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字花] 2011年1月3日 《字花》第二十九期.語文教育災難現場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心雪 超級版主 2011-1-3 23:32:34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心雪 於 2011-3-8 00:15 編輯





《字花》第二十九期
Jan–Feb 2011

———————–

郭詩詠 字花語

文學心太軟
無情的沙漠

文學廚房
阿藹  慾望、街市
葉蔭聰 食物光環之外

特集:我們的語文教育出了甚麼問題
許迪鏘 啟首語
許迪鏘 從《背影》看新舊語文教學的差別
跂之  沒有範文的年代
鄭楚雄 中文科課程及考試改革刻不容緩
許迪鏘 她們是怎樣學習中國語文的
黃媺怡�陳偉堅�王悅珈�李寶蓮�張易林 愛恨中文課
黃怡  關於中文科評核的事兒
糖果貓貓 新高中中文科完美學生

專題:字花書獎 2010
推薦人:安裕�陳智德�潘國靈�張美君�馬國明�黃念欣�
    陸離�曹疏影�茹國烈�梁文道
字花編輯部推薦獎

字花眼
陳椎 時代的烏托邦──專訪格非

專題:成語新解
鄧正健  啟首語
Bingyee 人面桃花
林越慧  人面獸心
Sonus Cat 大同小異
丘庭傑  好好先生
凱    手不釋卷
梁文兆  天公造美
鄭雪怡  委曲求全
莊國禮  欣欣向榮
艾加   唇亡齒寒
何俊霖  推己及人
洪慧   傾巢而出
鄭卓文  層出不窮

植字練習
吳韻菁  等候
維恩埃里 後遺症
李舒嬈  尋
李嘉儀  請聽我的左耳說
黃文欣  Adrian Brody
雪堇   奔
陳奉京  人人都是藝術家

植字
翁弦尉 出埃及記,2000
梁璧君 熊貓的後裔�玉兔捎來的月光
陳頭頭 鐘點女傭�豌豆公主
榮令  在南方──神經症與精神病記錄
洪慧  至於逃跑的暴雨過後
陳立諾 吃晚餐時
紅眼  西夏──夢體速寫
陳麗娟 黃鼠狼升降機
何福仁 說衣

雙城辭典
謝曉虹 意外
韓麗珠 摺疊

易服
黃照達 香港後青年散文集合

造字
劉小康

專欄
香港大靈異 陳雲  新紀元
復元時代  陳慧  心如鐵
昨日與明日 許知遠 孤獨的反叛者(四)
想像花蓮  陳黎  小鎮福金

眉批
文學花邊 鄧正健 跟姨媽談情──略薩與他的胡利婭
經典重讀 羅崗 《鬼子來了》與〈藤野先生〉
鄧小樺  空明平滑,遷延淹煎──榮念曾的《舞台姊妹》雜感

喧囂與躁動
謝曉虹 在身體與城市之間──讀西西《哀悼乳房》或多個並置的文本
譚以諾 因孤獨而消費的個體──葉愛蓮小說中的苦悶與狂喜
鄭聖勳 逃逸的國家

四方月亮
張翠容 拉美文學與社會──從秘魯作家略薩獲諾貝爾文學獎談起
略薩(Mario Vargas Llosa)著 孫迪雅 譯 征服與文化的問題(節譯)



伸延閱讀


字花語
//郭詩詠


2010年我沉迷種植。先是在Facebook上種虛擬菜。我不貪戀他人的菜蔬,也不願意辛苦種來的瓜果不翼而飛,因此選擇玩FarmVille。以光點在屏幕上開墾土地,植樹養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界如此簡單,真是夫復何求。適逢今年麻煩事特別多,時覺心緒不寧,握著滑鼠不斷點擊收割,盤滿砵滿,竟可解一時憂困。

幾個月後忽然感到不滿足,想不如種一棵樹看看。跟D到花墟遊逛一圈,最後捧了一盤檸檬樹苗回家。不為別的,只因小時候聽過Peter,Paul and Mary唱過一首歌:

Lemon tree very pretty and the lemon flower is sweet
but the fruit of the poor lemon is impossible to eat.

回家觀察一番,發現檸檬樹原來有刺,似乎這植物的武器不只強酸果子。種了幾個月,無甚動靜,後來試著施肥,終於開出了白色的花。花落後,我當然期待結果,可是等呀等呀,卻是甚麼都沒有,還開始有蟲害。翻書上網弄了許久,發現葉背那些極小的紅點原來是紅蜘蛛,枝幹上的白點是介殼蟲,皆以吸食樹葉的汁液維生。由是,我開始了漫長的抗爭之路,按種植書和各方種植達人所教,製作辣椒水之類,以有機方法抗敵。初時頗有起色,但雙拳難敵「萬」手,吸血兵團最終獲勝,檸檬樹苗返魂乏術。

痛定思痛,決定種些短期作物。先種櫻桃蘿蔔,再種甜羅勒、牛角椒,忘記吃的番薯長了芽,也順手拿來試種。一段日子以後,竟在不費吹灰之力底下得到收成。隨手拔個櫻桃蘿蔔做涼拌,摘幾塊香草做比薩 ,感覺如此實在,非虛擬世界可比。

在真實世界種菜,讓我重新認識「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四時運行、月亮盈虧、天氣變化,全都與你和你的植物連繫在一起。努力,不一定會豐收。你只能做好自己。於是我又想起了小時候聽過好多次的「撒種的比喻」: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馬太福音,13:3-8)

讀了許多年教會學校,沒有成為信徒,聖經課為我留下的是一大堆故事。原來的教義我已經忘了,但多年來我在灰心洩氣的時候總會想起這故事。誰知道撒出去的種子何時會長大?會長得怎樣?撒種的人只知到處播種,撒得一天是一天,時機成熟,種子就會發芽長大,即使長得不好,但畢竟是長起來了。況且石縫也可以長出樹來呀。

我總疑心,魯迅引用裴多菲,也有這個意思。

新年伊始,與患難中的朋友共勉。



特集
我們的語文教育出了甚麼問題

/啓首語
//許廸鏘


香港回歸祖國十三年,卻一直延續殖民地管治模式,甚且變其本而加厲,嗟乎,余不自知其何心。諸如一邊侈談愛國教育,一邊把學校裡的國史課打成閒科,更不要說課程高蹈而浮泛,不著邊際。中國語文課也莫名其妙的與英語看齊,步武第二語言學習模式。中學英語課程,素有Language和Literature之分,前者學語法、應用,學生不知有莎翁,無論托爾斯泰;後者學欣賞、評鑑,《羅蜜歐與茱麗葉》、《動物農莊》得讀得滾瓜爛熟。中國語文課本來就語(言)文(學)不分,運用、欣賞、創作一爐共冶。到1974年始分為兩科,語文學習就以實用為鵠的。惟學生所讀之文,由中一至中五,仍由當局指定,中學會考的「考試範圍」,約有篇章三十上下之數,則學生尚不至如學英語,讀讀斷爛朝報(西報之謂),便誇誇其能,至少知道仁義有孔孟,文章有韓柳。當然,既有範圍,則學生把此中有關內容,舉凡作者生平、文章旨趣、寫作技巧、語言特色,乃至整篇課文倒背如流,在試場上搬字過紙,便可順利過關,故語文工作者於此每多詬病。九七之後,教改雷厲風行,其中一項,就是2002年起中國語文科不再有指定範文,理論上,語文教師可自行設定篇章供學生研習,而公開考試一如英語,讀、寫、聽、說通通要考。至於閱讀一項,除非教師神機妙算,則所考者非素誦習者,以此見學員運用而非背誦的能力云。好了,免去死記爛背,學生又可有甚麼「揸拿」?讀的既不考,那(精)讀來幹啥?於是任憑老師講得天花亂墜,他兀自神遊太虛,不少老師反映,即使學生建立了能力,因學無根柢,那能力也是虛的,我比較極端的想法是,將來學生都能寫能說很通順流利的垃圾。

過去兩代的語文學習固有其缺失,但往者已矣,當今一代如果游談無根,徒具雕飾文字、口甜舌滑之能,其流弊恐甚於曩昔,且不止於語言無味,更拖累思維,致使視野壅閉、識見因循。此特集以「我們的語文教育出了甚麼問題」為主題,邀約三代作者座談、現役教師及在校學生撰文,暢述語文教育的得失,與乎教與學的體驗,以見問題的端倪,兩位老師更提出實質建議,足供我們參考、思考,冀來者之可追。我本乎近日激進風尚,原擬題為「文起三代之衰」,想起母親至今仍常提醒我,祖母雖未曾讀書,但說話從不用「衰」、「死」一類字眼,故用詞激烈無疑易矚眾目,遂遵先人遺則,不玩文字遊戲。策劃:

許迪鏘謹 白。




字花書獎2010
前言/

一夫當關讀書人

書很難。本土出版業在地租飇升、優秀作者人才流失的狀態下,已經多年奄奄一息。《字花》作為文學雜誌,忝為出版界一份子,一直都欲推動文學書籍的出版和銷量。好幾年前,有位文學界前輩對我們說,《字花》何不也辦個書獎呢,該有不同的人提出對書的不同衡量標準,給做書的人更多榮耀和鼓勵。

近年「推動閱讀風氣」是重點工程,城中其實不乏各種書獎,或全港學生投票,或有具權威性的評審團,選出來的書四平八穩,應有盡有。但評獎過程大家都可想像,必然是不同價值觀的互相碰撞,也是口才與計謀的較量,複雜複雜……這也是好事,是值得做的。只是,若由《字花》來辦一個書獎,那就會有點不同。一來我們沒有人力物力去做大型普查,二來,我們也暗暗相信,真正的好書,會創造它自己的衡量標準,有時它們之間不可能找出一個共通的度量單位。書總是讓我們覺得獨一無二,無可比較,或者說,儘管它別的地方被比下去了,但因為某個原因你還是覺得它最好——
是的,我們還是喜歡說,閱讀是個人的事。

於是我們請來城中十位讀書人,請他們各自推薦一本年度之書,並為它度身訂造一個獎項。本來限解釋二百字,但部分愛書人欲罷不能。字花編輯部也來參一腳,推薦了六本年度之書,並張冠李戴地塞個獎給它們。不妨,
每個人在博客或微博裡都選自己的年度之書,把權威還給每一個人。

這種民間土炮書獎看來有點遊戲味道;但它未必就是小孩子玩泥沙,反可能是得風氣之先、走在社會前端。當年(第一屆也是最後一屆)牛棚書獎將推薦獎頒給陳雲,當時誰都想不到陳雲 會大紅,甚至成為民間憤怒意見領袖。書,你估佢唔到。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