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2011年4月 李維怡《沉香》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書名:《沉香》
作者:李維怡   
類型:小說 / 文學
出版:聯合文學
版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302頁
出版日期:[台]2010年4月23日 [港]2010年5月5日
ISBN-10:9575229339
ISBN-13:9789575229337
定價: 港幣$ (有待更新)



台灣聯合文學選了《行路難》中的[笑喪], 加上以前得聯合文學新人獎的[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 以及新作[沉香], 作了一個小結集, 將於今年4月23日在台灣出版,香港書店則會於5⺝5日出現。 至於《行路難》亦可以解封, 稍後可於台灣發行了, 台灣朋友可往書店查詢。



尋一縷庶民芳香的正宗港味小說
李維怡 香港最尖銳的小說新聲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首獎得主


  〈沉香〉的主角阿斌透過太姑婆的牙香樹,追溯香港的「根」——有關「香港」這名稱來源,其中一種說法,乃因本地盛產牙香樹。透過此追溯,阿斌了解到香港1920年代的大罷工被英軍血腥鎮壓的來龍去脈,及太姑婆一代草根婦女的艱苦命運。一番本來只是好奇的尋根,連結了眼前的社會遭遇,令他開始覺知到當前的社會問題及自己在當中的角色。

  〈笑喪〉描述編輯文化評論雜誌的一群知識分子,主角林曦一直掙扎於旁觀及參與社會之間,小說由這個掙扎者的角度,描述其成長的友伴、全心投入的行動者林采希。這群知識分子在政治困境中究竟追尋著什麼?

  〈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從一名女性的角度去回溯成長過程,從小學、戀愛到離婚,夾雜著弟弟和弟弟密友小碧撲朔迷離的關係敘述。敘事者不但自省自身的成長,對公共議題的關心也逐漸醒覺……

  本書三篇小說均從年輕人的成長角度出發,以簡潔的文字勾畫小說人物的思想感受,盡可能立足於庶民生活,見證社會體制在小人物身上輾過的痕跡。李維怡用高度的耐心與細膩的描寫織就了平民的浮世繪,將個人情感體驗和社會問題意識相互結合,讓看似不相干的小說人物慢慢成長、彼此連結,使我們對生存的掙扎有更深刻的體會。



作者簡介

李維怡

  北京出生,香港長大。這十年主要在香港從事紀錄片創作、錄像藝術教育、市民規劃運動,現為影像藝術團體〔影行者〕的藝術總監,認為藝術創作應該屬於所有人,一直努力學習如何將藝術從殿堂想像拉回人民生活的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系畢業,後又同校主修人類學獲社會科學哲學碩士。2000年意外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首獎,散文、小說與詩歌散見於《字花》、《文學世紀》、《明報》、《捌a報》。這幾年與不同的市民一起共同創作一系列人文關懷的紀錄片,包括有關灣仔利東街人民規劃運動的《黃幡翻飛處》、有關2005年反世貿抗爭的《沉重而絢爛的十二月》、有關紮鐵工人罷工的《紮草根.鐵生花》、有關貨櫃車司機生活的《Dog and Butterfly》、有關行將消失的嘉咸街市集的《嘉咸.女情》、有關保衛天星、皇后碼頭運動的《碼頭與彼岸》、有關都市貧民反迫遷抗爭的《順寧道.走下去》等等。

  個人網誌:fleurspirit.wordpress.com



韓麗珠◎如果寫作是一個遠離自己的過程

打從讀到李維怡的小說,我開始知道她,並且知道,她總是在迴避(只是)作為一個作者的身分,而更強調,她同時是拍紀錄片、做音樂、參與社會運動、教書或從事其他工作的人。

在她的小說裡,總是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角色──處於社會弱勢邊緣位置的人,以及佔據著相對地安穩的位置,得到更多利益的大多數;而經常出現的一種情境是,後者與前者相遇,再也無法安於旁觀者的角色,往往要以行動為前者謀求更大的福祉,經過了許多掙扎和矛盾之後卻發現,其實沒法把自己完全拋進對方的處境裡,揹起對方的難題,更多的時候,他們只能兩種身分之間徘徊擺盪,最後又回復怯弱的旁觀者。

〈笑喪〉中的林曦,伴著妻兒過著富裕安逸生活的同時,心裡仍時常有著無法真正放下的一塊,如拼圖缺失了的一角,那角落經由高中同學林采希而啟發,往後在不同的時刻一再被喚醒。作為中產階級收入穩定的林曦,與打散工維持生活同時兼顧評論雜誌,投身社會運動的采希,本來處於世界南轅北轍的兩端,但因為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使他們產生了無法分割的牽繫。這種牽繫包含了男女之情,但更大的部分,是一種更複雜也更廣義的「愛」。采希之於林曦,是一種永遠難以真正觸及,既吸引著他也使他恐懼的存在。自中學時期開始上街為欠薪工人追討賠償,與警察產生衝突,思考制度如何箝制人們的采希,促使林曦內在某個被他遺忘,不願認真地面對的角落甦醒。她在他生活裡一再出現,使他產生了勇氣,參與評論雜誌的編務,也走到街上港人內地所生子女爭取居港權的群眾之中,但也總是令他自慚形穢。

如果伴侶所反映的是,某個自己願意成為的自我,甚至,某種生活方式,俗氣而機靈,只想過經濟穩定的生活的麗麗,漠視了為大多數人過著富泰的生活而權益不斷被剝削的他者,其實就是林曦真實的選擇。小說的結尾,辭退菲傭的事件成為林曦夫婦分開的導火線,至此,林曦只能走在安穩和弱勢的位置之間,無論在哪一群人之中,他總是格格不入。

情感連繫了不同位置的人。

〈沉香〉裡的阿斌因為把他撫育的太姑婆去世,在整理遺物的同時整理出久遠年代以前的歷史。時間、空間和階段難以真正把人們分隔,一旦人們之間產生了關係,便難以獨善其身。在〈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中,邊緣者和安逸者的身分,其實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裡,隨著時間和選擇,有時其中一個身分膨脹或縮小,甚至轉換。正如〈笑喪〉中林采希作為理想抗爭者的化身,〈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中的小碧,從小就堅定不移地以自己的方式過活。跟宇漫和宇明相比,她始終無法追隨大多數的步伐,因此她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宇漫和宇明從小居於板間房,寡言的宇明無法跟大部分的人溝通,在夜裡偷偷出走遊逛,姊姊宇漫對於宇明在生命裡的每一個選擇,無論那多麼令人難以明白,她總是抱著一種信任及支持的態度。與其說這是愛護弟弟的表現,不如說,她在守護的其實是,在弟弟身上所看到的,自己的反映,那一個自己從不敢或不知如何展現的部分,她希望透過弟弟所作的事而了解,深藏在自己身體裡,那一個連自己也難以觸摸卻不容消失的自我的一角。隨著年紀漸長,弟弟宇明逐漸投入了大部分人的生活路向──擁有收入不菲的工作,娶妻生兒,愛看電視,而宇漫卻放棄了經理的工作和婚姻。另一部分的自我在宇漫的身體裡茁壯地長大,但存活於宇明身體裡孤僻獨特的部分也從未消滅,只是他把它更妥善地收藏,埋在新生的世俗的自我之下,藉此得到平衡。許多無眠的夜裡,他走到少年時的情人小碧家裡,相對無言地看電視。他們之間難以定義的感情,跟〈笑喪〉中的林曦和采希之間的情誼那麼接近,同樣無法歸類,比愛情更廣大也更模糊。唯有在小碧身旁,宇明可以隨意伸展和安放體內那個乖僻的自己,而她給他展示的是一個他從未也無法涉足的世界。

〈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小說,因為它展現了人們在任何時刻都可以擁有的可能性──宇漫、宇明和小碧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宇明和妻子阿靖各自有著對方無法真正了解的部分,而由於包容與諒解長久地共處;因為它指向的是一個能容納異質的世界;因為人物的聲音比作者的聲音強大。在那裡,無論人物與作者都拋下了原來的自己,走向更遙遠也更陌生的地方。

──本文為李維怡《沉香》推薦序


refer link:http://city.udn.com/78/4609446


∼∼∼∼∼∼∼∼∼∼∼∼∼

聯合文學的書封介紹:

在廣東話裡,「沉」和「尋」同音;「沉香」即是「尋香」。香是根,沉著安穩;也是氣,飄逸自在。再者,就是一種祈禱,一種願望。——董啟章

李奭學、李黎、陳寧、董啟章、韓麗珠一致推薦

小說裡頭有些廣東國語也不是問題,布局四平八穩,生命態度相當成熟。——李奭學(評〈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

看似毫無造作、未曾刻意經營的書寫,其實準確而又純熟。——李黎(評〈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


新書名為《沉香》,我以為重點在「沉」字。這肯定不是低沉的意思,而是沉著、沉勾、沉潛。只要以沉著的態度,往歷史和記憶的深處沉勾,一直沉潛的種種關連和可能性,就會回到日光下,明明可見,有跡可循,有路可依。——董啟章


〈沉香〉的主角阿斌透過太姑婆的牙香樹,追溯香港的「根」——有關「香港」這名稱來源,其中一種說法,乃因本地盛產牙香樹。透過此追溯,阿斌了解到香港1920年代的大罷工被英軍血腥鎮壓的來龍去脈,及太姑婆一代草根婦女的艱苦命運。一番本來只是好奇的尋根,結連了眼前的社會遭遇,令他開始覺知到當前的社會問題及自己在當中的角色。

〈笑喪〉描述編輯文化評論雜誌的一群知識分子,主角林曦一直掙扎於旁觀及參與社會之間,小說由這個掙扎者的角度,描述其成長的友伴、全心投入的行動者林采希。這群知識分子在政治困境中究竟追尋著什麼?

〈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從一名女性的角度去回溯成長過程,從小學、戀愛到離婚,夾雜著弟弟和弟弟密友小碧撲朔迷離的關係敘述。敘事者不但自省自身的成長,對公共議題的關心也逐漸醒覺……

本書三篇小說均從年輕人的成長角度出發,以簡潔的文字勾畫小說人物的思想感受,盡可能立足於庶民生活,見證社會體制在小人物身上輾過的痕跡。李維怡用高度的耐心與細膩的描寫織就了平民的浮世繪,將個人情感體驗和社會問題意識相互結合,讓看似不相干的小說人物慢慢成長、彼此連結,使我們對生存的掙扎有更深刻的體會。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