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評論] 《我這樣評論了一篇文章》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吳俊君 禁止發言 2013-5-27 19:08:15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吳俊君 於 2013-5-27 19:09 編輯



原帖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 ... &extra=page%3D5


散文一篇(求高手狠評)作者:秋湄變姿


青春的細節

     似水流年,透徹著青春的詩篇,輕觸水紋般斑駁的記憶,太多竟早已被沉澱滅跡。
  及心中的淡傷墜落成凋,驀然回首之際,尚留一件往事,一份感動,開在灰暗陰沉的記憶囚牢,散發它那最芬芳的馥鬱,妖嬈我平平無奇的一生。
  青春,是夢幻般的詩篇,江南煙雨的路徑。一旦踏進,總會歷經一場花雨紛飛,旖旎明媚的風景,在匆匆離去之前,不免的輕撚幾枝鮮花,捧在心胸的珍藏一生。
  尚記得不諳世道,剛踏入青春詩篇的我,在中學的生涯裡:艷羨蔥郁的樹林下,手卷花箋淺吟低唱的詩人;迷戀西湖千年的白蛇傳說;更是黯然《長亭送別》的離傷。喜歡在落葉紛飛的路道,故作些許書生的意氣,一路吟誦盛唐的風騷,
一路輕踏仄仄平平的韻律,孤芬自賞的守候著心中的那塊綠田。
  那時,帶有江南煙雨的氣息,被詩人喚醒,千年沉睡的你,冷漠,淒清又惆悵。教師台上,一經顧盼你婉約的身影,驚若天人的翩至我的身旁。天呀,一秒間的相視,竟傾倒了前世的塵埃,打撈起沉澱千年的愛戀。
  前緣,這是一段未了的前緣。
  自是同桌的你,我忘不了,我忘不了你,何苦來?你何苦來?
  腦中的每瓣思想都沾染你青春的容顏。水波倒影出你的莞爾,風刮樹葉的呼嘯著你的名,你的姓。逃,我逃進深巷,捂住雙耳,但那雲,那光,那蒼穹,點點滴滴,無不是你的靈魂在對我微笑。枉然,是一切理智的殷勤。
  愛,我的皇后,在我情竇初開的青春,你是萬物的陽春,萬物都在你如海的酥胸,你是眾生的救贖,每一顰,每一笑,都足有撼天動地的魅力。我,一池澗水的我,陰暗潮濕的叢林裡,卻只能飽啜你霎那的殷勤。
  在你青春的容顏,你的身旁總圍繞了一群優秀的男生,而你又何曾會記得有我的存在?是誰畫地為牢,近在咫尺的距離卻也逃不出,天涯與海角。
  等憂鬱的心情,憂鬱的筆尖在灰黃的紙張上開出鮮花,是情緒飽蘸思念後的宣洩,是文字飽蘸思念後的剖白。當一篇篇的詩文,一句句的詞藻,無意的靜躺在書桌,牽引你的顧盼時,你的嘴角露出了彎月般的微笑。感謝千年的文字,解開無形的隔閡,縮短了你我陰陽相隔般的距離。
  若一朵菡萏,細讀文章,不勝清風嬌羞的你,卻教靜待一個答案,一份希望的我,心中的血液若浪花掀天,猛虎似的撞擊礁石,翻滾著,咆哮著,響徹天地的聲響。直至釋然的你,報以含苞待放的笑靨,衷心的讚賞,方才如海神止息我心中,大風浪間的波濤洶湧。
  愛,我的皇后,在我們相識的青春裡,讓我孜孜不倦的,以卑微的文字換取
你奢侈的矚目,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在我辛勤筆耕的日子裡,你總娉婷端坐在我身旁,賞閱我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並鼓勵我參與多項的賽事。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我最忠實的讀者。你的笑為我編織百花的冠冕,在這一路,青春的泥濘上,總留下你為我芬芳的花香。並有你溫馨的勉勵,總撫慰在,我每次疲倦的魂靈。
  如若,失去了文字的牽引,定會荒蕪你我惺惺相惜的時光,跌破了亙古的情緣。
  在那緣份未盡的青春裡,我們不僅笑那貪慕小喬的曹操,還在圖書館,喜歡講起秦少游和蘇小妹的戀情,岳飛的忠貞愛國,但你愛慕的始終是多愁善感
的李清照,你喜歡吟誦她的詩詞,但每次會有剔透的雪花,不禁的在你眼眸滑落,其實,我是多麼的想成為你的趙明誠。
  輕敲青春的歲月,如若,我們的回憶終有一天也會被流年沉澱,煙滅了畫面。但卻有一句話,珍藏在心中,即使有著經年的傷痕,始終也會滿溢出幸福的香味——那時,榆蔭下的你,倚靠在我的肩膀,回眸地說:如若,有一天,我離開了你,你也別放棄寫作。
  感謝青春,在我遇見你的那天起,命運便指明了我的方向——作家,便是我擎起夢想之帆追逐的彼岸。
  啟航,聽!
  大海已為我奏起波濤洶湧的讚頌,風暴已為我送來震天徹底的狂歡,彼岸正以最熱情的笑容,敞開胸懷的對我招手。成功是留給勇敢者的贈禮。
  等我凱旋而歸之日,當以滿懷的熱忱,邀你共赴一場文字的盛宴。
  愛,我的皇后,你我的青春戀情,始終走不到最後。也許這便是我們今生的宿命,緣分的三生石,未來得及刻銘上我們的名,我們的姓。在錦簇的花期,告白的話語若一紙般的輕薄,在風花中不經推殘,磨滅。
  愛,沒錯,我們只是相愛了在錯的時間裡。今生,我只能成為你生命中的過客,在你與別人的愛情裡,惟能一生的,在佛前為你禱祝。
在這一路風花紛飛的香徑上,別為我傷心。你先走,但,別走得太快,別教塵土揚起,我要看清你綽綽約約的身影,直至距離模糊我的視線——曾經有一位驚鴻一瞥的女子,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滅的印痕。
  將要走完,這青春的路程,即使在我往後有限的時間裡,我也不會放棄筆耕。在案頭孤燈前,每次的搦管操觚之際,總會有一份青春的回憶,青春的美好,蘊藉在心胸,歷久的彌香——是我們之間,次於愛情卻高於友情的感情,優雅了我一生的平凡。
  不管是在這中學的生涯,還是到了彼此頭髮蒼白,天各一方的那一天,再次瞻顧這段回憶,這段離傷的我,都會幸福的會心一笑:早已消滅了以往的傷感,羽化成蝶的在心坎翩翩地舞躍——在這紛繁複雜的人世中,有這青春的戀情,純淨而又綿長,值得你用一生的去銘記,去懷念。
還有那,青春裏,所有真摯的感情。




吳俊君說:
這是一篇懷緬年青歲月的文章,作者用大量的古意來旁述當事人的心境,很難讓人理解的是:一大堆的古典手法說明作者的氣質還是說明作者的想法。如果是氣質和想法,作者這麼的古典如何有說服力。其次,意境當然可以塑造,但離自然流露有點格格不入。用詞和用典方面有些堆砌的痕跡。古風的文章不是老搬場景來烘托效果的,意境不在其形,在其神,所謂真情流露,所以,描畫細節切忌矯情。

作者具備了作文基礎應有的要求,只略嫌做作與粗疏,行文除了簡潔也講究邏輯。

作者要求高手狠批,我首先著明:我不是高手,再者,沒有狠批,只是以文論文,交流,交流。

寫作是很好的消閑方式,不求激赏,但求知音。呵呵

以文會友,彼此切磋是良好的風氣,我冒昧起個頭,請同好加入討論,希望對愛好寫作的人有個正面的影响。


秋湄變姿


先感謝仁兄的不吝賜教。
聽完你的一席話,真的讓我頗有心得。
小弟會再多加琢磨仁兄所說的:意境在其神不在其形的這句話。
如果仁兄不介意,可多談下你在這方面的心得嗎?

還有,小弟尚有一句話不明:

作者具備了作文基礎應有的要求,只略嫌做作與粗疏

粗疏?不知仁兄指的是情節上的粗枝大葉?還是其他?
還望指教。
真的不勝感激!!








吳俊君說:
太多竟早已被沉澱滅跡
沉澱之後不該出現滅跡。
教師台上,一經顧盼你婉約的身影,驚若天人的翩至我的身旁。天呀,一秒間的相視,竟傾倒了前世的塵埃,打撈起沉澱千年的愛戀。
  
顧盼發生在驚若天人和相視之前很不通順,不合情理。

一池澗水的我

池就是池,澗就是澗。

以卑微的文字換取你奢侈的矚目

何謂奢侈的矚目?
定會荒蕪你我惺惺相惜的時光,跌破了亙古的情緣

荒蕪時光、跌破情緣,是將形容詞亂配搭的現象,太生硬。


形是具備了形態上的條件,像塑膠花,神說的是真情實意,過於誇張與修飾的描寫很易暴露為文造情的缺點。為情做文就是我所指的神。如欲對為情造文加深了解,建議你讀劉勰的《文心雕龍》作參考。



另:閣下的文風不知從何模仿?此種文風堆砌且生硬,矯揉造作,仿古彷得不倫不類,建議你最好參考金庸的書籍。



秋湄變姿
回吳俊君 :

仁兄的一番講解也講的十分的中肯有理,小弟真是受益匪淺,真是十分感謝仁兄此次的分享。
特別是那句:過於誇張與修飾的描寫很易暴露為文造情的缺點。小弟往後定會謹記於心。
而仁兄所推薦的書目,小弟也會立即去賞閱。
至於仁兄所問的問題,其實這文風我也是在嘗試的階段。我覺得民國時期的白話文,很有另一番意味。就因其在發展的時期,文白交雜。(我暫時找不出例子,就像魯迅那些我們如今認為不通順的句子)
所以當時便有意想借此語感與語氣進行創造。這是我當時的一些奇想與拙見。




吳俊君說: 至於仁兄所問的問題,其實這文風我也是在嘗試的階段。我覺得民國時期的白話文,很有另一番意味。就因其在發展的時期,文白交雜。(我暫時找不出例子,就像魯迅那些我們如今認為不通順的句子)
所以當時便有意想借此語感與語氣進行創造。這是我當時的一些奇想與拙見。


魯迅那些句子不通順我便不知了,但魯迅的文風絕不可能如此花巧,思想中心與時代这麼脫節。你這個說法太斷章取義。所謂創造應該在文質上更簡潔和更凝鍊,不應有糟粕之感,予人呀茂整餅的感覺太強烈。此等文風不宜助長,簡直有侮辱文字之嫌,醜化文字結構之實,值得審慎篩選。






秋湄變姿


謝謝兩位仁兄的指教。小弟日當繼續努力。至於吳俊君所言:
魯迅那些句子不通順我便不知了,但魯迅的文風絕不可能如此花巧,思想中心與時代这麼脫節。

可能我上文說的不清楚,其實小弟我並不是想模仿魯迅風格。只是想模仿他們當時那種“不文不白”的語調。
例如這句話,我們今天會這樣說:我答應你,我現在就離開。若果是那時的人,大概會變得簡潔,而且文縐縐:許你,我乃離去。而且有時,還有英文直接翻譯過來的字詞,例如徐志摩詩集會有:愛,我的愛等字詞。其實就是英文中love, my love的直譯。而小弟我便覺得這些東西挺有趣,而且將他們打散或者和現今白話組合,都有一種說不出的語感與感覺。例如我篇散文中:是誰畫地為牢,近在咫尺的距離卻也逃不出,天涯與海角。(小弟我覺得這句話特別逗,將天涯海角這成語,一打散,補上與字,讀起來覺得能給小弟我一種綿綿情意的感覺)
又如:若一朵菡萏,細讀文章,不勝清風嬌羞的你。(按照寫作順序,應是:細讀文章的你,若一朵菡萏,不勝清風的嬌羞。而如今打散順序,覺得會有一種語氣綿長一點的感覺)

當然,小弟我功力尚淺,所想的未必能在本文中表現出來,而且這也是我的一種奇想與拙見。如今看這篇文,是弄巧反拙了,變得矯情。而且也正如仁兄所言,小弟寫的時候,的確也是為了情才造文,所以如今看的時候,多多少少對這情,有些反感~~~濫情過度了。



吳俊君說:
文風有侮辱文字之嫌。

这句我想用比喻來引述一下:

文字有若文章的化妆品,化妆品有其特定的效果與美化功用,適當地使用能使平凡中變不平凡,能將腐朽化神奇。

但我要指出的要點是:如若將眼蓋膏當脂脂,將胭脂當粉底,口紅塗上鼻子上,那就是侮辱文字,醜化文字的作為。

你通篇言詞都出現硬配的情況,文意上勉強能成立所謂意象的要求,實質上,狗屁不通,一塌糊塗,令對文字稍有素養的人都會慘不忍睹。

見你是一個有誠意學習的先生,所以才當頭棒喝你,希望別介懷我不保留地抒發己見。


秋湄變姿


先謝謝仁兄的指教,
小弟我也明白仁兄的用意,
所以當日後也不再採用此等寫法。


《情采》作者:劉勰




聖賢書辭,總稱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虎豹無文,則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資丹漆,質待文也。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像,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之上,其為彪炳,縟采名矣。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雜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發而為辭章,神理之數也。  《孝經》垂典,喪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嘗質也。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則非棄美矣。莊周雲“辯雕萬物”,謂藻飾也。韓非雲“艷乎辯說”,謂綺麗也。綺麗以艷說,藻飾以辯雕,文辭之變,於斯極矣。  研味《孝》、《老》,則知文質附乎性情;詳覽《莊》、《韓》,則見華實過乎淫侈。若擇源於涇渭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夫鉛黛所以飾容,而盼倩生於淑姿;文采所以飾言,而辯麗本於情性。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蓋風雅之興,志思蓄憤,而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馳誇飾,鬻聲釣世,此為文而造情也。故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麗而煩濫。而後之作者,采濫忽真,遠棄風雅,近師辭賦,故體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軒冕,而泛詠皋壤。心纏幾務,而虛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實存也;男子樹蘭而不芳,無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實;況乎文章,述志為本。言與志反,文豈足征?是以聯辭結采,將欲明經,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固知翠綸桂餌,反所以失魚。“言隱榮華”,殆謂此也。是以“衣錦褧衣”,惡文太章;賁像窮白,貴乎反本。夫能設模以位理,擬地以置心,心定而後結音,理正而後摛藻,使文不滅質,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乃可謂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贊曰:言以文遠,誠哉斯驗。心術既形,英華乃贍。吳錦好渝,舜英徒艷。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翻譯
  
古代聖賢的著作,總的來說都稱得上文采顯著,不是因為有文采,那是因為什麼呢?由於水性虛柔,才有波紋蕩漾;由於樹體堅實,才有花朵開放,這說明外在的表現形式依附於內在的實質。虎皮豹皮如果沒有斑紋,那就跟狗皮羊皮一樣了;犀兕雖然有皮,但制成鎧甲還要靠塗上丹漆才有色彩,可見內在的實質需要外在的表現形式。  至於抒發思想感情,鋪陳描寫萬事萬物,用文字刻畫內心活動,在紙上組織文辭,文章應當光彩煥發、文采繁復是很明白的了。所以構成文采的途徑有三條:第一種叫形中之文,是靠青、黃、赤、白、黑五色構成的;第二種叫聲中之文,是靠宮、商、角、徵、羽五音構成的;第三種叫情中之文,是靠喜、怒、哀、樂、怨五情構成的。五色相調,便會呈現漂亮的花紋;五音相配,就會形成美妙的樂曲;五情抒發,便會產生優美的辭章。這是天然的規律啊。  《孝經》傳下訓則,說祭祀死喪的文辭不應當有文采,因此知道君子平時說話不曾質樸無文。老子痛恨虛偽,所以他說“漂亮話不真實”,但他的《道德經》一書卻詞句精妙,這就表明他並不是一概厭棄華美的文采。莊周說“用巧妙的言辭刻畫描寫萬物”,指的是用辭藻來修飾;韓非子說“以華麗漂亮的言辭為美”,說的是有文采。用艷麗的言辭使文章達到綺麗,用巧言的雕飾使文章達到藻飾,文學語言的變化,至此已達到極端了。研究體味《孝經》和《老子》的意思,便可知文章華美或質樸都應依附於人的思想感情。細看莊周和韓非的話,就知道華麗和樸質的關系處理不當,錯在追求過分的艷麗。  如果能在清濁之流上選擇清流,能在邪正之路上選取正道,就可以在寫文章時駕馭文采了。那鉛粉和青黛是用來修飾容貌的,但女子的美目巧笑卻來啟天生的美麗姿質;文采是用來修飾語言的,但文章的美妙動人卻本於思想感情的自然。所以思想感情是文采的經線,言辭是思想內容的緯線。只有經線正了,用緯線才能織成布帛;只有思想內容確立了,語言才能通達流暢。這是作文章的根本法則。  從前《詩經》的作者寫的詩歌,是為了抒發感情而創作作品;後來的辭賦家寫作辭賦,是為了創作而故意造作感情。憑什麼知道他們是這樣的呢?因為《詩經》的產生,是由於詩人心中蓄積了憤懣不平之氣,因而吟唱出來,用以諷勸那些在上位的人,這就是為了抒發感情才創作文藝作品。後代辭賦家之流,胸中本來就沒有感情郁結,卻隨意施展誇張文飾的手法,借此沽名釣譽,這就是為了創作才造作感情。所以為了抒發感情而寫的作品,語言簡練而真實;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辭繁雜且空泛失真。可是後來的作者卻采用浮泛的語言,忽視真情實感,拋棄了古代《詩經》的傳統,效法近世辭賦的弊病,因此表現真實感情的作品日漸稀少,片面追求詞藻華麗的篇章卻越來越多。所以有人熱中於高官厚祿,卻空泛地吟詠田園的隱居生活;心裡老是牽掛著繁忙庸俗的政務,卻空洞地描述塵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實感沒有一點,寫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從不自誇,人們自然會在樹下踩出一條條小路,那是由於枝頭有果實存在。相傳男子種出的蘭花不能發出幽香,那是由於他們沒有細膩的感情。像草木那樣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賴感情依靠果實,何況文章,以抒情述志為本。寫的作品與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這樣的作品難道值得效法。  因此連綴文辭運用文采,為的是要表達思想;要是文彩浮濫、言辭虛偽,那麼思想內容會被遮蔽得愈加模糊。要知道用翡翠鳥的羽毛來做釣絲,用肉桂來作釣餌,反而是的不到魚的原因。“言語的真義被文采所掩蓋”,大概指的就是這種現像吧。所以有人穿著錦衣,外面還要再罩上一件單衣(出自詩經),是因為討厭文彩過於顯露;賁卦的最後一爻是白,這就說明事物貴在回復到樸質的本性。如果能夠根據創作的規範把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安排妥善,在擬定文章的要求時把要抒發的感情處理妥當,感情明確了然後遣詞造句,思想確定了然後鋪陳詞藻,使華美的文采不致遮蓋文章的內容,博泛的征引不致湮沒真情,使藍和朱紅等正色鮮明奪目,紫和粉紅等間色排除不要,這才可以稱得上是既有文采又有美質的好文章。  贊曰:言辭憑借文采才能傳播久遠。確實呀,這是一個經得起驗證的真理。內心活動真實地表現出來了,文采才能豐富多彩。吳地產的錦帛容易變色,朝開暮落的木槿花白白地嬌艷,只有繁麗文采卻缺乏真情實感的作品,品味起來,一定令人生厭。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