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市面常見的電影大師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波希米亞 版主 2010-4-15 13:33:22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近年由有心人引入的幾個大師作品系列,雖然只是每位數齣,但頂住心靈飢渴也是好的.

我嘗試就逛街時所見歸納如下,通常vcd及dvd一併發行:

費里尼--〔八部半〕〔露滴牧丹開〕〔羅馬風情畫〕
尚盧高達--〔斷了氣〕〔阿爾伐城〕〔芳名卡門〕(高達後期的佳作)
布紐爾--〔青樓紅杏〕〔朦朧的情慾對象〕〔中產階級的拘謹魅力〕(一群中產人士吃一餐吃不完的晚飯,很有趣也很有對人的批判性,一如其早期作品〔滅絕天使〕)

還有的...歡迎各位補充.





其實也很常見杜魯褔作品
還有Jean-Pierre Dardenne & Luc Dardenne (台譯達頓兄弟),拿了兩座金棕櫚,現坊間有他們的作品〈The Child〉(有中文字幕),也是很好的作品,用寫實的故事卻探討很多道德的哲學難題。

僅作補充。
好的,我也留意一下大家介紹的。

我其實也不太知道怎樣才算電影大師,或者我睇的不是甚麼大師製作。但我也試試講自己喜歡的類型。睇下有無人類似既片種。

有無人看Jim Jarmusch 那類?會不會喜歡the limits of control?

「發條橙」那些又會不會看的?

有的朋友借我的dvd又會睇睇,近排有wing of desire (柏林穹蒼下)。

印象中,有套紐西蘭電影《完美陌生人》(http://darkcoffee912.blogspot.com/2008/06/nzff-2008.html),係戲院睇過,我自己喜歡。想keep番隻碟。

跟住比較再商業點的片都會睇,v for vendetta 係以反極權為題材,漫畫改篇既電影。奇幻與真實間我喜歡《魔間迷宮》,二戰片種我都喜歡,布逹佩斯之戀在同類題材中有點特別。

cul 片之前有睇昆頓塔倫天奴既death proof同索喪屍機關槍。又有d日本既cul片好似《大日本人》,《日本以外世界沉沒》之類。
本帖最後由 波希米亞 於 2010-4-16 10:47 編輯
還有Jean-Pierre Dardenne & Luc Dardenne (台譯達頓兄弟),拿了兩座金棕櫚,現坊間有他們的作品〈The Chil ...
衡之 發表於 2010-4-15 23:54



    衡之,真巧啊!達頓兄弟(港譯戴丹兄弟),是當代我最喜歡最敬仰的導演之一,我知道他們圍繞著哲學上的命題鑽探固然發人深省,但在形式上承襲自布列遜的極簡手法,以及直面寫實題材而把戲劇衝突淨除的精練手法,令我折服.而我寫偏向寫實的詩時,總會想起他們的作品,希望有什麼點滴可以借取.
回復 4# 蔡偉列


    列:達頓兄弟的作品,我個人是訓身推介的.市面上也很易找到
1.〔半熟爸爸〕(the child)是康城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得獎作
2.〔羅娜的沉默〕是康城最佳劇本得獎作

Jim Jarmusch 則是很有趣的導演,本身是一名搖滾發燒友,其作品中的懶閑與浪人身影,令人難忘.
處男作〔天堂陌客〕的黑白攝影與爵士樂很有味道.
回復 2# 程同學


    說得好啊,杜魯福系列也是常見,也出得很齊
 還有小津,黑澤明系列也是呢.
 我不過拋磚引玉,各位繼續賜教.
回復 6# 波希米亞


好,各位,我會買來看看:)
不過,何謂大師?怎樣才算?
我自己的定義較為寬鬆,主要是技法高超,而世界觀相當完整自足.
其實這個問題也沒有去細想,各位又有什麼意見呢?

對我來說,奇斯洛夫斯基是大師,塔可夫斯基也是,伊力盧馬也是,杜魯福則不是
侯孝賢在〔戲夢人生〕後是,楊德昌自然在〔牯嶺街〕後是,李安則大概終此一生都不會是
王家衛看得出很渴望是但還未是...
本帖最後由 衡之 於 2010-4-20 15:32 編輯

我的定義很狹窄,不理當中的技法會否飛天,又或表達如何驚人的世界觀;若不能令我看後雞皮疙瘩,就不能成為大師。當然,判斷大師,必須要看他三部作品以上,才能下決定,但我不認同必須是作者的後期作品才是大師之作。而大師也有不合口味的時候,有些人會說是失手,但可能只是他們的關注點與你不同已矣。

所以,我覺得蔡明亮的〈愛情萬歲〉比〈臉〉好,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比〈咖啡時光〉好,杜魯福一生人最好的作品,我始終覺得是〈四百擊〉。高達,我看不明白,所以不是我心中的大師。

至於李安,不算別的,只看他前期的父親三部曲,他當大師,已當之無愧──他關注的是人物、是故事、是劇本張力本身。他的東西可能不沈重(除了〈色戒〉),甚至近似通俗的輕喜劇,但是他就是能挖掘人性,總是在不自覺的娛樂之餘,觸碰到他流瀉出來的情感。若以技法計,他的不著痕跡,已在〈飲食男女〉中令我起一次雞皮,而他的〈色戒〉,第一次看,我覺得他遠離了我,遠離了電影,但是自第二次後,我就上癮了,之後的日子一直看了四遍,甚至到最後一遍,仍然有新東西看到,李安就是這樣,他的東西很內化,他不會放棄劇本,而追求風格。從單格畫面看,你可能認不出他,但若是細味當中的人物、故事等,你必定能認出他。〈色戒〉絕對是他的癲瘋之作,他可以面對張愛玲而不面紅,甚至是對著他的偶象英瑪褒曼,也不會有羞愧的感覺。
奇斯洛夫斯基、塔可夫斯基、伊力盧馬當然是大師,但並非因為技法高超甚至世界觀相當完整自足,而是其作品所表現的思想和情感的深刻度,足夠令人反省思考自身和世界,甚至重新發現和認識兩者。坦白說,導演的世界觀完整與否對我來說不是重點,太過完整的世界觀反而令人反感,基本上我不相信世界觀能夠「完整」,完整只是自我膨漲的表現而已。至於技法,許多導演也很高超,甚至整套作品也用上所謂的電影語言來拍攝,但又如何呢?杜魯福除了《四百擊》還有《祖與占》,拍得簡單簡單,我卻認為同樣不失大師之風。李安除了《綠巨人浩克》之外,基本上從未失手,套套作品具有大師水準,即使去了荷里活,也能維持父親三部曲的藝術性,所以我一直認為他是平衡商業與藝術的高手。楊德昌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之後的確更上一層樓,《一一》更是我最喜歡他的作品;然而,他前期的作品同樣不錯,或者應該說沒有了前期那幾部作品,也自然沒有《牯嶺街》之後的楊德昌,兩者的關係既是傳承又是整體。正如我也大可以說奇斯洛夫斯基在《十誡》之後才是大師,塔可夫斯基在《伊凡的少年時代》之後才是,至於伊力盧馬,難道在他一大堆作品中就沒有劣作?所以,我覺得你這樣說對楊德昌很不公平,侯孝賢亦是。而王家衛呢,他也有一定水準,如果依你的標準,他在技法上早已是大師;唯一可惜的是,他近幾部作品一直在重複自己,已經沒有當初常常帶給觀眾的震撼了。
還是多謝你們認真地回應,而這不就將你們對大師的標準道出來了嗎?
李安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而每個人心裡對大師的量尺也各有長短吧?
正如衡之認為我的定義不合用,當然了,那是我的量尺,而我亦只能拿這把尺去用.
綜合來說,於我,李安不是我心中的大師,〔父親三部曲〕--如果拿〔推手〕與〔海灘的一天〕相比,〔喜宴〕,〔飲食男女〕跟〔青梅竹馬〕,〔恐怖份子〕比,這種比較不公平,卻又是不怕貨比貨的影迷幻想,但楊導的三部曲對台灣作結構性的審視,又有細部的鑽探,我甚至會稱為〔偉大〕,但李安卻不能給我這個想法,借用葉輝先生在某序言的說法:〔好了,有多好,是一般的好,還是特別的好〕,還是〔大師級的好〕呢?
還是那句,人言人殊,各抒己見,歡迎繼續發表意見.
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大師。
當然,學院或公眾,也要有一套標準去定義大師。

但我又沒怎樣在意。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