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書籍評介] 一種「愛與慾」的文學敘事倫理——讀葉輝散文集《最薄的黑,最厚的白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江濤 幼苗筆手 2010-12-27 23:24:40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一種「愛與慾」的文學敘事倫理
——讀葉輝散文集《最薄的黑,最厚的白——給石頭的情書》

江濤

一.        關於「黑」與「白」  
       
……在一個黑匣子裏,每天放進一張寫滿字詞的信紙,歲月經年,黑色漸薄,白色漸厚,原本空的黑匣子慢慢被白紙填滿,時間被詞語填滿,生命被語言填滿——這是葉輝解釋該散文集命名的緣起。

該書收錄59封寫給「O」的信。作者在<序>中說:一部《石頭記》不就是那頑石寫給紅塵的情書嗎?……紅塵要是真的有情,諒有回信,那回信,大概就是「給石頭的情書」了……

人們常以「柏拉圖式愛情」喻指「精神戀愛」。柏拉圖稱,人的靈魂由黑白兩匹馬駕馭,白即人格之美好,黑即人格的僻陋。如是觀,關於愛情的書寫,也有其「黑白之辯」——猶如葉輝對該書的自我解讀:最薄的愛情,最厚的書寫;有愛而寫,哀矜而勿喜。

他給「O」寫道:「黑是時間無法承受的輕,白是記憶的厚,O,黑是瓶子,白是一去不回的逝水……」

「黑」與「白」,在此書中,是一種記錄與書寫,關於「愛與遺忘」、「沉默與表達」、「時間與記憶」的辨證……   

二.沒有時間的情書

凡書信,沒地點標明,也該有時間標註,如此收信人也可憑時間線索,追尋寫信者的心路歷程。不知作者是否故意抹去各篇章時間印跡,而隱匿的時間,即是「此時此刻」——如在目前,又可理解為「時時刻刻」——如同永恆。如書引保述羅•策蘭(Paul Celan)詩句:是時間如它所是的時候了/是時候了。

伯格森(Henri Bergson)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一個有內在因果關係的整體。而時間是與生命同在並比生命更綿長的持續承載體,由一種本源的內省、集中的意識所感知。

也就是說,該書無疑是「情書集」,無疑是寫給「O」的信,它是作者思想和激情的載體,也是其本身——個體生命書寫。

葉輝散文的特點,是「發散式思維」, 像語言同時運行在幾條河上,通篇文本打破「時間」的「線性」 和「空間限制」,以精緻的語言組織和構思,使敘事達到了飽和:多維度的整體。

如在《宇宙是一個監獄》,無論題目的意象「宇宙」與「監獄」 、文中提及昆德拉小說《不朽》、其中女主人公「游泳」、「深呼吸」,作者把意念中的「O」也稱作艾藜絲……都巧合達致一種互文呼應關係,使敘事與感知同時指向一種有象徵意味的深度。

3.愛與慾的敘事倫理——對一個符號「O」說話

至於「O」是誰?坊間似有很多傳言,也有人說是一個虛擬,約等於數字「0」的虛無符號……

作者<序>中寫道:O是我的石頭。每星期寫一封給O的信……記述的倒是空空、茫茫、渺渺而不失溫煦的一段日子……在<危險的滋味:香料與「呼愁」 >開篇:親愛的O,這一回你依然是O,一個圓形符號,一個鍋,圓圓的小碟子裏的各式香料……

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從賈寶玉的「玉」字,讀出慾望的「慾」。以此,從符號學角度看,一部《石頭記》寫的是一塊石頭(玉),以及「攜玉(慾)而生」的主人公賈寶玉的故事,從而整部小說就成了「慾」的說明書。

葉輝說,「給石頭的情書」是紅塵給「石頭」的回信,那麼,我們可否符號化地去理解,該書也是作者寫給「慾」的書信集呢?在我看來,是可以這麼理解,但同時,我也認為裏面所書寫的,更多是「愛與慾」的敘事倫理——人的自由如何可以在用文字限定的壓迫框界內實現。

所以,在該書貌似「愛慾書寫」的線索中,我們讀到了作者對遊踪地民俗風情、對香港老街舊巷的記憶描繪;對香港文化與文學的審視;對時事、民生、親情、友情的記錄和評議……而這些內容的豐富翔實,同時也給這本「情書集」帶來了虛實相掩,生活化、立體化的敘事效果——我想,以此去理解該書的語言藝術,是合適的。
2010年12月


(刪畧版,原刊於《信報》)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