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字花 2013年7月 《字花》第四十四期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目錄]
《字花》第四十四期
July-Aug 2013

---------

。分秒
作者簡介

現場
黃靜 主編語 一同完成,舊酒新瓶

譚以諾 一九五零年代的香港文學與文化叢書
陳恆輝 卡夫卡的利爪── 讀《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
洪慧 讀卡夫卡──《美國:一個消失的人》
俞木 六十四種悼念方法 顛倒的詩── 哭喪女放映會
紋 海邊說「故」事——悉尼作家節

作家與a︰西西與非洲夏娃
答問西西︰「熊」「猴」後第三部曲—─非洲女子及其他
西西 非洲夏娃系統˙一︰赫雷羅

封面專題︰本土〇〇〇〇〇〇〇〇一
盧勁馳 啟首語 本土˙一個美學問題?

新香港說
朗天 自治的天空── 2053地下道雜記
雄仔叔叔 原來如此
陳滅 客途旺角
袁兆昌 城邦髮型屋
陳慧 歸回紀

你本土,我也本土
字花編輯部 變臉的本土,減速的文學
譚以諾 回溯香港小說中的「本土」
Xu Xi(許素細) 那「香港作家」

後浪物語
黃怡 維多利亞林,二零三三
陳曦靜 嘉莉莉搬家
熒惑 族
林阿P 不要把冬天衫太早放回衣櫃

Literature as Art
黃宇軒X蔡志厚 塗出本土

。雜音
作者簡介

變頻《字花》X《漸近線》互譯計劃
多米尼克.佩特曼(Dominic Pettman)作 黃佩儀譯
身在分得開的城市︰一份虛構地圖學書函(In Divisible Cities: A Phanto-cartographical Missive)

未來人誌︰文於天
文於天 詩五首
曾淦賢 捲入浮移的距離── 淺讀文於天詩五首

字元
廖偉棠選詩:
小縫 他們還在追趕火車的憂傷
譚燕青 他睡在鐵欄之下
莊仁傑 切片少女
喵球 領養代替購買
梁匡哲 日常,極度日常── 給史泰因
廖偉棠 反制少年的陳腐

區凱琳 理想國度之一
鄭聖勳 離家
王証恒 沉默的瘀傷

Hey Strangers ——給旅人的故事
林越慧 Regards
霍芷晴 衣櫃裡……
陳甄童 當我們成為旅者就不能言語
郭梓祺 烏普薩拉

未能盡錄── 編輯點評
羅樂敏X曾淦賢 文字執媽/苦惱嫩口

。啞光
作者簡介

未完成
鍾玲玲 生而為人
韓麗珠 「愛情、自由、世界,都只是一種想像」── 與鍾玲玲談寫作

造勢的人︰韋勒貝克
伊格言 最狠的問題,最狠的答案── 米榭.韋勒貝克
Sabrina Yeung 自由、惡與愛── 韋勒貝克小評
阿離 都是解放的錯──讀《無愛繁殖》與《情色度假村》
吳國鈞 藝術沒那麼美好

鉤沉
陳智德 旺角拾零

特稿
何福仁 為亦舒講幾句話

專欄
周耀輝 紙上染了藍 7lb12。黃賭毒。2/2
葉愛蓮 閱女錄 關於公主的一二事

備忘
何杏園 印刷如創作── 字花x字活共製飲江詩卡




字花語
一同完成, 舊酒新瓶
/黃靜

《字花》今期改版。編輯會議上同事提醒我不應以「舊酒新瓶」來做宣傳口號, 好像太「hea」了。所謂推陳出新,可是市場學第一規條。但文學能否反過來想, 更換新的版面, 其實就是為了保存舊的內容、舊的態度, 在不亢不卑的心境中,照見歷史?

大約七八年前, 經過利東街、反世貿等幾場以本土身份為辯論焦點的社會運動洗禮,對舊街、小店、老去社區的保育,青年、文化與政治的關係更在慢慢改變。與此同時,一群年輕而活躍於創作的作家和漫畫家創立《字花》。作為一個「不可能」的嘗試,當年的〈發刊辭〉擲下豪言:「《字花》將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這本綜合性文學雜誌一直走在嘗新的路途上,透過文學展現反叛與省察。七年間《字花》雖曾被藝術發展局削資,但仍汲汲於擴展創作文學教育工作,在各位關懷文學的作者、編者的連結、支持下走到現在。在雜誌的新鮮尖銳之上開花結果,《字花》漸漸找到了承續的韌度。

「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 三者聚合一起, 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雜誌創刊時的雄心,迄今依然秉持── 對應社會和時代,創作園地、深度評介,仍是雜誌的骨幹與靈魂。

在新版《字花》, 以上三個部分裂變成三種分明又相互響應的節奏,三種潛藏在雜誌裡、在文學中矛盾, 辯證地並存的風格。第一部分「分秒」以專題訪談形式貼近現實、藝文前線,其追求時效的活躍,與第三部分的「啞光」中極盡緩慢而迂迴的閱讀節奏,形成互補而具張力的關係── 文學既能展現介入的力量,但又同時對速度的迷戀保持致命的距離︰對世界的省察,可以在最果斷和最內斂的時候發生。而介乎兩者之間的第二部分── 「雜音」,將創作中漫開的節奏推展至城市以外、特別是狹義的文學圈以外的作品與生活。不徐不疾,這部分嘗試糅合不同氣質的書寫,在速度以外確認創作的天空、文學的幅度。

始終,文學是製造時差的過程,搭建一個有時差的世界。許多人說文學在愈加急速碎裂而逃避的網路平台上更邊緣。弔詭地,文學亦為主流媒體愈加吸收,卻或許同時被消費,成為點綴的副題,發出偶然奪目的閃光。七年後,城巿更見浮躁,「本土」不再限於文化記憶的主體塑造,反而更多時候被族群張力主導︰文學作者將何去何從?七年後出版《字花》,大概仍舊是一場不可能的嘗試,但它已漸漸成為了重要的文學平台,也累積了一種橋頭堡的期望。柔韌換上張揚,鋒利在啞光中生成。

《字花》改版,以此為初,透過讀者的參與、閱讀,一同完成,「舊酒新瓶」。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