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原創作] 隱藏?產生?─反思「成功」與「失敗」的關係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栩晉 熟練筆手 2013-5-5 03:18:27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隱藏?產生?─反思「成功」與「失敗」的關係

    日前,筆者與太太往電影院觀賞電影,當中有一句對白是頗有意思的。「失敗乃成功之霧」,筆者不知這是否翻譯之誤,但當看到這對白時,腦袋閃過了一個念頭:「雖不中,亦不遠矣!」這句與「失敗乃成功之母」僅一字之差,但卻與之相互補充,更詳細的說明了「成功」與「失敗」的關係。簡而言之,「母」表現的是「產出」與「被產出」的「因果關係」,而「霧」則帶有一體兩面的「表裡關係」。

    眾所周知,「失敗乃成功之母」大意為鼓勵「屢敗屢戰」,從失敗中吸取經驗,透過「學習」、「內化」、「實踐」等一系統動作,由「敗」而「勝」。對此,筆者以為並無太大斟酌處,但卻希望在此補充一下「母」的含意。

    「失敗」與「成功」均從「人」出,而「母」則是兩者轉化的關鍵,因此清楚了解「母」對於「人」的特性是最重要的。人皆有母,是絕對無疑的,但「母」如何教子,卻體現了其價值。中國文化素重家教,因此有「養不教,父之過」、「慈母多敗兒」、「棒下出孝子」等說法,故此「母」可是代表了傳統教育。縱觀中國傳統的教育手法,筆者以為多在於「管教」和「灌輸」二字。

    中國是一農業社會,素重「經驗」與「關係」,因此一地之長雖非博學,卻必是久歷風霜、交遊廣闊的「長者」。正因如此,中國社會形成一股「尊老」、「尚老」的風氣,「孝者,順也」的觀念便由此而生。流風所及,中國便極度重視「由上而下」的教育方式,長輩憑藉其「經驗」及「權威」,管教後輩在品行上必須「規行矩步」,在學習上重視單向灌輸。筆者以為傳統教育較能培養「尊師重道」的精神和博聞強記的習慣,但卻容易被「權威」淹沒,扼殺創意及反思。

    此外,外在的「權威」教育雖能逼使學習,但卻難以提昇對學習的興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即是用以吸引學習的口號。由此可見,「母」體現的既是「耳提面命」的「循循善誘」,亦是「軟硬兼施」的「威逼利誘」。因此,筆者以為在「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過程中,人們會較多向前輩請教和接受提點,從而「反敗為勝」。故此,「母」可說是一「由外而內」的產生過程。

    至於「霧」的方面,筆者則認為這並非過程,而是狀態。人生在世,總須面對大大小小的變故,但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當中卻是「輸多贏少」的。筆者以為「失敗乃成功之霧」正好指出勝負不只在於「能力不足」,亦因為「方法不妥」。「失敗乃成功之霧」代表「成功」隱藏於「失敗」之後,每個人都因不同原因而在選擇失敗,而非製造失敗。

    正如上言,「成功」本與「失敗」相伴,只是因為選擇了「失敗」,故與「成功」擦身而過。為衝破迷霧,個體的能力和方法便是最重要的,因人在迷陣便只能憑藉一己之力,實不宜假手於人,這亦正好反映了西方的現代教育。

    西方是一商業社會,市場上需要「手段」,而且商業社會亦較重視以「個人」為本位。因此,商業社會較提倡「平等」和「智力」,個人的單打獨鬥亦較常見(儘管是以公司為單位,決策的仍是「個人」)。為配合如此文化背景,西方教育重視學習的「主體性」和「自律性」。這樣,人較能根據個人的興趣而學習,並多作自我反思,以求滿足自己。筆者以為這能大大提昇學習成效,這從西方科學知識遠勝中國中,可見一斑。但與此同時,卻容易因糾纏於「方法不妥」和「一己之力」,而變得心胸狹窄和個人主義盛行。

    綜合上言,「霧」之一字既帶出「成功」與「失敗」本屬同體,皆為人的「選擇」,故此「成功」必待個人以其力量「趨勝避敗」。故此,「霧」既說明了勝負之間實是一體兩面,在乎內在的「選擇」而已。

    其實,無論是「隱藏」或「產生」,以及「外在」或「內在」都是不能偏廢的。以該電影為例,他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請求別人幫忙,代表你明白「母」的道理。同時,他憑藉一己之力,從發展中選擇「成功」的道路,亦充分反映他的過人能力,並說明「霧」的真象。





有些人常常抱怨失敗的,可能心底裡喜歡享受失敗~
從失敗才能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