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秋螢 2010年3月15日 秋螢復活號第八十一期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心雪 於 2010-5-31 05:54 編輯


   編者話

再見了                                                                                                                               關夢南

  洛謀寫詩不經不覺也有十幾年了吧。早年的作品以抒情為主,過於直露,這也是年輕人的普遍特點,有話直說,愛無忌憚。上大學後介入政治,衝擊建制,有時候在新聞鏡頭前看到他,一個長髮的小青年,站在時代的前面,青澀,但有點風的聲音。

  洛謀2002年出了《黑鐵時代之歌》詩集,收錄1999至2001年作品逾60首。結集好像是快了一點,並予人技止此矣。想不到他對詩一直不離不棄,不急於發表,但以後發表的,一定保持水準。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第一首令我留下印像的應該是「海棠樓」,以後陸續在比賽中見到他二二三三的名次。洛謀的詩像很多年輕詩人一樣,好是好,但與冠軍無緣。冠軍作品除詩質以外,更需要積厚。積厚是甚麼?有時是社會文化、有時是人間的創痛,有時是大叙事。「細雨魚兒出」在參賽中,很難與「落日照大旗」比。但個人的品味,「小」,卻也有它的莊嚴。比如今天洛謀傳來的「福德祠」,我就十分歡喜。

  這首詩的最大好處是寫物猶如寫人: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福德祠一點也不特出,「沒有飛簷沒有精緻的雕飾」,但也正正是他這種隱於市,甚或與周圍建築物溶為一體的屬性,才令人感覺可親與可愛。物既如此,人何嘗不一樣?世界爭以出位,偏偏有人就不要搶眼、介紹、以他事為名,這樣的平靜心境,是福德祠的日常,也是我之嚮往。詩有玄味,但不流於顯。這是一種耐心,好像綉花織布,無心中見有心,那是自然的進入,不要喧嘩、不要矯情。如果矯情,詩就不會結得這樣有言外之意一一「一切,習以為常 / 夜歸人如常回家 / 驚覺路會這樣黑 / 他抬頭,祠裡的光管壞了」。

  這「言外」說得真平淡,細味又另有暗合。寫這樣細緻、平靜詩的人,怎麼也不會令人想到,他就是當年的那一個風的少年。也許,這就叫成長。

  秋螢再出多四期, 到84期,就宣佈停刊了。這並不是一個艱難的决定。萬物有時而盡,人壽幾何?世間本無春秋之業,任何事情,任何工作,有始必有終,終始交替,時代遞變,這就是人生。既是常態,就毋需惋惜。

  於我來說,1969當年在砵蘭街408號的天台,用鋼筆在臘紙上一筆一筆刻畫油印的時代開始,也想不到會把秋螢出版大約140期,跨越四十年。一個當年20多歲風華正茂的小子,今已閑散江湖,不復言勇。所以,還是利用不多的餘生,做一些更加應對的事,比如教學、創作與出版。

  復活號出了七年合共84期,從不脫期,質素一直保持水準,這需歸功於並肩作業的友人:葉輝、禾迪、阿三、馬珏,以及「先有寫作後有會」的年輕朋友。當然還有長期投稿、購買的作者與讀者。編秋螢,我最大的得益是與大家論詩,尤其是葉輝,那是一種難得的緣份。再見,後會有期了。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