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秋螢 2010年6月30日 秋螢復活號第八十四期(完結號特大版)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當秋螢說再見,它在說什麼? 葉輝

一、

話說中國第一份有史可稽的詩刊,是劉延陵、朱自清、俞平伯、葉紹鈞等創辦的《詩》月刊,1922年1月在上海創刊,至1923年5月,共出六期,終於停刊了。上世紀三十年代,香港先後出現了《詩頁》(1932)和《今日詩歌》(1934)這兩份詩刊,都很短命,《今日詩歌》更只出一期,創刊號即休刊號。

戴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的《新詩》月刊標誌著新詩現代化的重要歷程,它創刊於1936年10月,至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了十期。還有在四十年代中後期出版的《詩創造》和《中國新詩》,逐漸實踐及形成了中國新詩的現代派。這幾份不算「長壽」的詩刊都可以向歷史交卷,至少在那個時期有玲君、李白鳳、金克木、陳江帆、柳木下、侯汝華、汪銘竹、李心若、呂亮耕、鷗外鷗、禾金、穆旦、杜運燮、辛笛、陳敬容、鄭敏、杭約赫、袁可嘉……等年輕詩人相繼湧現。

上世紀五十年代,台灣相繼誕生了三大詩刊:《現代詩》、《藍星》和《創世紀》,都辦了數十年,毫無疑問,是「長壽」詩刊,也曾為台灣現代詩開創燦爛的局面,乃覃子豪、洛夫、余光中、周夢蝶、瘂弦、夏菁、鄭愁予、方思、方旗、方莘、林冷、敻虹、羅門、葉維廉、白萩、葉珊(楊牧)……等詩人的「用詩之地」。

自《詩頁》和《今日詩歌》以降,香港先後出現了《詩朵》、《新雷詩壇》、《風格詩頁》、《詩風》(《詩雙月刊》、《詩網絡》)、《羅盤》、《新穗》、《九份壹》、《當代詩壇》、《香港詩刊》、《呼吸》、《我們》、《圓桌》、《詩潮》……《秋螢詩刊》有幸成為其中一分子,由1969年迄今,四十一年來五出五停,經歷了油印、八開四頁柯式印刷、海報、明信片乃至手作影印等五個階段。

這一期是休止號,沒事,那只是標誌著一個階段的完成,此一階段由2003年7月至今,共七年,八十四個月,八十四期,《秋螢》停刊,猶如畢業,猶如一份工與另一份工之間的失業,也許是時候靜下來,思前想後,從前做了些什麼,今後還想做些什麼,關於這些,關夢南在《對秋螢七年的回顧與感思》都談過了,這裡只想補充一句:這最後一篇「編者話」舉列了一大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詩刊,無非指向一個事實,休刊是歷來詩刊無可避免的命運,任何一份詩刊的意義,最終還是要放回詩刊的歷史框架裡,才可以看出端倪。

那是說,《秋螢》有幸成為中國詩刊史上的其中一分子,它全部的意義既不可能超出任何一份,也不應該少於任何一份,只有放在詩刊史的框架裡看,才可以將它的意義看得不卑不亢,不偏不倚--這可不是《秋螢》的編者、作者或讀者說了算,最終還是要靜待時間的答案。

二、

秋螢新人詩獎辦了三屆,第一屆冠軍是雨希,第二屆冠軍是波希米亞,這一屆冠軍是西草,本屆新增了推薦獎,得主是洛謀(評審詳情,本期有專文報道)。我們一再強調,詩獎的意義不在於比賽,只在於鼓勵,那絕對不是無視現實的高調,倒是一份需要努力實踐的平常心,就以本屆複選為例,西草、洛謀、鄭政恆三人同得23分,至少表明在五位評審看來,三位年輕詩人的水準不相上下,名次也者,只是遊戲規則的一部分,也是五位評判民主協商的結果。本期搞了四位青年詩人的作品大展,目的也在於對他們的努力作出肯定和鼓勵。

我們發覺,現階段文學生態出現了一個這樣的悖論:文學刊物不算少(《香港文學》、《小說風》、《字花》、《百家》、《新潮》),文學獎特別多(文學雙年獎、中文文學獎、大學文學獎、城市文學獎、青年文學獎),文學作者與日俱增,但奇怪的是,文學讀者愈來愈少,何以致此,當然不是毫無原因的,其中一點不排除是自戀與自私,只想別人讀你的作品,你卻沒與趣讀別人的作品,苟若不幸言中,倒是值得惋惜《秋螢》休刊的人好好深思。

休止號是特大號,有足夠篇幅可供舊雨新知濟濟一期,這些不同世代的詩人新作,連同「香港新詩四十年座談會」,算是一個階段的小規模檢閱。再說一遍,休止號並不表示「永不」,一年一度的新人詩獎還要辦下去,如情況許可,今後還會繼續出版年度特刊。

最後想說,當《秋螢》說再見,它其實不想說別的什麼,只是以暫時的沉默向惡劣無比的文學生態說「不」,向不無自戀與自私成分的悖論說「不」,請記住:《秋螢》不是傲慢,只是不屑與愚蠢相處。





說什麼也沒用, 作品說明一切,《秋螢》的水平有值得傲慢的地方嗎?
我想起小王子中的那一個一人為王的星球, 這樣才是愚蠢
秋螢停刊嗎? 真可惜. 為何會停? 資金問題還是人事?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