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原創作] 也談明報換總編(子秋)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魚仔ABC 幼苗筆手 2014-2-1 23:09:59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魚仔ABC 於 2014-2-2 12:39 編輯

最近香港《明報》換人事件攪弄得香港社會紛紛揚揚,有個香港媒體老前輩給我傳來了他對此的看法文章。在此,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自《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先生被莫名其妙撤換後,有媒體講,《明報》私下與中共關係密切,亦指《明報》是偽知識份子報。據說《明報》背後的勢力屬於中共江澤民勢力,《明報》老闆一向與江派過往甚密,最近一個時期《明報》多有力挺國家主席習近平傾向,因此這次更換總編輯對《明報》挺習近平的懲戒,或者說是與江派和習近平權鬥有關聯。很多人的第一興趣點是:這次總編更迭,是否是內地權爭的一個香港註腳?是否具有政治勢力權鬥延禍香港新聞自由的背景?

在我看來,今次《明報》更換總編輯事件牽涉中共高層激烈的搏擊也不無道理。媒體的各種亦真亦假說法都各有其合理之處。輿論作為政治角力場,本身就是社會發展運行的重要屬性。今日《明報》的更換主編事件,並無什麼大不了的事,相信今後還會層出不窮地在其它媒體發生,既然香港媒體是政治和商業的組合體,內地政治角力延伸到香港,作為政治劇情的看臺或視窗,媒體的嬗變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了。

在香港,媒體重要的人事變更,常常會引起輿論界的軒然大波。香港自中英聯合聲明發佈的三十年以來,狼來了的呼聲連綿不絕,但狼毫不經意,還是穿著各式的馬甲來了,並不十分在意一群『蚍蜉』的羈絆。從回歸十六年的『一國兩制』的實踐經驗看,香港和內地政治磨合並不算成功,這可能和香港人過度自戀有著莫大關係。

香港是個商業為主體的社會,政治能量並不如自己預期的那麼大。從功利主義的角度講,香港應該以萬變之中採擷其利的態度和內地良性互動,而不是以極端的理念和內地抗爭。想當年江澤民指責香港人不會『悶聲發大財』,可能就是嘲笑香港人愣頭青,不懂處理利益和政治的關係。澳門和香港一前一後回歸中國,但他們似乎比較聰明,深諳『悶聲發大財』的真髓,由此金錢如洪水般湧向了這個被稱之為『馬交』的彈丸之地,昔日裡甚被『大香港』小覷的小兄弟短短十幾年爬上了世界人均GDP的頂端團隊。世界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如北歐斯堪地納維亞半島諸國和瑞士奧地利等國,他們一致之處就是遠離政治紛爭,在和諧的主旨下做好自己的事,讓國民個個富得流油。

牙齒比舌頭硬,但最後總是會脫落;舌頭柔軟,常常被牙齒咬傷,但從來沒有聽說過人老得掉了舌頭。不知香港人可否知道這個道家道理而學會順勢而為。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