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關夢南隨想 理髮人生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你見過最初的理髮師是甚麼模樣的嗎?我見過 .

猶記得四、五十年代的理髮師是上街的 . 他們拿着一個比書包稍大的藤篋 , 裏面放滿了工具 , 所謂工具 , 不外白布、髮剪、剃刀、牛皮條、肥皂盒、暖水壺與白毛巾這幾而已 . 他們每日穿梭大街小巷 , 就像算命、郎中一類的江湖中人 . 有人理髮 , 只需從家中拿出一張四脚櫈 , 放在街中 , 就可以即時開業 . 廣州從事理髮業的大多是我家鄉四邑人 , 當然還有上海理髮師 , 那是較高級的 . 上海理髮師不上街 , 他們多開鋪 , 鋪頭前面掛一個轉動紅藍色的圓筒 , 一見這標誌 , 大家就知道這是理髮的地方 .

其實 , 理髮師是上海師傳專用的 . 四邑人幹同樣的行業 , 卻被人叫「飛髮佬」. 更俗的叫「刮頭佬」. 可見他們實在學藝不精 , 最擅長的就是刮光頭 . 也怪不得小時候我一不聽話 , 祖母就恐嚇我 : 「再哭 , 刮頭佬就來了!」刮頭佬有甚麼可怕呢?我沒有深究 , 我也不特別討厭理髮 , 只是覺得坐街上近句鐘 , 碎髮從頸入身 , 十分難受而已 .

來香港後 , 理髮仍然是一件大事 . 尤其是過年 , 但無論家人如何督促 . 總要捱到年廿七、八 , 才去光顧 , 給的自然雙計 . 近三十年來 , 我都是去砵蘭街與太子道交界的那一間「上海新華安」, 起先他們叫我哥仔 , 後來叫阿叔 , 現在叫先生 . 店內播的最多是周璇的四季歌與吴鶯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 , 真是靡靡之音 , 聽這樣的歌很容易打瞌睡 .後來不知怎的流行起許冠傑的半斤與八両來了 . 感覺剃刀有點怨氣 . 理髮師都是熟口熟面的 , 有時問起 , 都說夕陽工作 , 無人學師了 , 要學 , 都要做髮型師 , 不做飛髮佬 .

三年前 , 「上海新華安」突然搬遷了 , 一時間不知道把個頭交給誰修理才好 . 像這樣舊式的上海理髮鋪 , 真是執一間無一間 . 被逼上髮型屋 , 你說這樣剪 , 他們總不理你 , 好像不「型」, 就對不住他們的手藝似的 . 理過 , 好像沒理似的 , 回來洗兩次頭 , 髮又長長的掛在兩邊 , 隨風飄揚 .

幸而有一次經過上海街某理髮店 , 門口有個阿伯向我點頭 . 細看 , 方認得他是從前老鋪的師傅 . 現在在這裏掛單 . 從此 , 我的頭又有人打理了 . 今日理完髮 , 老細好像有點不好意思 , 尾隨細鈿聲說 : 「雙計 , 164元 . 」出來後見車來人來 , 突然有點暈眩 , 不辨東西 . 有一輛車打鑼舞獅 , 提早祝賀 . 我揉了揉眼 , 又一年了麼?剛才在椅上不過睡了十分鐘 , 就好像走了一生的路 .





我家人也是一直光顧一家老店理髮的,還可說是三代都讓他們理髮。
記得那店子搬,我們一家也跟著他們遷,總之是他們剪就安心。
前兩年老闆病了,把理髮收拾起來,現在也沒有找到一家剪得像樣的。那些年青的連基本的對稱也理不來,有次氣得我爸回家要我媽執刀再剪。所以頭沒人打理,認真唏噓。(暑假時理過髮,髮腳到現在還是一邊長,一邊短呢...)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