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編者話
/關夢南
學中文的活方法與土方法
有一個家長,在圖書館發現《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打電話到編輯部,說要補購第 1 期到最新出版的合共 14 本。於是我們約了在長沙灣道與界限街交界見面。
一個沒有打扮的中年師奶接過沉甸甸的刊物說:「她讀中三兒子的中文不合格,希望這本雜誌幫到他。」我說如果長期閱讀,效果很顯著,所謂取法乎上……」談着談着,她突然把眼鏡除下來,用紙巾抺眼眼淚,請求我為她的兒子補習。我一時不佑如何是好。我也為人父母,自然了解她此時彷徨無助的心情。不忍心斷然拒絶,遂說:「長期不行,補幾堂試試,看我們有沒有緣份。」
我教過最頑劣的孩子,他掃書罵我「死仆街」,然後奪門而去。也教過最優秀的學生。現在的孩子究竟變成如何模樣呢?幾十年沒有補習了,我其實一點把握也沒有。
第一堂,我講了一個「愚猴」的故事,然後說,你把它寫出來吧。他用了 15 分鐘左右,寫了二百字。句子粗糙、錯字不少。我接着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唐詩,揀一首淺白的着他讀。讀完我解。解完着他背。背完着他默。他沒有問「為什麼」,一聲不響照做。他寫字、默書的時候,我坐在電腦面工作……臨走,他雙手恭恭敬敬地把學費呈上。
「以後逢星期四來吧,先補半年。」他腼腆地紅了臉,微笑點點頭,好像看到了希望。以後幾堂,有時請他去餐廳吃牛丸,把經驗寫下來;有時着他用相機拍一棵樹,寫一段觀察的文字;有時與他站在路邊看一個鐘表修理匠,教他如何了解一個人的貌與內心世界……每堂的「甜品」一定是背默。
以上是活方法,也是土方法。學中文,我看全用活方法不行。字、句、意,總要通過閱讀去記憶,累積到一個程度再思考和組織,最後透過筆去寫出來。沒有背默的土方法如何能行?
同學閱讀《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希望也用土方法。碰到好文章,多讀幾遍,畫下好的句子,必要時抄在筆記本子背誦。書是啞老師,向啞老師請教,不收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