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字花] 2013年1月 《字花》第四十一期.行行重行行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心雪 超級版主 2013-1-9 03:05:02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字花》第四十期
Nov-Dec 2012
---------

[目錄有待更新]



《字花》2013年2月號封面專題:「行行重行行」——一年之初,我們的出走書

�黃靜


假如香港尚有未來,「出走」當是與未來相生的命題。上世紀移民的朋友有些早就回流;北上者或求仁得仁,或焦頭爛額;青年遠走歐法似浪潮不再,逃逸路線轉向。「出走」在今天香港的意思,難道是絕大部分留下來的人,掛在口邊、以備無患的不在場托詞?這是自由生命的踐行,抑或對以香港作為一襲理想的放棄?移民城市的恆常焦慮,是否只能是離開還是留下這種非此非彼的抉擇形式?

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背景也是動盪歲月,「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客體漸行漸遠,天涯海角,只能思念︰那是現實的崎嶇,還是主體對理想的猶豫嗎?一年之初,城裡,人在擠擁的地方,在最壞的時代,在絕望與渴望裡,往復於循逃、抗議、好活之間。空間和時間,敘事與關係。我們不過翻越重重的城人際的內在關係,久遠,止而未息。

出走在文學裡的呈現,早已有之。1940年代黃谷柳的《蝦球傳》裡,有二戰後流落廣州的貧苦少年;七十年代的本土作家如西西等,嘗試以虛擬書寫投射理想社會,用精奇的語言銘刻《我城》;吳煦斌筆下鬆身白衣人,卻蕩進森林從此消失;然後董啟章、韓麗珠的小說,著作回溯時間與空間的原始——於此,一月號,我們邀請這城的同代人,續寫香港作家2013的出走書。

先有「外篇」之黃碧雲〈離開家園 行者始歸〉選段(全文將於《字花》下期刊登),第零至第叁章為小說四短篇,分別為謝曉虹〈象限〉、潘國靈〈密封,缺口〉、陳暉健〈Happy Together〉、劉偉成〈天真的氣球〉。

出走除了是社會議題、青春成長題、文學恆常的母題,「出走」是否和文學、創作有更根本的連繫?這主題跟香港正發展出怎樣的關係?再進一步問,出走如何不止於創作主題,而成為創作形式本身?梁文道、李智良、董啟章三位作家的「歷史性對談」嘗試回答。三個城巿的異類,在城巿心臟裡慢慢併合出一抹「出走」的文學地圖。是為這期出走書的備忘一。

至於備忘二為「香港作家生涯個案」,董啟章萬字文〈未來的考古學——廿一世紀初,在香港寫作〉。董氏以數十年的寫讀經驗、香港有待創造的真空歷史、香港文學的多重邊緣性、青年與成年間永恆的曖昧跨界,來回應刻下我城的整體氛圍,未嘗不是沉著的「出走」宣言。寫作之必要,不獨如存在主義者沙特所言,踐行人的存在與自由;更可以是拒絕資本主義地圖下安穩的生命,乃至背叛歸屬(identity)指定我們的情感寄託。在今天媒體不斷被中港政治的浮躁泡沫主導之際,董啟章文中這種具歷史高度的結構感,難免顯得分外清新;長篇小說的不識時務,更可謂當頭捧喝。即使文學未能戳破現代政權以國族為框架的管治工程,但它至少為文化規範提供反省的條件。「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我們應思念誰,香港的根在哪裡?去悼本質化的地緣想像,歷史碎片動態一如未來,出走未嘗不就是尋根。



【其他專題‧焦點文章】

*莫言專題
如紅蘿蔔般透明的莫言 ——童偉格 廖偉棠 鄧正健 陳思和

*阿多尼斯小輯
微積分的詩作—— 顧德 薜慶國 唐睿

*陳智德評《三生三世聶華苓》


《字花》2013年1-2月號已於各大書局有售

鴻鴻、鄧阿藍:以巴「後戰火」詩

在讀(m reading):房慧真 黃宇軒 許雅舒 劉細良 沈祖堯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