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探討 所謂文壇,不過是幾位惺惺相惜的人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衡之 幼苗筆手 2010-7-22 21:41:16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衡之 於 2010-7-22 21:49 編輯

近來,看見了不少爭論也圍繞著「反叛」、「才情」、「本土」以及「文壇」這幾個關鍵字。思前想後,覺得上一代的創作者有他們的道理,但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也錯不了。當中的矛盾就在於一切的先入為主,彼此帶著有色眼鏡審視彼此。可能,學崑南所說,一切代溝也是必然;然而,身為年輕的創作者,我很想把我對「反叛」、「本土文學」、「文壇」等的想法,說出來。當中不具任何代表性,只是個人的反省與歸納。

反叛,需要理由嗎?

  青年創作者常被冠以反叛者的形象,彷彿不火爆、不反叛,就不算青春,到老時就沒有輕狂的日子可以回想沈醉。但是,個人來說,其實要反叛可說是多麼勞形傷神,因為真正的反叛不是像癲狗那般大叫大吠,追著別人咬就叫反叛。反叛,是需要慎密的思考、堅實的基礎,以及破除傳統的勇氣,才能活出獨立的反叛精神。反叛,可以有一千個理由,但也可以沒有理由,因為藝術家天生便需要反叛,雕刻家羅丹到年老時也一直推翻從前的自己,自己也可以推翻,何況是上一代的傳統呢?可是,現在的年青人往往知道反叛的行為,卻不了解反叛的真諦,所以上一代人常常說我們的反叛沒有內涵,只懂狂吠。

  「你們懂得尊重傳統嗎?你們了解歷史嗎?連反抗的對象也不清楚,你們究竟在反什麼?」在我對自己及同代人的觀察中,發現到我們這一代確是缺失了歷史感,沒有包袱,甚至連時間感也沒有了。中國是一個重視歷史,輕視神話的民族,因此中國人很嚴肅,有很多無形的包袱;然而,印度卻剛好相反,是一個只有神話,沒有歷史的國度,所以印度人很懂得浪漫,很懂得及時行樂。神話,就是浪漫、多元、天馬行空、脫離生活,可以說是一個自戀並且自我滿足的世界,這不是與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經歷很類似嗎?在虛擬的世界裡成長,自小便可以從網絡中接觸整個世界,不論真實、虛構,甚至超真實;我們脫離城市,在電腦電視前渡過自己的童年。鍵盤上一按,就可以輕易地尋得愛好,輕易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太容易,便會變得不珍惜、不審慎,濫用了一切發言的機會,以致塑造出一個沒理性、自戀、忽視傳統的一代反叛形象,這個籠統的印象也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標籤。這種成長經歷,有時,可能連身處其中的自己也不察覺。

所謂文壇,不過是幾位惺惺相惜的人
  
  自信的反叛者是來自深入的了解,不論了解傳統,了解反抗的對象,還是了解自己,也需要了解才懂得反叛。談到了解,讓我想起風格不同,以致口味相異所造成的障礙,才是難於解決的一環。審美,實在是太主觀了,不同的創作風格也有他的執著與堅持。有些人沈迷形而上,重視技巧結構、對語言修辭執著至病態的局面,可是,對家看來只是虛無縹緲的迷思,賣弄機智的小趣味;有些人追求生活的提煉、真實的情感、清新的語言與意象來自生活本身,然而,對家看來只是生活日記的紀錄,內容更是缺乏想像力而平淡無味。在這種主觀的障礙下,要如何彼此了解呢?真是抓破頭也解決不了的一環!有人說美學也有客觀標準,符合標準就是好詩,但是就個人經驗來說,這種風格的盲點真是難於根治。年輕的詩人總是只聽讚美,不聽批評;渴求掌聲,渴求成名。然而,有誰不想聽到讚美的聲音,有誰不想別人聆聽自己內心的表達。有時,成名只為了擁有更廣泛的發言權,尋找到更多的知音。其實,在我的心目中,沒有什麼文壇存在,有的只是一群惺惺相惜的人,他們識於微時,志趣相投,剛巧也堅持繼續走下去;時間久了,自然各自也略有成就,在文學發展中擔當著不同的位置,形成一種「勢力」。

  說到勢力,可能又言重了,其實只是時間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只是在傳承上會因接捧的問題以致風格上略嫌單一。個人來說,創作不同於手工藝或政治,應該是沒有師徒派別,沒有勢力,沒有山頭主義,沒有俾面派對,有的只是:作品、創意與想像力。所以,我不重視文壇的風格取向或是主流趨勢,在我的眼裡,文壇不過是一群惺惺相惜的人,剛好較為活躍與主動,但並不代表什麼正統文學。至於文學比賽當然就是活躍而有年資的人當評審,他們或許會有提攜接捧者的心態,這就給予別人「勢力」的感覺;說到尾,只是另一種惺惺相惜擺了。年輕人既然參加,就要培養遵守遊戲規則的心態。

  不同的藝術發展也需要不同的崗位,有當推手的策劃者,有沈默專注的創作者,有熱情的愛好者,大家各施其職,藝術的生態發展才能完善健康。多元的風格下,如何做到互相欣賞,這又回到令我抓破頭的難題:審美的盲點。有時,我也覺得自己閱讀的詩越來越少,越來越偏狹。我相信這不是自戀,而是有些作品真的刺痛了我的審美神經。不美,又如何迫自己看?這個問題,才是值得深入討論,而不是什麼本土或是反叛與否呢!





評分

參與人數 1like +1 收起 理由
心雪 + 1 有意思的反思

查看全部評分

不清 版主 2010-7-23 03:24:57
板凳
可惜的是,未能「接捧」的人,作品再有「創意與想像力」也只能被排擠於你所說的「勢力」之外。
我相信,你的「審美神經」也不是你所獨有,你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子,慢慢也就成為了一種「勢力」。
尤其是,現今社會迅速快,藝術上風格與風格的更替也快,這無形中令「勢力」與「勢力」之間的磨擦也更大。
以前幾百年出現一次的「反叛」,現在大概幾十年就已經可以出現一次了。
藝術創作者都是一大堆自我中心的狂人。
而所謂「本土」也只不過是我們實在太怕改變,尤其是外來「勢力」的影響。怕被外來的「勢力」取締。
所以,你所謂的「審美神經」,其實也應該包括了一件作品的「本土」性。
有的朋友,對擁有「本土」性的詩歌自然就會加分!這大概是事實。
所以我還是繼續保留自己的風格,閒來寫寫詩就好了,說到想在文壇有什麼作為,在下實在「未夠班」哩...
回復 1# 衡之
可能我把問題想得比較單純, 我覺得這不需過份自責(?)為"審美的盲點"──審美從來應該是非常個人的事, 你閱讀/ 創作有自己的立場; 並從作品出發, 努力思考自己拒絕 / 接受他人的理由, 已經很好了。
我一直讀, 仍在想著你題目可能的"歧義"──"幾位"是意味著孤獨還是勢力的不平均? 還是孤獨的少數被無奈地扭曲成壟斷? 我的理解一直是後者, 你似乎就在兩邊徘徊, 也許你在文壇不快的經歷比我多吧。我想補充的是, "勢力"這個詞甚為階級, 把人劃成有勢和無勢兩群, 輕易排除了被標籤者實力的積累、理性的認同, 這個詞其實不應用在文壇──作為藝術愛好/創作者, 不能互相欣賞, 也期望能互相尊重。
〈歹徒甲〉  夏宇

但他实在是一个好人
只不过写了一些坏诗
但,「所谓真实,」
他把声音压低
充满
庄严的歉意:
「诗的缺憾源生命
  生命不
  不曾圆满。」
但真的
是一些坏诗
押韵的坏诗
但他继续写
怎么办
那是他道歉的方式

評分

參與人數 1like +1 收起 理由
\塵\ + 1 like

查看全部評分

「本土」就不需要岐義。
本網站標榜本土,其意義是本土出生及成長的人。如果他是詩人,或任何形式藝術家,他們領有三粒星香港身份證,就是本土人士。作品不一定要懷舊一番,無端端寫下保育街道,或為乜乜古蹟示威遊行。你識日文就用日文,識英文就用英文寫作好了。生於斯長於斯育於斯,只要你創作,多多少少都具有本土色彩的。 HONGKONG IS IN YOUR BLOOD ONCE WHEN YOU WERE BORN AND RAISED YOURSELF IN HONG KONG,I THINK, UNLESS .....(YOU ARE FREE TO FILL THE BLANK, OK?)
寫壞詩有何罪過呢?
不做好人,做壞人,才是罪過。
回復 7# 崑南


  
在下正是專寫壞詩的人
好似無間道裡的劉德華說,我想做好人
我有時也想寫好詩,只是,寫出來的都是壞詩,愈寫愈壞,再壞一點,寫完(或寫到一半)可以直接投籃去了
本帖最後由 崑南 於 2010-7-23 15:31 編輯

惺惺相識的人,志同道合,走在一走,就是小圈子。
五四以來,所有文社,都是由這類小圈子開始。
能否成為氣候,是日後春秋之筆之事,不是恁一個人作判定的。
自己不去從事創作,文壇不文壇,有何相干呢?文壇會為你個人的意志而修正的嗎?
在香港,具有勢力是官與商,幾時輪到文人呢?(提筆的人,不要這麼自大了)
一個靚模的風頭就蓋過書展內所有的作家了,如果文壇有勢力,就應該馬上把靚模置於死地。(講下笑啫)
回復 9# 崑南


話說回來

所謂本土文壇沒有任何政經勢力,局外的人其實連本土有什麼壇都懶得去理 (崑南是誰?關夢南是誰?雨希是誰?小樺是誰?坦白說,我的朋友同學父母叔伯,沒半個知道)
(啊,別難過,他們也不知道誰是也斯北島商禽海子,勉強就聽過余光中溫家寶和毛澤東會寫詩,係咁多)

文學風氣不普及,也很難怪本土的文人
一如美國的英式足球、香港的棒球,發展不好什麼的,取決於當地的人喜歡什麼
美國就是打棒球和美式足球的地方,香港人喜歡睇的波也不是棒球,台灣呢,倒正是喜歡棒球
(繼續噴口水花..)

然而,很多香港年青一輩喜歡寫作的人,總是有一些心結,就是,投身無門
很多人寫了東西,該拿給誰看?由誰來教他們寫得更好?寫好了,又能發表到哪裡去?
秋螢還是比較厚道的,你寫得似樣,他就登出來了 (讀者群太小,是另一個問題)
字花呢,絕對不想批評什麼,因為這大概不是字花編輯之過,而是資金問題,只是,想他登你的東西出來,難矣
參加比賽,要捉評審心理吧,堅持一己風格,怕不入流,會說︰唉你的寫法大陸台灣早就寫厭了沒人喜歡看了
嗯,對於一個寫作的人來說,比賽這些當然是虛榮,愛虛榮很正常的愛就愛何必自命清高 (不愛的也就不會參加吧...?),然而,參加比賽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在沒有多少出路的香港文壇裡,想自己寫的東西讓人看到,唯有先闖些名堂
有名堂了,才有人看,有一些人看了,才能有一兩個人喜歡你的作品
所以嘛...
為什麼有人會說,本土文壇在不自覺間像建了一座城堡,你想立足期間嗦,首先就要攻得破那道無形的牆
當然這是無辦法的,什麼壇也是一樣,樂壇也好,藝術也好
小弟在文壇上似乎是沒有能力去發展的,所以沒甚麼好執著
出來吃飯吹個水,文學是一個藉口或一個話題
寫出來的作品,可以用來附庸風雅一番,自己看後覺得身心舒暢就可以了,別人的讚賞甚至獎賞,仿如天掉下來的恩賜一般不可期待。
當然,文學在香港的整體勢力薄弱不代表文學這個圈子之中也有其勢力派系,兩者毫無衝突,就像弱勢社群之間也可以狗咬狗骨,當然有沒有戲頭就另計了。
小弟在這方面完全沒有切身利益 (反正不輪到我上位),所以可以很寬容地看待。

至於關於本土性,在香港文壇裡快要成為一個「大敘事」(grand narrative)了。極端贊成者可以視本土性為最高的評論準則,極端反對者則可以因為發現作品的本土性而立刻把之評為劣品,但這兩個極論其實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把本土性視為文學評論的第一準則,單是本土性便足夠論斷一篇作品的質素。小弟深信這裡的大部份人都不會如此極論,但如果討論作品時仍時常把「本土性」視為爭拗的中心,則只會成為令本土性變為評論第一準則的共謀。
本土性只是一種特色,在同樣特色下的作品可以有差天共地的質素,所以特色本身不是優點或缺點,特色就只是一種中性的特色,無法去(後設)處境化[de-(meta)contextualized)地討論,也不應作這種嘗試
本帖最後由 熒惑 於 2010-7-23 16:55 編輯

回復 13# 暗華


   
我心目中理想的香港文壇是怎麼樣呢?
唉,不怎麼樣,就是不想再有那麼多的準則、喜惡,文學終究是要面對市場的,那麼曲高和寡的話請進大學做研究,不要總把文學理論、本土不本土的咀嚼又咀嚼
屬於大眾的東西,還它們給大眾吧,寫好自己的詩,找一些渠道拿出來讓人閱讀,總會有人喜歡你寫的東西吧?就由他們做你的讀者群
我說來說去只有一個說法︰在香港,出路太少,結果大家都在搶那一點點機會,或者躲在一旁發嚕囌 (你看我就知道了)
回復 14# 熒惑
小弟覺得文學還是保持小眾就好了,甚麼平民文學、大眾文學從來不是小弟那杯茶。如果香港的文壇真的蓬勃得任誰也會進行文學創作和閱讀的話,小弟可能早就不接觸這個文壇了。精英主義思想使然,沒法子。不是說香港維持現狀就好,文學還是應該去推廣,但經過社會的籂選淘汰後,它還是應該屬於小眾的。
當然,要搵錢的,還有「流行文學」,香港人的口味如此,真的要商業化和靠文字維生的話就只有走這條路了。
這個呀...這個
金庸的小說也有夠流行的,張愛玲的小說,大概因為色戒,也流行過好一陣子
什麼時候TVB找來陳法拉和林峰去拍半生緣了,大概也會流行好幾個月的,對吧

流行不流行,與它的文學價值無關

即使是莎士比亞,他的作品在當時就是100%的流行文學 / 戲劇,不是什麼小眾才懂欣賞的藝術,當無異議

還是那一句,挑戰文學藝術的頂峰當然很好,但何必要區分「我們就是從事小眾創作的,你是喜歡流行文學那一群你就去寫去讀吧,別煩我」
李安,拍過推手,後來也拍理性與感性;拍變形俠醫,之後是斷背山,再來一套色戒的

而且按你或很多位朋友的說法,我想我也實在沒太多發言的資格,因為我對於文學,完全是局外人,坦白說,在此做什麼版主,是有一點羞愧的 (絕非意氣之詞,我是真的這樣想的)
你好,
     懂得一門東西, 不必要是懂得一門東西的一切的. 對某門, 某科有自己的認識, 是可以就着自己的認識討論一下的. 現時代資訊發達, 要是沒有在學院學文學, 也不代表就是對文學沒有認識的.
     如果我說愛好文學的人, 可以熱烈的討論, 也可以大家互勉: 我想, 看到這樣的回應的, 只會感到沒有特別.
     但我還是這麼以為.
                                                                                                 謝謝
平心而論

其實現在既香港既"文壇", (我唔知道其他地方既現像, 但我諗都係程度上既問題) 似唔似一個一把年紀, 都未搵到另一半既人?
ABCDE
你的比喻很有「味道」,不知你又有沒有想過找不到另一半的原因呢?
或者根本不是文壇找不到另一半,而是沒有另一半願意給文壇找到。:handshake
文壇算得什麼呢?跟名利場沒有分別。
天生創作為上的人,是不理會這些的。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現在是只有白痴才會想「加入」文壇的年代了。
文壇算得什麼呢?跟名利場沒有分別。
天生創作為上的人,是不理會這些的。
崑南 發表於 2010-7-26 03:54



贊同 我更覺得 如果你做得文學創作 先唔好諗回報 因為 要創作有回報既野 要明白一D文學以外既野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現在是只有白痴才會想「加入」文壇的年代了。
子悊 發表於 2010-7-26 04:09



        哈哈,你講得好有深意=]
老實講,我寫既野好窄,只為抒發自己感情。
有人既地方就有江湖,咁我覺得有文字既地方就會有文壇。
即使文壇唔健全或唔健康,文字作品就會包代表左作者同一小部分人。
為名利好,為自己都好,
文壇只係一片地方,睇大家點用姐。
本帖最後由 程同學 於 2010-7-27 14:14 編輯

讀了兩頁的言論,想說點話。

崑南說文壇是個名利場,這可能是真確,因為他身在文壇,確有所感。對於在文壇外的人,仍是會望遠文壇,猜想裡面的世界。

感慨文壇小圈子的言論,彷彿會永恆存在。從前我不明白,只感覺為何每本雜誌發表的文章作者、訪問人物、報道人物及書本作者,似乎來來去去都是幾個名字,從前我會抱怨,文壇真是個小圈子。

後來想法有點轉變,因為我經已問清自己為何喜歡文學。小時候喜歡讀課本的範文,長大了被易安、白石詞感召,再讀多點詩,看多點古文,喜歡了古典文學,長大後對西方文學產生興趣,開始讀西方詩,然後愛上了西方的小說,也開始寫至今我還是鄙視的小說。對,鄙視,因為自小的文學觀是,詩文詞為至統,小說及戲典乃附庸。但好奇怪,有些心底有些話不寫成散文,心很不舒服,有些想法在腦裡不化成小說,也很不自在,因此很鄙視小說,最終還是寫小說、讀小說。(enjoy !)

小時候喜歡砌高達模型,砌砌砌,由數十元砌到數百元,砌完,就放在家裡,有空就把玩一下,要不然拍照放上網。不過我不需要讚賞,仍會砌,這種會否就是disinterested pleasure呢?

其實你來這個壇,也信任這個壇有人看你的作品。就像我的發言不怎樣有人回應,又如何,我還是會回應貼,在這裡浪費你們時間去讀我寫的?就算你沒細讀,視覺上也佔了你們一點空間!!!哈哈。

崑南開這論壇,不是給我們空間?雖然崑南有時言論會太讓人難受,但這看來是他的自由。的確,我們都有立場,都有態度。

人存活於世上數十前,首十與尾十都未必能活得自在,那在僅在的人生中,為何還要因其他人而讓你因望?為何要介懷文壇?不為外物牽著走,人生是你的!

寫寫寫!讀讀讀!be happy~文學不應該成為你人生的負擔。

文學不只有創作,相信擁抱文學,除了寫作,還有閱讀。我知道我一輩子都趕不上托爾斯泰、喬伊斯,但我還是會寫,因為我不寫,真的很不舒服。

至於文壇,我好像在之前某貼說過,所謂壇你大可不理,不理這「壇」野。

創作有人登,比賽有獎,是額外獎勵哦!

我深信創作過程,你的思考比任何重要。(我的觀點哦,大家可不認同,反正……大家都有立場、態度)
本帖最後由 崑南 於 2010-7-27 18:55 編輯

喜見有人多讀,多思考,更喜見有人明白大笪地就是給大家一個發表創作,表達意見的空間。
對我個人的批評,完全不重要。i am just a carrier.
說我身在文壇,老實說,實情是寫作的日子這麼長,多多少少佔了一個小角落,而不是真真正正被所謂文壇主體(不想說主勢力者)所認同。我從來我行我素,自然不會討人歡喜的。無論是局內或局外。
有人說只有白痴才加入文壇,是嗎?問題在,不是你說加入便加入,請問,你為文壇做過一些什麼呢,如果文壇是一個實體,
是真正存在你心中。即是說,如果當你不在乎,還提來干什麼呢?不屑的態度,你的自由,不成問題,文壇依然存在。
在或不在,並不是像入會方式,填妥表格,便是會員。你是否某一個階段文壇一份子,是有賴時間作證的。
123下一頁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