天從人願 , 那肯不是為堅持而堅持 , 是因為快樂 . 」
這是關生本人的信念,這是關生本人的福氣,但不能說明在香港,文學到底有什麽希望。七十年代,香港存在文社,數以百計,到如今又如何?多幾個關生,也是無補于事的。這是殘酷的事實。
你好,
     從大家的回應, 我想到一個關鍵詞--現代.
     現代, 可以是時的意思, 即現在的時代.
     現代, 也可以意指是文化發展之中所說的現代主義的意思.
     後者, 是工業革命和科學發達初期的社會之中, 一方面物質豐富, 另一方人的精神失落的社會狀態.
     以現代主義在文學方面來看, 現代的文學作品, 不再相信神話, 傳統, 意識形態等的固有價值, 而是追尋個人的或現象的意義的作品.
                                                                     (小小意見)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