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書籍評介] 「假如我是貓……」——讀陳麗娟詩集《有貓在唱歌》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江濤 幼苗筆手 2011-5-20 12:44:51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假如我是貓……」——讀陳麗娟詩集《有貓在唱歌》

江濤

在多次反复閱讀陳麗娟的詩集《有貓在唱歌》後——不是為了寫評論,而是因她的詩而「被好奇」、「被吸引」,我想:如果我在現實中並不太熟悉和了解一個作者,但對其作品卻幾次反复閱讀,那麼,我可否更純粹於依靠閱讀和文本,寫出我的評論?這樣的一種評論狀態,是否更趨近於普遍讀者閱讀狀態和感受——因沒有觀念預設而更顯真實。

一 敘述視角:「貓眼看世界」

首先,我會問自己,我為什多會被這文本吸引?因為詩集的名字叫《有貓在唱歌》?在題目中,貓被擬人化,作者(詩人)把敘事的視角放在一隻貓身上。在陳麗娟的這本收錄了46首詩的詩集裡,與貓有關的詩佔了多數,成為了這本詩集的敘事主調。因為「貓眼看世界」使這些作品有著一種超現實的意謂。這裡面,又分兩個層次:一種,是「作者看貓的世界」,另一種,是「作者『變成一隻貓』看人的世界」。

由此,我想起日本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據說,一九O四年夏天梅雨初晴的一天,一隻生下不久的小貓迷路走進夏目漱石的家。翌年一月發表的《我是貓》就是以這隻小貓為模特的。小說中,作者用貓眼看人生與社會,其中充滿離奇荒誕的想像,但它不是癲狂的瘋人語,而是精神重壓之下的憤懣傾訴,一種作者敘述的藝術變形。而這種變形,與其說源自一種自覺的文學選擇,不如說,很可能是一種人生際遇的形象寄寓,類似卡夫卡《變形記》的大甲蟲。

於是,我試圖在陳麗娟的這本不厚的詩集裡,尋找詩人「變形」緣起的蛛絲馬跡。我在她短短的《後記》中,找到開頭這一段:「陳智德在序裡說,『時代詭譎,命途多奇』。有一天家裡好像在漏石油氣,為了測試它到底在不在漏,我伸手按下石油氣爐的按鈕,差點真的扭下去了;實情是老鼠咬破了膠喉,其時整間屋已經充滿了石油氣。之後我老是想,二十歲以後的生命都是撿回來的」。也許,一條「撿回來」的生命,有可能是新生命的開始,也有可能是一種「另類生命」的開始,譬如「貓」——靜謐、輕靈的走動,神秘、冷漠的眼神。

二 陳麗娟的「貓世界」

1孤獨與樂觀:

詩集的第一首詩《小巷貓歌》寫於1995年。九七前後,香港正經歷政治與經濟的動盪局勢,前路未明。陳麗娟出生於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香港社會在這一代青年中,曾產生過怎樣的時代印記呢?陳麗娟以她的詩行,用「貓眼」,也寫下了自己內心的經歷。

在《小巷貓歌》裡,寫的是一隻在小巷黃昏獨自在屋頂唱歌的小貓。在這短短的十四行詩裡,從頭到尾堆砌了很多物象,如蘑菇的門牌、垃圾桶旁爭吃的肥貓、在濃汁裡賽跑的老鼠、舊車胎、廢椅子、如廁的狗……雖然如今我們未必能準確說出這些小巷中各種貌似混亂和偶然出現的物象之間的關係,及其可能的象徵意義……但讀至詩行最後,我們還是為亂世中的「屋頂,有貓在歌唱」感到心靈微微的觸動。

《賦別曲(然而我打貓)》寫於1998年,作者註指出引用了<Grandfather’s Clock>(童謠)的其中幾句「但它就這樣的突然終止,永遠不再走了/當祖父死去的時候」。這首名為《賦別曲》的詩,卻加了「然而我打貓」的副標題,詩的最後一句「而貓仍在那裡笑」,也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但奇怪的是,在這些貌似很疏離的不搭界的意象間,我們仍可讀出一種連貫的詩歌氣息,一種超意象的語意鏈——一種 「憑貓寄意」的孤獨與樂觀心態。這些意態,在《還是想送你一點什麼》詩裡也有相似的表達。

2玩世,不厭世

玩世,是現在很多都市青年都有的心態。他們的做法常常是玩世不恭,以此表達對事物與人生的調侃。同時,也有不少人是厭世的,厭世,是內心抗爭無力的結局。

厭世、苦惱、鬱憤也是日本小說家夏目漱石常用的詞彙,也是他的世界觀和創作觀。如他說:「不描寫煩惱稱不上是文學」,還說:「在現在不得神經衰弱的人,大多數是有錢的魯鈍之徒和沒有教養的無良心之徒。」他說他創作《我是貓》等,即是在「傾訴」自己的鬱悶和憤懣。

陳麗娟筆下的「貓世界」呈現出一種玩世,卻不厭世的生存狀態。如在《死貓頌——瓶中貓》中,「死貓」未死,活在「瓶中」——

死去的貓在繁忙時間搭地鐵
一排排的,站滿了扶手電梯的左邊

貓在瓶子裡
慢慢往下沉
太陽從水裡昇起
銀色的魚群游過

貓仍未死
有時睡著,有時醒著
午夜我們聽到貓爪子刮著玻璃的聲音

顯然,詩中這隻貓的生存狀態,也正是目前大多數生活在大城市裡過著朝九晚五(常常不止五)的青年人的生活情狀,忙碌的,身不由己,無奈的……祗是,在偶然的閃念中,仍悲哀地發現,對生活仍有盼望……於是詩人寫道:

貓吸一口氣,水就走進瓶子裡
貓們也不挣扎
任由自己變成藍色

貓們順著水流,由一片珊瑚礁漂流到另一片
或是停在沉船的肚子裡

貓們不一定會死
牠們倆眼浮腫
透過玻璃
看外面的魚世界

3低調的反抗

從一隻孤獨的在黃昏小巷歌唱的貓(《有貓在唱歌》),到一隻死到臨頭仍在看魚的瓶中貓(《死貓頌——瓶中貓》),再到《一隻剝了皮的貓》,我們看到的是,這隻貓所受到的傷害程度在不斷加劇,當然,用一種流行的安慰調子來表達,或可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隻剝了皮的貓
給用絹布包著
拿去換一個太子

太子正睡得香甜
盛飯的木桶裡面
鋪滿做粽子的香葉

沒有了貓皮
戲還得演
你是不是已經
看到了
我所有的
裡面的裡面
和未及量度的
最微細的抽搐
可不可以
就這樣
不說穿

如果,把詩裡的「太子」看作生活的一種理想的追求或慾求的隱喻,那麼,當我們以為自己聰明地上演了一場「狸貓換太子」的戲劇後,卻常常發現,那隻包裹的「狸貓」卻正是我們自身,當我們以為自己成功了,做到了的時候,我們得到的「太子」其實是被自己出賣了的自己——一隻被剝了皮的貓。所以詩人繼續寫道:

就是不要
說穿
只是
當攝影機停止轉動
道具哥哥
要拿回
我身上
那塊絹布
血是真的
都粘住了
得慢慢地
慢慢地
撕下來

我們讀到,在《新房客》、《周年紀念》、《我是紅色的》的「貓」都有這樣一種無奈——反抗——無奈——反抗的生活故事。我會把陳麗娟的《我要出版一本詩集》當作是她的自白詩來讀,在這些貌似「怪誕」的詩句裡,我也找到了「貓」的踪跡:

……
第三、第十六和第二十四頁詩行長度一致
撕下來可以當壁紙
隨便翻一頁
有晦澀的地方
一定適合貓兒磨爪
不行,因彩色很貴
沒有錢了
就把所有頁數加起來
灑點水
秤一秤
交給回收場阿叔
拿回儘管多少
用來出版一本詩集
好讓書店的職員
把它放進寵物護理類的書架上
忘記寫過的詩
我要出版一本詩集

讀到這裡,我有時以為自己就是那個書店的職員,因愛「貓」而把「貓」名字的詩集當作寵物護理書來處理了……希望更多人能聽到「有貓在唱歌」,當「貓」不是「他者」?或另一個 「自我」?當想到「假如我是貓……」,詩會有些怎樣的閱讀可能?
2011年3月





江濤 君,

寫得很好,你的品評十分清楚,令人讀了妳的文章報導,能不吸引人想擁有一本在手嗎,向君問個好!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