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好文共賞] 論香港學生寫作的四大問題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暗華 熟練筆手 2010-5-3 20:44:03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暗華 於 2010-5-3 21:06 編輯

前言:「我手寫我口」理論的遺害
「我手寫我口」是五四時期白話文運動的中心理論,對在其以後以白話文寫作的這個世代影響深遠。從教學的角度而言,這套理論也有著相當的吸引力,因為這等於告訴一眾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們,任誰都有寫作的能力,有機會成為像魯迅、金庸一樣偉大的作家,可謂極具鼓舞作用。正因如此,這套理論時至今天仍或明或暗地潛藏於種種「寫作入門」之中。

這套理論的問題最少有二。首先,如果「我手寫我口」確實是寫作的入門,那它就永遠是入門,無法導人再向前多走一步。當說話能力決定寫作能力時,要教進階寫作大概就要先開說話技巧訓練班了。加之以說話溝通能力又被指因甚麼互聯網發達而日漸衰落,口還剩下甚麼值得一對手去寫呢?事實上,教寫作的人往往早就脫離了「我手寫我口」,但要不未能察覺,要不認為要脫離那個階段只能靠自身體會而非他人的理論,結果就是都繼續讓學生們「直接寫下心中所想」。

另一重要問題是香港學生所說的是廣東話,而非可以把語句照搬為白話文的普通話(或國語)。廣東話與白話文的差異絕非透過把「唔」改為「不」、把「係」改為「是」就能消除。簡單而言,筆者認為把香港學生的廣東話直譯為白話文,幾乎不可能出現甚麼好文章,原因在於,普遍廣東話使用者的口頭表達方法從本質上欠缺流暢白話文文章所需的技巧。

香港學生們過於慣常地把口頭表達方法套用進寫作之中,就造成接下來將會論述的四大問題。

一、敘述角度單一
教育和心理學家都很喜歡說現在的香港小孩物質豐盛、過於自我中心,先不理這是否中肯之論,香港學生們總習慣用「我」作為句子的開首卻是不爭的事實。例如一篇自我介紹,通常都是「我是aaa,今年b歲。我住在cc區。我有d位朋友……」一寫到關於自己的事情,就總是習慣把自己作為每句句子的主語而置於句首。

即使擺脫了這「自我中心」的魔咒,大部份學生仍受困於事物和情境所給予的直接印象。最常見的就是永遠把人作為句中的主語。例如寫弟弟踢皮球時打破了花瓶,最多就是「弟弟踢皮球時把花瓶打破了」,少有「花瓶在弟弟踢出的皮球的衝擊下碎裂」或「由弟弟踢出的皮球撞碎了花瓶」之類的敘述角度。明明該情境中「弟弟」、「皮球」和「花瓶」皆可成為描述句子的主語,為何總是只用「弟弟」呢?

這個例子所反映的,其實是香港學生太慣於把所認知事情中的主體和客體直接化為敘述句子中的主語和賓語。無可否認,這種直接轉化在訊息傳遞上最為簡單有效;但從寫作的角度而言,這就大大扼殺了句子的創意和可讀性。直接敘述本身不是問題,但整篇文章中只有直接敘述就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單調問題。

要改善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嘗試構思對同一情境的多種敘述方法。就單一句子的層面而言,以不同的主語構築敘述句子是很好的練習。至於段落以至整篇文章的敘述角度,就得視乎文章中心和作者取態而定,這些都是寫作前應當思考的問題,筆者在這方面的意見是最少應該有角度上的變化,使文章有起伏之感。這些訓練的目的在於改變總是把主體和客體寫成主語和賓語的習慣,使寫作時能時常考慮各種入手方法。

故此,筆者希望香港學生們多作一點腦部運動,嘗試不要在寫作時只把接收到的訊息不假思索地搬到紙上去。只有經過敘述主體的過濾和消化,寫出來的東西才有可觀性,而這個消化與再現的過程,也正是寫作的樂趣所在。

二、過份依賴常用單音動詞
所謂單音動詞,是指「說」、「去」、「走」、「打」一類能獨立地使用作動詞的單字。與文言文不同,白話文中的單音動詞大多意思簡單直接,亦少單用假借字或深奧古字描述動作。因其簡明易懂,一些常見的單音動詞往往是我們最熟悉的動詞。

但香港學生看書較少,所知的字詞本來就很有限,那些單音動詞就成為他們僅會使用的動詞。單音動詞的好處是字義簡單易懂而廣泛,但簡單易懂又能廣泛應用的代價就是含義空乏,缺乏精確性和生動感。例如「媽媽拿起藤條打小明」一句,把「打」改為「揮打」能令描寫更為傳神,但整句又遠不如「媽媽舉起藤條,往小明身上揮落」來得生動,原因在於「打」一字的含義廣闊非常而精確不足,雖然讀者自然能明白藤條不能用於「拍打」或「毆打」,但作為一篇文章,只寫「打」的話讀起來難免有空泛之感。

筆者於上述例子中提出了這個問題的兩個解決方法,一是把單音動詞改為複音動詞,二是刻意避用該單音動詞。由於單音動詞的含意過於空泛,白話文體系本身就預備了大量複音動詞去解決這個問題。不少複音動詞都以單音動詞為基礎並以收窄該單音動詞的外延為目的發展而成,故其含意較同性質的單音動詞更詳細而精確。如「打」可據處境理解為「揮打」、「毆打」或「拍打」等,但「揮打」就排除了「毆打」和「拍打」的可能性。故此,以複音動詞代替單音動詞,能令敘述更為詳盡。

刻意避用最容易想到的單音動詞則能訓練自己思考更多方法去形容同一動作,對增加描繪的精確度亦有幫助。因為倘若放棄單音動詞這個捷徑,我們就要開始思考要補充甚麼才能保留同樣的意思。如果不寫「媽媽用藤條打小明」,那就可能要提及藤條怎樣接觸小明的身體,以及在此之後他的身體有怎樣的變化,才能帶出與「打」同樣的效果。為此可能要花上較長篇幅,但在這過程中讀者卻能更準確地掌握作者欲表達的內容,故對寫作而言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上文提及過份依賴單音動詞與香港學生所識生字太少有關,但筆者相信即使所識生字不多,對複音動詞的使用亦不會構成太大障礙。不少複音動詞都是把既有的單音動詞拼湊而成,故只要能活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個問題。香港學生的語文根底較大陸和台灣地區的學生遜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活用其已有語文知識的能力。在遣詞用字上抗衡第一印象的誘惑,正是改善寫作其中一個應有的心態。

三、欠缺聯想
活用已有資訊以帶出新的資訊是有效的訊息傳遞方法,聯想的作用正在於此。例如看見美女(嗯,請體諒筆者是男性)欲跟朋友分享,卻被朋友質疑到底該女生美到甚麼程度,筆者可能會說「像(十多年前的)李嘉欣一般漂亮」。但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會有朋友時刻提醒你訊息是否已經有效地傳達,因此必須自我警醒,倘若發現形容不夠精確,便可能要添加補充,而聯想正是活用已有資訊補足形容的方法。

聯想衍生的寫作手法有二,一是比喻,二是比較(包括對比映襯),都是香港學生未能善用的技巧。先說比喻,這是小學時期就已開始在教的常用修辭技巧,但學生們上了中學(甚至大學)後都還未能將之有效運用。筆者無意在此再說一遍明喻、暗喻和借喻的分別,也沒興趣講解借喻和借代的不同,因為從寫的角度而言,辨別它們的意義不大。但中小學卻總是只教人辨別,試問在如此不得要旨的教學方向下學生又怎能掌握比喻的精髓?

從寫作的角度看,筆者認為比喻的高下取決於喻體的選擇。普遍香港學生只能照搬常用的喻體,如「像花一般美麗」、「像豬一般懶惰」,或「像熱窩上的螞蟻似的焦急」。只懂套用而不求創新,是欠缺聯想(不是「聯想力」,我不相信學生沒這能力,只是懶得去用而已)的反映,也浪費了比喻的效用。

細心一看,其實亦不難發現這些常用的比喻套語中,喻體往往是名詞或名詞短語。大概因為習慣了這樣用比喻,筆者發現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喻體其實可以是完整句子。如「陪女友到旺角中心購物的他就像日本男士走進女性專用車廂一般心情複雜」一句,喻體是「日本男士走進女性專用車廂」,是主謂賓齊全的句子而非名詞。由於句子能夠敘述情境,因此以完整句子作喻能把情境化為喻體,比以個別物象作喻更富文學色彩。筆者希望香港學生在運用比喻時,能明白喻體不必是事物,也可以是情境、行為,只要能如此活用喻體,比喻定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關於比較,其實關乎到形容一對象時的思考方向。與其費煞思量地從資料不足的大腦字庫中尋找詞彙,倒不如把描繪對象與相關事物並舉,因為實例往往更易讓人掌握描述的要旨。

對於習慣線性思考的香港學生來說,這並非易事。須知道用作比較的物象大多都與文章主題無關,換言之當宏觀地考慮寫作方向時,如何運用比較根本是很少會被顧及到的一環。如果在構思了宏觀的寫作方向後便一股腦兒地朝著目標進發,比較手法便鮮有機會被有效運用。現今的寫作教學都只著重「文章大綱」而從不講解化大綱為正文時應留意的細節,試問大部份香港學生又怎會想到比較描寫這種微觀操作呢?

比較的運用涉及一種思考態度,就是對線性思考的自我克制。要做到這點,必須在寫作過程中反覆提醒自己在寫完一部份的內容後要跳出主題的束縛,思考一下有沒有一些與主題關係不大但有助帶出文中某些概念的東西可以利用。簡而言之,就是請在寫作過程中時常當自己是養寵物前,「停一停,諗一諗」。時刻聯想,對寫作必有裨益。

四、欠缺闡釋
線性思考造成的另一結果,就是忽略了深入敘述的需要,令文章只予人蜻蜓點水之感,未能深中肯綮。這問題跟「我手寫我口」理論的影響又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由於以說話傳遞訊息往往力求簡潔清晰,故較少需要自發性的闡釋。所以當書寫內容是欲說之話,文章自然是精簡有餘而闡釋不足。

文章欠缺闡釋,一方面令敘述不夠深入,另一方面也無法藉詳略交替之法使有起迄之感,結果就是令作品變得平平無奇。當然,詳略的抉擇須視乎作者自身的想法,但身為一個寫作之人,最少應該知道文章總要有詳寫之處。筆者實在難以想像通篇略寫之作能予人任何驚喜。

香港學生寫作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對概念或事物加以有效的闡釋。例如寫到茶餐廳吃下午茶,茶餐廳總是位於「樓下」,人物大多只寫「自己」,連「夥計」、「老闆」和「其他顧客」也少有提及,食物只是「好吃」與否,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如何好吃」,而總結式的感受也許是從別處抄來的「有香港本土特色」,但就請別追問甚麼是本土特色了(他們不會懂得這種特色的邊緣性)。結果就是只能傳達文字載有的訊息,卻無法讓讀者感同身受,這樣實在很難稱得上是好文章。

其實闡釋的方法有很多,交代細節、舉例、加添主觀評價或轉換角度重寫等都是不難掌握的技巧。筆者相信現今香港學生們並非沒有闡釋的能力,而是在寫作過程中欠缺「需要闡釋」的自我提醒。換個角度看,這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只顧自說自的而漠視將要讀的人能否確實掌握其感受。

跟運用聯想一樣,要培養闡釋的習慣也要從思考方法入手。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應該嘗試從讀者的角度出發,設想該怎樣敘述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確切地傳達予讀者,並由此理解闡釋的必要性。當漸漸把闡釋習以為常後,寫作的人應能開始了解到各種敘述方法之間的效用差異,能以此為準則考慮該運用哪種手法,就是已漸入佳境的證明。

結語:為寫作建立一套獨立的思考模式
從以上所論四大問題可見,香港學生在說話能力並非出類拔萃的前提下過份理所當然地把說話與寫作等同化,是他們寫作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他們缺少對敘述對象的消化和對準確性及具體性來說必要的自發思考。上述兩點就說話而言並非必要,但對寫作來說卻極為重要。這很能說明為何沿用「我手寫我口」理論會對香港學生的寫作構成負面影響。

基於說話與寫作各種差異,筆者奉勸各位儘快放棄「我手寫我口」理論。取而代之,有志改善寫作的人應建立獨立於說話的寫作思考模式,讓考慮各種敘述角度、尋找闡釋空間等原則成為習慣。落筆寫每一句前都多想一點,抑制盲目遵從第一印象的惰性或衝動,是循這方向改善寫作的第一步。


二零零九年六月八日



去年暑假之作,望能拋磚引玉,讓大家交流一下對現時香港學生寫作和寫作教學的看法
同時載於小弟FB、xanga和迷你論壇高考板(小弟於該處使用的名字為「quenthai」)





評分

參與人數 5like +5 收起 理由
熒惑 + 1 如未能讓老師選為教材就可惜了
\塵\ + 1 簡單直接的說出了香港學生寫作的流弊
Elephant + 1 對學生和老師都很有用的一篇文章~^^
心雪 + 1 考慮列入精品文章。
衡之 + 1 清晰易懂!

查看全部評分

暗華,這篇是好文章,特別是對中學生,甚至是中學老師也應該讀一讀(學校中太多老師是連教學也不懂)
我本身也是做補習的,亦是中文系畢業(看你也應該是讀有關的科目?),所以對如何教授學生應付香港寫作考試,也有研讀了一陣子。而你這篇文章正是切中了不少香港考生的弊病,從「我手寫我口」開始已是香港學生的一大隱憂,然而,最主要的是很少人能察覺你所延伸的四個問題:敘述角度(主客的反覆運用)、詞彙選用(具象描寫的需要)、聯想(脫離喻體的俗套)與闡述(細節描述)的貧乏,也談論得很精準。

當我在教授中學生寫作時,常常發覺他們基本功差不用說,最重要是他們的切入角度、思維聯想也是趨向單一,例如記敘文就寫自己身邊的事,描寫文就只用特定修辭,議論文就套進籠統的規範,抒情文就不是友情就是親情,往往缺乏了切入的深度與創新,這種俗套也不能說不關香港中文教育的事,當然學生的修養也要負上一定的責任。

獨立的思考模式,真的很重要,在吸收與運用上也擔當要角,所以,我的寫作教學也是放棄範文的背誦,反從切入角度,與當中所需技巧作為重要的培訓方針。看完你的文章,又有新的看法,先謝了。:)
暗華,這篇是好文章,特別是對中學生,甚至是中學老師也應該讀一讀(學校中太多老師是連教學也不懂)
我本 ...
衡之 發表於 2010-5-4 01:11

感謝衡之兄的讚賞。
小弟在會考和高考時都有修讀中國文學,不過現在在大學裡沒有主修跟文學相關的科目(這學期倒是選了一個關於香港文化的比較文學課)
小弟也有替一些會考學生補習中文,通常都是要不眼高手低,要不連動腦的意欲也沒有,所以這篇文章一方面是自己寫作的一點心得,也是眼中現今學生寫作能力低落的感歎。小弟在中學時期寫作能力相對來說算是不太差,但基本上跟老師的教導沒太大關係,漸漸發現現時的語文教師都不太懂得教寫作。的確,寫作必須經過自身摸索的過程,但小弟覺得不少語文教師都以此為藉口而不去教授真正的技巧,背後的原因是真正的寫作教學往往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尤其當對象是連基本自學能力都沒有的中小學生。
小弟有跟一些教中文的老師討論過,他們面對其中一個最大的困難是,當收到學生的寫作練習功課時,真的要改的話幾乎是可以替他們全篇重作的,因為每句都存在著可挑剔之處,不是文法有誤,就是用詞不當,只是平平無奇已算萬幸。一位老師往往要改數十份功課,根本沒有可能逐一替他們重作或指出他們所有的問題。況且在現時的甚麼教育理念下,要啟發學生的興趣,就不能予他們太多的打擊,結果很多時唯有掩著一邊眼看不見為淨。
當然,寫作教學還面對著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閱讀一篇學生的文章時要指出其不妥之處並不難,但要把這些不妥之處理論化和普遍化卻不容易,亦少有人為之。小弟寫這篇文章便正希望改善這個情況,嘗試把一些寫作常見問題理論化和提出具普遍性的解決方法,使之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應用。但小弟的能力有限,所能論及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要真正改善這個寫作教學所面對的困境,恐怕需要一些對語言學理論有深入認識 (這點可能有商榷之處,因為小弟未上過語言學的課,只從朋友處聽過少許理論),且能將其加以活用的人加入寫作教學的行列。問題是語言學在大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少有主修中文的人會同時主修語言學,加上近年來「語文教育雙學位」的興起,恐怕前景並不樂觀。
至於背誦,小弟是覺得文言文和古典的韻文仍是應該背誦的,因為這對我們掌握「語感」有很大的幫助,至於白話文,背來無用,把用來背的時間去多讀幾篇可能效果更好。
希望以後有機會繼續交流寫作教學的心得 (不過小弟純粹是個業餘的就是了):)
本帖最後由 程同學 於 2010-5-9 15:02 編輯

小弟看法如下:

學生寫不好文章,因為今日中文課程沒怎樣重視語法的教學。
\塵\ 版主 2010-5-14 14:22:11
5
看到暗華兄一文,實在教人感到快慰
香港學生的寫作能力日漸變差已是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差在哪,實在難以說出所以然
難得暗華兄把各種常見的弊病加以歸納,理論化,這樣一來,就好作清晰的解釋了
早前,曾在hongkongxanga裡看到一篇中學生的文章,為中學生語文能力低下平反,說什麼是老師不懂欣賞他們的作法,不懂欣賞他們的直接,奈何文章的文筆實在是差得一敗塗地。我想,要是讓他看到暗華兄的這篇文章,大概會慚愧得說不出話來呢:)
回復 4# 程同學

我覺得更像是學生的眼界不夠開闊所致
你好,
      我手寫我口, 這說法人們用來支持普通話教中國語文的. 因為有人感到香港學生的港式中文不好, 所以建議學生說普通話, 希望學生能寫出標準漢語來. 但是, 近日香港教育學院語言科學講座教授鄒嘉彥(在星島日報)指, 普教中, 未必有理想效果, 由要是因為香港複雜的語言環境.
       說得不好是自我中心, 說得好是從日常生活開始寫作.
         雙音節詞有時不及單音節詞精簡, 用得好不好, 只看文體和實際內容.
       聯想方面可以用腦圖, 相片等的東西來引起寫作的意念.
      '今天語文老師常埋怨學生說話粗鄙, 詞彙貧乏, 我倒要反問一句: "你自己課上給學生示範的語言呢? 文采豐富嗎?情態生動嗎?" (郭思豪, 中學中文讀文教學, 香港教育學院, 59頁). 是的, 有些事情不能說學生不好. 我想, 我的觀點的體諒香港人的. 更之, 近年人們知道有語言障礙這問題.
                                                                                      小小意見
先謝過各位的評語。
程兄所說的語法,是否指主謂賓那些?如果是的話,我也同意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確是有所不足,小弟自問較擅長長句,所以對語法的掌握也許算是稍在平均以上。不過要教中文語法,其實不容易,因為白話文的語法其實同時夾雜了拉丁語系的主謂賓結構和文言文的詞性亙換,要得出一套很有系統的理論絕非是在中學教育裡可以辦得到的事。
塵兄所說的學生寫作問題,其實有時也令人很無奈,但也不能全怪罪於學生。語文教師在以範文教寫作時,有意無意都會教學生「simple is good」的寫作態度,但學生們在仿倣範文作者的簡潔時,卻不是那是千錘百煉後返璞歸真的境界,而非他們連根基都未穩的文句,未能察覺兩者的差別所在,大概就是令人婉惜之處吧。
熒惑兄所說的眼界不夠廣闊,小弟是同意的,這影響的往往是文章的內容深度,需靠個人歷練得來,非一朝一夕之事,小弟的劣作所欲指出的,則是學生在技巧上運用不當的問題,這方面的改善也許會比拓闊眼界來得容易一些。而眼界的問題,也不單是語文教師的工作了。
joshua兄所提到的用普通話教中文,小弟個人是極力反對的,當然其中還涉及一些政治立場的問題,語言差異是文化抵抗的重要策略,不過在此就不詳談了。至於雙音節詞的問題,小弟當然同意有些地方用單音節詞的效果會更好,但小弟覺得現時中小學生的問題是在很多時候他們根本連對單雙音節詞的取捨都沒考慮過,就直接用了單音節詞。所以要改變這種心態,在練習時多迫自己用一些雙音節詞還是有作用的。當駕馭得純熟了,怎樣取捨就當然可看個人的心水了。小睇覺得腦圖對聯想的作用不大,因為那往往只是關於物象與物象之間的聯繫,而且只是一種側重於平行、並置的聯繫;小弟覺得現時學生所欠缺的,不是並置聯想,而是描述細節時的聯想,物象之間有主次之分。反觀那些腦圖學習,小弟的經驗是那只是一種把圖片串連成故事的練習,對描寫的作用不大。
你好,
        有兩本書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蔡思果, 香港學生的作----專談遣詞造句 (當中指出不少學生寫作的錯處)
        高中語文法則---修辭學, 也是  香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的. (說消極和積極修詞)   
                                                                                                     謝謝
其實……整理一下寫作問題,相信是:
1.語法<--如出現病句?
2.用詞<--例如會否在實用文出現渲染情感的字?或詞匯是否貧乏,未能準確用字?
3.修飾<--過份平板?太多直述?不夠美?

如果小孩在第3項上出問題,我會量解,因為不是每位小孩也有能力把握文字藝術,但不能把握同時,又必須要承認自己不足。因此,當小孩以為只是老師不懂欣賞直述,便正熒惑所說,眼界不夠闊。有時候,第3項做不好,可能是能力,也可能是態度。

如果是第1、2項。相信小孩不懂得在適當的場合,用適當方法表法自己。相信是訓練不足,要嚴加指點,哈哈。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