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關夢南隨想 老不死,你回塘啦!咪阻住個地球轉!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關夢南 極品XO 2010-11-19 17:29:48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概念與故事,一如現實與夢想,鐘擺一時盪向左面,另一時盪向右面,沒有必然性。要說有,也不過是透過細心的觀察與分析,尋找到其逆變的規律與軌迹。比如說現在的小說,都側重情狀,抹去人物面貌、或較少落墨於具體情節,就是一種對傳统小說的反動,反動沒有好壞,但當去到極端,就令人回到汪曾祺式小說的細味中,所謂一人一貌;一事一貌。

最近復古,重讀左傅「殽之戰」,發現裏面描述了十幾個人物:秦穆公、蹇叔、王孫滿、弦高、先軫、晋文公、晋文公夫人、孟明、杞子、鄭穆公等,無不鮮活,令人過目難忘。比如蹇叔哭別秦師遠征軍於東門,秦穆公不滿,派人斥責蹇叔說:「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這幾句話直譯是:「如何知道必敗?按中壽(60歲,當時蹇叔可能80歲)計算,你早死了。你墓前的樹木,至今雙手也抱不住呢!)用今話說是:「老不死,你回塘啦!咪阻住個地球轉!」故事結局,秦穆公道歉、認錯--「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這兩段話語,是對人物最好刻畫。另一節描述鄭國商人弦高,路上得知秦軍伐鄭,馬上派人飛馬回國通報,另一面假意犒軍。仇商,不無妒忌之情意結,但商人對社會的貢献,其實一點也不比其他人低,弦高是一個好例子。

「殽之戰」如何,只有幾句:「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戰爭很慘烈,不是文字可以盡寫,故避重就輕、去繁就簡,轉換角度,未嘗不是一種機智的筆法。說到角度,故事中還織入了王孫滿對秦軍的批評:「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不敗乎?」「禮」在這裏解作「紀律」 , 是否更好?正論如蹇叔,路人甲如王孫滿,交相織入,不但豐富了故事的肌理,且增加了秦敗的可信性

概念是議論,故事是細節。如果只是概念,小說不好看,這也是現代小流失大量讀者的原因。都說流行小說只有故事,但事實上無論故事有多平庸,他擁有讀者的份數一定比概念小說、或者情狀小說多。「殽之戰」歷久而常新,說穿了就是以故事包裝概念。小說無論你寫得多前衛,也無論你寫得多傳统,觸發影響 , 都是這個道理。葉輝的新書發佈會上 , 我就只說了這一點 .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