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本地文學] 傻勁與熱情一直在 看香港作家極獨立出版的處境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心雪 超級版主 2010-3-29 11:13:20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心雪 於 2010-3-29 12:05 編輯

■文、圖提供�袁兆昌(點出版、文化工房創辦人之一)
  年初藉由台北書展閉幕活動一場「小書店大有看頭」座談會,曾經掀起台港兩地經營「獨立出版」與「小書店」的話題:不但多家平面媒體均見報導,公視在當晚的晚間新聞,更有採訪兩地從事獨立出版及小書店的經營者,略談當前「處境」?





  「處境」二字於持繼發展的意義,自是沉重冠以「獨立」二字的出版與音樂,都具知音者稀、實際回報低的暗示。儘管如此,文化工作者卻往往滿腔熱情,懷著一股傻勁,推廣自己堅信的品味與愛好,台灣如是,香港如是,大家不問情由,只顧埋首尋找出路。容我從香港作家的「處境」談起。

香港作家的身分認同
  香港文學作家的「專業」,往往與「文學」無關。這傳統可上溯六○年代劉以鬯,他曾為生計充流行小說寫手,背叛自己的品味,換取微薄稿費糊口。他的理想是成為文學作家,可惜他的專業偏偏是流行作家:「一個因處於苦悶時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識分子怎樣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繼繼生存」,成名作《酒徒》正是他徹底的自況,所謂「自我虐待的方式」就指他寫武俠小說此一行當了。這作品引起雅俗文化的討論:流行作家的to be or not to be?香港南來作家與本土作家該如何自處?至今仍在不斷討論;加 上 香 港 政 權 回 歸 前 後,曾有過不少身分認同的討論;困擾香港作家的思考,除了居民與國民身分的迷思外,還有作家這身分。這些都為香港投身文化的新生代,提供重要的線索與參考。

  《酒徒》是香港作家醒覺之作:作家面對的艱難「處境」永遠存在,如今在這個所謂的「動感之都」、「國際都會」達成作家夢,專事創作,到底要作甚麼妥協?五○年代有另一位作家,則選擇了「獨立出版」,與王無邪、葉維廉、蔡炎培等創辦詩刊《詩朵》,稍後陸續與文藝同好創辦雜誌包括《新思潮》、《好望角》、《香港青年周報》等。他在1961年自行印刷小說《地的門》,在香港島騎單車「環島」一周,直接與街頭報販、書店店東等交易,請他們擺賣,在民間流傳,影響不少七○年代冒起的作家。他曾經的「專業」是報館編輯,同時又辦雜誌,後來退隱文化廿載,於2001年復出辦《詩潮》,現在與葉輝、關夢南合編《小說風》,其人其事充滿傳奇色彩。


報界的文學傳奇
  崑南、蔡炎培、也斯(梁秉鈞)、葉輝、許迪鏘等,均曾在傳媒不同崗位工作,「專業」是傳媒工作者,「業餘」從事寫作。蔡炎培曾在報館任職校對,又以筆名為賽馬報章撰寫評論,一度博得賭徒愛戴。詩集成書,看來與流行小說或馬匹無關,卻又因它們而養活家人,行有餘力才自資出版詩集《水調歌頭》。也斯曾在報館與雜誌社工作,因人手不足,兼任排版;鉛字所印的墨水尚未乾透,有時會誤把文字拓在衣袖,帶回家後才發現是與己無關的文字。他在業餘時間寫成《剪紙》,確與工作背景不無關係。而散文作家葉輝,曾任多家報館社長,開辦多份流行雜誌,被譽為「文化界北野武」,在日夜顛倒的生活中,在深夜與清晨間的臨界面,為不同報章寫專欄,由小書店為他結集《甕中樹》出版。

  為上述三位作家出書的分別為風雅、素葉及田園書屋,是香港獨立出版和小 書店,有十年至四十年歷史。今天,許迪鏘主持的素葉,早期有為西西、也斯、董橋等人出書,後有何福仁、鍾玲玲、淮遠、黃燦然、廖偉棠等,為香港文學累積作品,交由旺角樂文書店發行。關夢南主持的風雅,有為戴天出版詩集,亦有研究香港新詩發展的專論,關先生自行發行,每周把書與雜誌送到「二樓書店」;台北書展期間,更委託「點出版」參展,作品深受台北小書店經營者愛戴。田園書屋雖已暫停出版,卻仍保持小書店特色,一直在九龍旺角抬頭可見的「二樓」,續為愛好文學的讀者提供閱讀空間。

小書店與獨立出版共生關係
  香港在獨立出版與小書店的「處境」話題,從不間斷。2004年春,阿麥書房在銅鑼灣開辦,位處恩平道唐樓,專賣香港文學、文化評論、台灣文學、翻譯等書籍,又賣台灣獨立音樂唱片;翌年舉辦獨立出版書展,於各二樓書店展出香港歷來的獨立出版書籍及刊物。被譽為「獨立出版」鼻祖的崑南,亦有出席活動,與讀者分享數十年來作家的生存方式及出版「處境」。而新近連結的「廿九几」與老字號書店陳湘記合作,推出多部年輕作家作品,湧現年輕活潑的創作氣氛,更有在情人節舉辦徵收句子活動,吸引讀者參與創作,成為傳媒關注的現象。

  香港作家面對文學人口稀少的現實「處境」,自有「酒徒」生存方式,又有堅持品味的獨立出版。不少文化工作者積極與小書店連繫,自行發行,為作家堅持風格,為大眾提供另一種閱讀方式。筆者相信,有了多年討論的基礎,往後台港兩地的文化交流,定可在經營方面獲更大的成果:如何為品味獨特的作家推廣作品、如何在大書店展示獨立出版的作品等,都有待繼續討論。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