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文學界Gossip] 摘自霍布斯邦"極端的年代1914至1991"中有關當代文學的評論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草葉 幼苗筆手 2010-7-11 02:24:03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草葉 於 2010-7-11 03:09 編輯

第三部第十七章
前衞之死: 一九五零年後的藝術

........

而就特定的一面而言,高等教育的驚人擴張,提供了就業機會,為原本不具商業價值的男女學人,在某些國家裏面,小說家與教授的職業重疊到極大的程度,一種全新的文學類型遂於一九六零年活躍起來。因為在可能的讀者群中,大多數都對培養出這種類型的氣圍極其熟悉,亦即學院文學

它不以一般小說為主題,亦即男女的情愛為素材,卻轉而處理其他更為奧秘難解的題目,進行學術的交流、國際的對話,表達校園的絮語、學子的癖性。更危險的是,學術的需要,反過來也刺激了合乎這一類解剖式研討分析的創作的出現,並援大文豪喬艾思的前例,因作品中的複雜性----如果不是由於其費解度----而更身價十倍。喬氏日後作品擁有的評論人數,恐怕不下於真正的讀者數。

為給人研究而作

於是詩人的詩,係為其他詩人而作,或者說,乃是為了可能研討其作品的學人而作。於是學校薪水、研究補助金,以及修課必讀書單的保障之下,這一群非商業的藝術創造驕子,雖然不見得有富貴榮華的指望,至少也可以過一份舒適寫意的生活。可是,看呀,學院吹起的這股新風,卻又造成另一種附帶效應,破壞了他們自己建立的成功地位。

因為這些皓首窮經、追究每一個字義、不放過每一個意象的現代訓詁學者,意然主張文字獨立於作者之外,只有讀者的領會,才是決定作品意旨的真正尺碼。他們認為,闡釋福樓拜作品的評論者,其對"包法利夫人"擁有的創作者地位,不下於福樓拜這位作者本人----恐怕還更勝作者本人。而且,因為一部作品的流傳,只能經由他人的閱讀,尤其是出於學術目的的研讀,方才得以存世。

淪為行內小玩物

其實長久以來,這項理論即為前衛派戲劇工作者所擁戴,對他們來說(也是老一派的演員經紀人及電影大亨的意料中事),不論莎士比亞或威爾第,只不過提供了原如素材,至於真正的闡釋,則有賴他們大膽發揮----具有刺激的挑動性發揮更佳。然而這一類做法有時固然極為成功,卻同時更加深了高尚藝術殊難領會的奧秘風格。因為如今它們成了評論中的評論,闡釋的闡釋,對前人的批評行批評,為他人的意見做意見,除了同門中人之外,很難解其中之妙。

這項風氣,甚至染及民粹派類型的電影新導演,因此在同一部影片裏面,一方面向高級品味的菁英,推介自己涵厚精深的電影學養----因為只有後者,才能了解影片中所要傳達的暗喻----另一方面,卻只要拿外表的拳頭枕頭、那些血腥色情滿足通俗大眾矢之的(當然最好連票房也在內)就可以了。

..................





深切感受,不亦悲乎......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