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在社會中,被視為一個身份,或是一個角色,究竟在這個社會中的角色,「我」是如何定位的呢?如果「我」只是社會中的一個可有可無的配件,「我」被「我們」這個名詞取替了,「我」被模糊化了,這樣「我」還是我嗎?「我」要隨波逐流,迷失在社會洪流裡,還是要遺世獨醒,「我」行我素呢?
有時我聽到一些宏偉的說法,例如說如果人人都能無私奉獻,愛人如己,這樣社會就不會有爭駁,黃毓民走出來只會搞亂社會,增加社會暴淚氣氛,如果人人學他一有不滿意就粗口爛舌,掉蕉抬棺材,搞抗爭,破壞社會秩序,這樣社會不是永無寧日嗎?
他們所持的理據是,如果所有市民都能犧牲自己的利益,不計較得失,社會自然能和諧安定,生活快樂。
這種說法合理嗎?「我」在這種社會愚論裡,應以何種態度回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