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文學界Gossip] 文學雜誌不該與低稿酬如影隨形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心雪 超級版主 2011-9-27 23:14:50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當今形勢下,煮字療饑委實不易。尤其作為一名文學作者,僅與文學雜誌合作,恐怕真會落得“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境地。

    曾看到某文學作者的腹誹之辭。他講,當下,國內純文學稿費的標準,確實到了讓人不好意思提起的地步。文學刊物稿費千字能上100元就算高的 了,一篇小說只能得到千字30、50元的稿酬,可以說是普遍現象。這名作者近年來曾在國內一些名刊發過作品,一首詩的稿費也就是幾十元甚至十幾元,說出來 令人難以置信。“與文學雜誌的堂堂品牌相比,低微的稿費不僅令人羞愧,與作家的心血付出也是大不相配的。純文學稿費無論橫比豎比,與魯迅時代比也好,與上 世紀80年代比也好,不僅沒有進步,而且是落後了,停滯不前了。這種現象,不能說是正常的”,這名作者慨歎。

    就連著名作家劉心武,雖仍潛心寫作,但論及稿酬也不免寫道:“玩股票,從個人的角度,自然在為了發財……如玩得大,自然還可賺得更多。這麼 想下去,賣字兒,即與文間掙稿費,嘔心瀝血寫一部長篇,費時三年不算長,以30萬字計,千字30元的最高稿酬,扣去所得稅,也不過8360元,平均一年掙 不到2800元,一月平均才234元不足……真不禁要一跺腳喊出聲來:去他媽的寫小說!誰再寫誰是孫子!”

    文學雜誌與低稿酬的如影隨形,雖不至於說是促成當下文學發展式微的惟一因素,然而確實,“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受生活壓 力所迫,還是有不少真愛文學的人士不得不改弦易轍,要麼選擇下海經商,從此遠離文壇,要麼選擇寫一些迎合市場的專欄文字、媚俗的劇本,而與真正意義上的文 學相去甚遠。受之影響,使得當前的文學雜誌更是陷於不利境遇——一方面,文學人才流失,好稿難覓;另一方面,雜誌對讀者的吸引力下降,訂數不多,經營慘 淡。其兩者之間相互影響,愈益加劇了文學及其雜誌在面對市場時的窘迫。

    其實,純文學雜誌稿酬過低,早已有人呼籲。全國政協委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范小青曾經在全國兩會上建議,應當出臺適應時代發展的稿酬標準, 並出臺相應政策,保證純文學類刊物編輯的收入。純文學類刊物也應自找門路,巧妙與市場融合,保障純文學類刊物的生存發展,使更多的青年作者全身心投入到純 文學創作中。

    自去年始,上海作協積極謀變,其下屬的文學雜誌《收穫》、《上海文學》等稿酬標準大幅提高,新標準是原標準的2至5倍。這筆費用,由上海政府從“文學發展基金”撥出專項資金扶助,每年都會注入新的資金。

    無獨有偶,最近看到消息,貴州《山花》雜誌為了推動文學發展,提升雜誌在全國的影響力,山花編輯部與貴州一家房地產公司達成合作協定,對 《山花》發表的作品實行“雙稿酬制”。具體方式為,山花編輯部按照原標準支付當期稿酬後,房地產公司按照《山花》原稿酬的60%的比例支付第二筆稿酬。

    可見,上海與貴州的文學雜誌在改善作者稿酬狀況方面,正在付諸積極的努力,並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上海市是以地方政府的支持為後盾,由地方政 府定期撥付專項資金來幫助文學雜誌吸引好稿,提升作者的稿酬待遇;貴州《山花》雜誌則選擇了與商業企業的戰略合作,企業出資既有助於雜誌及其作者獲益,同 時,也有利於企業借此宣傳自身,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可謂多贏之舉。上海與貴州的兩種探索模式,異曲同工,在時下不乏積極的借鑒意義。

    目前,各地依然有相當多的文學雜誌掙扎在不死不活的邊緣,依然有太多的文學作者面對菲薄稿酬“一聲歎息”。改變此種狀況,作為文學雜誌不能 只有想法而沒辦法,不能一味自怨自艾一味等、靠;同時,作為地方政府,也不能只是把發展地方文化軟實力喊在嘴上落實在“面子”上,只有文學雜誌與各級地方 政府共同努力,繼而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經濟主體關注文學、支持文學雜誌發展壯大,文學、文學雜誌及其作者才能早日挺直腰杆,於相互攙扶提攜中走出一路風光。 (周慧虹)



文章自: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9/16/c_131142527.htm





煮字已不能療飢的時候,點解還有這麼多人寫詩寫小說呢?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