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洛楓飛天棺材駕駛室 戲曲、革命與舞台 (《信報》「十一月登場」.之五)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戲曲、革命與舞台
(《信報》「十一月登場」.之五)

西方有穿着騎士裝束征戰沙場的聖女貞德,她的易釵而弁既是軍事需要,也為了防範性侵擾,但最後卻成為被判死的藉口,因為她違反了教廷的衣著規定;在中國民間的傳說裏,同樣女扮男裝萬里赴戒機的花木蘭卻比較幸運了,她代父從軍,同行十二年友伴不知木蘭是女郎,最後功成身退,成就了歷來文學、劇戲和電影的素材和形像。其實,中國的「易裝文化」一直流傳於民間戲曲與仕人生活,莫說酷愛楚懷王的屈原喜歡穿戴香花香草與奇裝異服,魏晉時期的男子甚至簪花敷粉,愛作時尚打扮,例如「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被公認為儀表翩翩的美男子,所到之處皆人潮汹湧;元代雜劇有所謂「坤角」,由一眾女子扮演生角、老角和武生,有時候在男女混班的劇團中,假如坤角技藝出眾而又廣受歡迎,即使有男演員在場,仍由女性反串,只是「戲子」的社會地位低落,舞台的景觀顛覆越多,社會的壓制愈嚴厲,女子拋頭露面從來不是良家婦女所為,何況還要反串男人,賣弄聲色!正如台灣表演研究理論者周慧玲指出,造就「性別反串」的由來都跟社會及政治的禁忌相關連,例如清代乾隆皇帝曾下令禁止女子公開演出,於是成就了京劇「乾旦」一枝獨秀的風貌,以及「全男班」的表演體制,而男演員為了演活千古風流的女子形相,也不斷尋求藝術的試煉和突破,例如乾旦魏長生發明了「踩蹻」的功架,用以展示女子纏足妸娜嬌嬈的體態,最後成為京劇旦行重要的表演技藝。辛亥革命之後,女子的禁足逐漸解除,不但舞台和電影紛紛湧現女明星、女演員的風潮,一些心懷革命志向的名門閨秀也紛紛以男裝打扮招搖過市,著名的例子有秋瑾和向警予,她們或穿上西服和結上領帶,或披上中式的長衫馬褂,一副雄糾糾的英氣活躍於社交圈層或奔走於革命事業,贏得不少時人讚許與艷羨的目光。另一方面,隨着西學與東洋文化的影響,戲劇也不斷推陳出新,其中「新劇」沿用傳統乾旦的體制,培養了一群酷愛反串女子的男演員,像歐陽予倩和李叔同,前者以「易服」反抗舊社會的封建思想,後者卻為了寄寓被壓抑的同性戀慾望,各有不同的故事與因由,卻同為民初的性別易裝增添了傳奇的特立獨行。(香港電影的女扮男裝.5)

原刊香港:《信報》7.11.2012



左:日式和服的秋瑾 右:中式男裝的秋瑾



原文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洛楓/戲曲革命與舞台-信報十一月登場之五/10151217878367964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