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文學界Gossip] 如果可以,請說服我們這群年輕人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心雪 超級版主 2010-1-31 21:06:12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心雪 於 2010-1-31 21:12 編輯

【明報專訊】從二○○六年開始,我就成為文學雜誌《字花》的一員,最年輕的一位。
那時在念大學本科第二年,正是課業最重的時期,再 加 上 這 份 工 作 ,要說每天都活在戰爭狀態下也不為過。
雖然如此,但在一個尖銳而生生不息的編輯團隊中工作,我彷彿找到擺脫生活中暮氣沉沉的一種可能。這種可能,正悄悄地連結着愈來愈多的人。

然而,我們面對的卻是被藝發局大幅削減來年的申請資助,而且削資高達十萬的殘酷現實。更令人沮喪的是,在與幾位藝發局的委員會面,要求他們對此事給予合理的解釋時,卻在過程中接收到一個的信息﹕「要得到藝發局的承認,最好先拿到一座諾貝爾獎。」在香港辦一本小小的文學雜誌,卻被要求具備全世界的重量,何其魔幻,而幾近徹底的荒謬。

等你們拿了諾貝爾獎及世界盃再說

四年下來,《字花》的成員愈來愈體認到,在藝發局現行的審批制度中,年輕一代的聲音、視角、藝術取向,往往無法被反映。我們曾經遭遇過不少完全無法理解新一代的評審員。(你可以想像嗎?有評審員不知道何謂中學周會。)弔詭的地方在於,《字花》曾經邀請過數位年輕而有學院背景,甚至拿到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人選應徵,結果全數被拒絕。我們為此質問原因,與會的其中一位委員竟然解釋,這是因為幾位人選在申請的當時還未獲獎。情况就如同任何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獲獎之前,也很自然地不會為人所識。由此可見,藝發局內部有成員連自己機構的工作性質也不清楚,因為藝發局在網頁上「我們的工作」一項中,清楚列明「對具潛質的新進,及有志從事藝術上專業發展的人士提供培訓、實習或海外交流機會。」

同樣荒謬的邏輯,其實體現在香港政府整體的文化、體育政策上。在個多月前,真真正正創造傳奇一刻的是由年輕球員組成的香港足球隊。行政長官曾蔭權(相關) 甚至呼籲香港人應以這群年輕人為榜樣,他說「本港年輕球員的出色表現,實在是應對轉變、逆境自強的典範」。但另一方面,香港的足球卻仍然不被列入獲政府資助的精英體育項目內,以至連一個固定練習場地這樣基本的要求也得不到滿足。因此,康文署向社會大眾所許諾的使命﹕「與體育、文化及社區團體緊密合作,發揮協同效應,以加強香港的藝術和體育發展動力。」聽上來難道不像是某種惡劣的玩笑嗎?對藝發局及康文署的一眾官員而言,香港一眾年輕人在體育、文化、文學、藝術方面的努力及成就,是否需要我們拿了諾貝爾獎及世界盃後,才不會得到否認?諸位官員、評委,請你們憑良心說話,在年輕的時候,有沒有人要求你們去拿一座諾貝爾獎?

請看清楚 年輕人才比你們有耐性

「年輕人,畀少少耐性。」這是當日某位藝發局的委員衝着我而說的。當時我正欲張口提出問題,在會上還未曾正式發言。而我之所以被指認出來,其實無關乎我發言的內容,表達的方式,而僅僅只是因為我是在場唯一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彷彿在他的眼中,年輕人必然沒有耐性。可是過去四年,最有耐性的其實才是《字花》這群年輕人。我們非常努力地遵守藝發局為文學雜誌訂出的審批條件。包括用盡氣力打通發行、銷售的渠道,令到雜誌成功登陸台灣;舉辦、統籌了眾多的本地文學活動,致力壯大香港的文學人口。如此種種成果,均確切地反映在短短數天之內,我們便在網上蒐集到近六百個市民的聯署支持。我們用盡氣力,對辦活動、策劃雜誌內容的要求高得像強迫症一樣,卻被人以一句「運作日趨成熟,值得繼續支持」,加以打發,然後削資。這反映了在藝發局這位委員口中,那些不具備耐性,與人溝通、對話的,其實正是他自己。

溝通的基礎

當香港政府大談要加強與年輕人溝通、對話的同時,卻無法向我們展示它有準備溝通的誠意,以及嘗試理解年輕人的决心。當天會面過後,最使我沮喪的是某位與會委員的態度。「開個價呀。」在他的眼中,我們無非都是為錢抱怨。但問題的癥結並非如此。

官員們大可以去問香港足球隊隊員,以至不同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在香港這個環境,我們再如何努力,得到的錢也絕對談不上豐厚。我們追求的,不外乎是在各自的範疇內,要「對得住」香港這個地方自小給予我們的一切。東亞運足球奪金,為香港足壇一吐烏氣;《字花》也在兩岸三地為香港文學擦亮了招牌。香港政府在回歸十二年來一直竭力提高香港人對這個地方的認同,但為何偏偏對眼前一群土生土長,為香港爭足了面子的年輕人視而不見?

如果說我們的目的是和錢有關,也只因為我們異常執著於對我城的感情。正因為與上一代的移民、無根的心態不同,這群年輕人才會加倍在這些牽涉到公帑運用的議題上,持續地要求一個合理的,可供討論的分配方法。公帑是用每一個香港人用努力換來的,它的運用也確切地影響到每一位香港市民。我真的不明白,為何藝發局作為一個政府機構,可以毫不考慮每個項目的質素問題,那當中考慮的因素到底是什麼?你們可不可以說服我們這群年輕人,現存機制的合理性在哪?



作者為文學雜誌《字花》編輯

文 高俊傑

編輯 林嘉俊

gray[/hr]
轉載自: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3/1/1/1413434/1.html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