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本地文學] 2013文學回顧 也關於人與歷史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心雪 超級版主 2014-2-26 13:14:06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文學回顧  也關於人與歷史
[ 文匯 │ 2014年1月20日 ]


文:洪嘉


我們往前看,不時看見歷史。於是回顧,就像預看未來。

文學或許身處邊緣。人人都在點算年度新聞,流行文化會有年度作品,而文學寂然,或許,可能數一數有些甚麼書,或許,看一看有甚麼作家。但2013總要收拾點算,多元化文學活動愈見蓬勃,跨界創作更見深刻,還有,文學生活館正式成立。但2013年的文學關鍵詞該是「歷史」,西西與鍾玲玲新作連載,離不了人與歷史。


西西新作連載

2013年香港文學的其中一個亮點,便是西西的新作連載。2009年的《縫熊志》,2011年的《猿猴志》,西西一邊做布偶,縫製毛熊與猿猴,一邊思考人類本源,以手中玩物扣連歷史。2013年她開始書寫第三部曲《非洲夏娃》,文章在《字花》上連載,西西寫她關於非洲的歷史、傷痛,與人,同時繼續縫製,四下追尋那些非洲花布,製成一個個布偶:阿卡、恩東戈、赫雷羅、辛巴,一個個民族獨特的扮相,與他們的苦難。那些非洲女子的布偶面上木然,可是文字娓娓道來,我們得以追尋那些被湮滅的歷史,與人文足跡。

非洲夏娃的故事,從納米比亞的赫雷羅說起,這個民族女子的服飾層層疊疊,紋理突出,相鄰的辛巴卻活潑開朗,只用簡單的布或者獸皮包裹腰間。於是不同民族的特性鮮明,辛巴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赫雷羅是農耕民族,安於守護一方土地。

然而不論是甚麼民族都好,面臨外來文明的侵入,總是措手不及。西西筆下的非洲夏娃們,見證了歷史洪流中民族的種種災難。

非關個人,這些都是人的歷史。

西西向來不愛曝光,但創作不輟,近年她亦在報章寫專欄,一個月兩篇,談她的閱讀。但都不像《非洲夏娃》。

那是承接《我的喬治亞》、《縫熊志》、《猿猴志》而來的脈絡。自《我的喬治亞》後,她既像重新尋回童真般,從喬治亞娃娃屋開始,尋覓配件組合,到後來的《縫熊志》與《猿猴志》,手製布偶,雖是不同系列,創作思考卻一脈相承。於是來到《非洲夏娃》,同樣的手製布偶切入,繼續追尋一個DIY的歷程,卻一針一線穿起關於歷史與文明的進程,當然,也有野蠻與殘暴的事實。


鍾玲玲回歸

去年文壇的另一件重大事件,要數鍾玲玲在睽違十六年後再度提筆。1997年《玫瑰念珠》出版時她曾說過,那是她最後的小說了,如今她再寫下《生而為人》,於去年七月份的《字花》上首刊,其後每期連載,至今已連載了二十回。

《生而為人》也是歷史。鍾玲玲一開篇便說:「一九四八年秋,我出生了。」句子後來在篇中一再重複,我們以為那是個人的歷史,但作者談到她所出生的那個年代的種種大事件,如內戰,如新中國成立,如美蘇冷戰。鍾玲玲在接受韓麗珠的訪問時坦然承認,她所寫的小說,主角都是自己。然而我們讀到的,並不單單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其後黃碧雲撰文回應《生而為人》首七回的內容,所指涉的歷史還包括保釣,包括反貪污捉葛柏,包括鍾玲玲過往所寫過的關於自己的種種。

我們談歷史,回頭看那些足跡,並不一定變成鹽柱。

十六年沒有新作,鍾玲玲也把自己收起,在文壇消失了十六年。於是全新的小說在文學雜誌上連載,一下子便成為文學圈裡的焦點。新作依然是作者的自述,坦蕩蕩如紀錄,她的前半生走過,歷史在穿插,然後,我們也一同思考,存在是怎麼一回事?

鍾玲玲的回歸無疑是香港文學圈子裡的重要事件,我們以為,再也無法看到她的新作,她的舊作坊間已甚難找,有讀者因此新專欄而四處搜尋她的舊作,當然是極度困難;也有讀者為了這個連載,而首度,或時隔多年後再次購買《字花》。


文學,更多可能

但談文學相關的歷史,不能不談文學館。即使民間倡議建館尚未得到回應,然而香港文學生活館正式成立,落戶富德樓,首年以活動及寫作班等為主,嘗試為文學建立民間聯繫。

另外,去年的文學活動如繁花盛放,且各種活動趣味十足,如中大的「書寫力量」便徵集學生作品,抄寫於校園各處,如圖書館、飯堂、車站等的黑板和玻璃幕牆上,「水煮魚文化」辦「文學寫生」,帶參加者夜訪螢火蟲或探望櫻花,也在電車上行走港島,閱讀行經地區的相關文學作品,更於平安夜以文學作品「報佳音」,把文學搬上街頭,成為公眾表演的一個項目。

除此之外,文藝復興基金的夏令營、香港藝術館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策劃的「身是客」視藝展覽等,文學都佔有頗重的比例。在「西九自由野」上,香港文學生活館策動的文學活動「文字.自由野」,一連兩日在西九海濱進行詩歌音樂會,還有詩社的文學游擊活動,讓文學成為西九海濱的一個亮點。

也許,我們亦可再談一點歷史。當官方大談西九文化區之際,文學備受忽視,邊緣得連民間發起建文學館的倡議,最終也只落入研究的虛幻,與倡議落空的現實。「文字.自由野」則以最具活力的姿態,展示文學在西九這個地方的其中一個可能性--而我們知道,一座文學館的建立,將可令文學走向更多的可能。

但我城人民不愛談歷史。凡談及歷史,亦例必楚河漢界針鋒相對。於是我們確實不能回頭。西西從納米比亞出發,從非洲的女性開始,一一說起那些在沙漠上掙扎生存的人們,於此世代,愈發叫人看得心悸。



原文:[文匯]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1/20/OT1401200008.htm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