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關夢南隨想 辛苦是他的職志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親愛的維爾格特 發表於 2011-4-27 21:55
/如果你看見一個老人搬貨上上落落,不要可憐他,辛苦是他的職志。/
真是難以忍受,刻意把自己放在這麼卑微 ...

唉,一場朋友,他似乎到今仍未明白為何自己招引人們對他提出不同的聲音。
不斷重複自己如何發書送書辛苦,何必呢?不斷大唱特唱又售出多少本,何必呢?
人,貴乎自省,反省,一本詩刊辦了這么多年,竟然有人認為應該丟往填土區去,為什麽呢?
不過,話時話,因為關生,可以令高登論壇都談起詩來,誠佳話也。
心雪做和事老。唉,沒有用的。
有人名成利就,唔會欣賞你的好意。
我沒有做和事佬,你又誤解我了。
我只係講出我的感受。
對不起,請讓我這廢人留一句廢話
我睇到笑鳥, 萬宜水庫都比你們抽乾鳥。
本文章最後由 恒一 於 2011-4-28 01:51 編輯

和本帖未必有關
不必對號入座
只是作為辦過文學雜誌的過來人
想說幾句話

辦得實體雜誌,拿得出來賣,
第一件事就是要想銷路
問題只在於你的目標是多少
事實上這是出雜誌的基本責任 (注意,我不是說只想銷路)

因為你出得雜誌
不論你的目標是多是少
總之就是有讀者的存在,「雜誌」才有存在意思,
如果出一本東西只為自high(借用上面朋友的詞語)
根本就不用拿出來,放在自己家中慢慢high好了

但文學人最不屑就是「銷路」二字
完全忘了「銷路」二字背後除了講錢
也反映了其他很多重要的事情
口中提著「銷量」也不必就是萬惡

雖然我知這些話對不少「文學愛好者」來講都是聽不入耳
人各有志
原也沒什麼好講
不過都是那一句
我對《月台》的同伴如此講
對前輩後輩同輩也如此講
「如果是自己先拒市場�大眾於千里之外
那自己就不要去怪市場�大眾為何不接近我」


回覆 恒一 的文章

回到我的第一句話︰
市場化、商業化,向大眾作出一定程度妥協
與拜金、向大眾口味靠攏投其所好
是有根本分別的
本文章最後由 恒一 於 2011-4-28 02:17 編輯

拜金二字是抽象的
「向大眾口味靠攏投其所好」和「市場化、商業化,向大眾作出一定程度妥協」
根本上、本質上
兩者是沒有分別的
只是一個難聽和一個好聽的講法、
只是一個坦白,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演繹
問題是取捨的一點放在那一個位置
本質沒分別
只是程度上的分別
是在於一個「文學人」能否接受的程度上的差別

林夕寫給王菲、楊千嬅、陳奕迅的歌詞,跟寫給Twins的歌詞,你看是程度的分別,還是本質?
你真係覺得本質上有分別?
回覆 恒一 的文章

有心與無心之別
恒一, 這不是什麼辯論, 不要一字一句地分析
你又不是李天命
我反而想問你一下
關生有給你咩好處冇
你咁撐佢
本文章最後由 願明 於 2011-4-28 04:11 編輯
米米 發表於 2011-4-28 03:53
恒一, 這不是什麼辯論, 不要一字一句地分析
你又不是李天命
我反而想問你一下


米何曰【好處】?亦有個人意見而已矣。
可能他是發自真心地支持關生的意見呢,應當尊重之。

關生也許一開始是有心志搞好文學的,
但要他貼了七年錢,真的辛苦了他的職志。
若要我如此行,我可頓然毫無職志可言。

然而,當七年後,由他投身商界開始,
他的職志也隨大江東去,被浪濤盡了嗎?
既然有職志(開闢文學之荒?),既然無後悔,
關生又何曰利?
亦有捨身而成「文」而已矣。

不然,要是關生一開始已以金錢為著眼點,
那,七年的倒貼,有心了,願你在蒸蒸日上的商場上,免於獲利回吐。
不清 版主 2011-4-28 07:03:41
38
回覆 米米 的文章

米米,世界真的如你想像的黑白分明嗎?香港詩歌中就只有他們和我們?反對你的激進不等於撐關夢南。關夢南的詩寫得差也不代表他的學生一無事處。
不清 版主 2011-4-28 07:09:47
39
心雪 發表於 2011-4-27 23:37
你在說哪個人?搞不懂。

哈哈,心雪他大概在說我。
米米和我的相識是因為我們一起罵關夢南。
分手是因為我說米米太激進。
在他眼中,我出賣了他吧。
其實據我所知,字花的也是得到藝發局資助的文學雜。誌銷量也甚好。可能比月刊還要好。
為什麼較少人批評字花商業化呢?
我覺得這個是很值得考慮的。
本文章最後由 親愛的維爾格特 於 2011-4-28 11:13 編輯

大眾化不代表格調變低吧。不談紙樣的格調,編者本身已經將自身無限放大到一個弱質纖纖的老人了。可是這個老人本質還是傲慢的,它只是裝出可憐的姿態,並將自己的世界劃分為妥佢ge同唔妥佢ge。凡是反對他市場導向手段,便變成自命清高,不能讓文學與市場接軌,並且對於新詩發展是一種阻礙。因為這些人不明白市場的重要性。其實這倒是和他的魚蛋詩脈絡相承的。可是,這關乎品味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品味,但很少人可以將一種品味堅執至如此程度,隱然產生個人性的姿態,並且形成一個類似家族的形式。簡單來說,就是「馬仔」眾多。當然,詩風接近的無可避免就會走在一起。但我們始終不免對那源頭搖頭嘆息,並且為他只顧著流向一邊而覺得可悲。

洪慧,我問你,字花與秋螢同時放在你面前,你揭那一本?字花的商業化,建基於它們活潑的想像,並且這個想像是有文學底蘊的,所以貼近年輕人的口味,既然貼近,就毋須批評。並不是像關夢南先生——我不是批判你製作紙樣的毅力——只是當談論到市場估有,就露出一副欲求不滿的樣子,無法像字花那樣在文學裡發掘有趣的可能性,而是自降身格,晚晚數錢,變得銅臭,當年輕人覺得購買這樣一本野,而且本質上可能只是學校某些為迎合教育局或者在上者的文學推廣手段,自然惹人討厭。

如果堅持你的魚蛋詩,就應該好好搞下去。不要媚俗,也不要怨恨,不要變成李嘉誠之流只執著商業數字,咬著牙關自己默默走下去,走出草恨詩的香港精神。而不是被批評了又要變怨婦,自憐自傷。這樣,你的詩和你的人也只會愈變愈壞質。
米米,不清,你們真是。。。。。
大家都是率性之人,過了幾天應該都忘記了吧。
可惜你們相隔幾千里,否則就馬上約你們一起喝點酒。。。。。

評分

參與人數 1like +1 收起 理由
不清 + 1 好!歉我已道了,其他的要看他了。

查看全部評分

本文章最後由 恒一 於 2011-4-28 14:23 編輯
米米 發表於 2011-4-28 03:53
恒一, 這不是什麼辯論, 不要一字一句地分析
你又不是李天命
我反而想問你一下


分享過來人經驗
說自己的道理
你反對沒問題
但一來就拒絕談道理
然後心思只想到是誰收了誰的好處
何等小家子

陪你做下八婆計算一下
關生給過我什麼好處呢?
除了《秋螢》刊過我的作品(這算是好處嗎?),實在想不到了
私下沒任何交流,見面佢都未必認得我係乜水
崑爺給過我的好處,相對好得多多聲
訂《詩++》有優惠有贈刊
刊過我的小說還真的有稿費收
以前仗義幫手主持過《月台》的活動(講文學網站發展)
而我早也說過
我在這裡存在,也是為撐崑爺
這是否滿足到你的好奇心了?

況且
我分享的是過來人之談
如果「先拒絕市場,就不要怪市場拒絕自己」等論調等如撐關生的話
我唯有偑服米米你的理解力超越了一個正常人
(其實反問一句,即使真的是撐,又如何?)

我不是一字一句地分析辯論
而是將很多時文人的包裝說穿
我相信,道理是任何人都可以講的
這不知和李天命有什麼關係?
(而且亦使真的一字一句地分析、真講辯論,李天命也不是什麼有代表情的好例子,但如果你只識李天命也就罷了。)
當然,米米你喜歡印象式批評
習慣不談分析不講理據就立安罪名
我寫的怎會對你胃口呢

熒惑 發表於 2011-4-28 02:43
回覆 恒一 的文章

有心與無心之別

「有心」「無心」用什麼作標準去作判斷呢
用歌詞本身的文學性?
別忘了
林夕自己也說過
填詞是為歌手度身訂造
你看幫twins填的,是針對了twins受眾口味
但不代表就「無野講」
王菲等何又不是呢
你可以說林夕只對他欣賞的人才寫所謂「用心」的詞
但換個角度
是王菲等的受眾群可以接受到這類詞
他才填這類詞
即使他再有心,也沒可能在twins身上用王菲詞的寫法
反過來,就算林夕想寫首hea詞給王菲,也受制於王菲受眾群的口味
點hea都要懶有野才能交貨

原則上
我不反對完全為錢和為有心而為是有不同
只是一放入市場
兩者互相干擾
中間的界線就不是可以這樣非黑即白劃清
尤其講到文學出版
如果100%真係講金唔講心
第一件事就係搞出版都唔好搞文學

講開王菲
談一點題外話
很多東西,不是想像中神化
如人們喜歡王菲,除了喜歡她的歌聲
也喜歡個人型格
及欣賞其歌曲獨特「有野講」
但事實上,林夕自己講,大部部他幫王菲填的詞
王菲自己其實都睇唔明唔知首詞點解

當然,
不要又有人問我和林夕和王菲有什麼仇
要一字一句去批評之
我個人相當喜歡林夕詞
也很喜歡王菲的歌

這段和熒惑的討論是有意思的
不同的觀點互陳
有討論空間
對參與著和觀看著而言才有價值







洪慧 發表於 2011-4-28 08:36
其實據我所知,字花的也是得到藝發局資助的文學雜。誌銷量也甚好。可能比月刊還要好。
為什麼較少人批評字 ...

其實也有很多人批評《字花》
以我所見
為數不少
不論是對事還是對人
激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文章最後由 洪慧 於 2011-4-28 15:13 編輯

唉。
唉。
唉。
回覆 恒一 的文章

哈哈,其實你的見解每一次都能說服我,或者你真的是理直氣壯吧
我們也並非站在對立面,只是對同一件事的類近想法,有不同的詮釋角度吧

坦白說我是欣賞關生對本土文學的多年付出,包括現在的向中學生推廣新詩
欣賞,但寄望他做得更多,而且不是以現在的方式去做,更對他一直在數錢數人頭的說話感到難受
誰都知道出版要看銷量、讀者數,自命清高的,一是消極、一是虛偽。只是就算要看,也總不能像上市公司公佈年度業績那麼市場主導吧?添一點文人的風骨,可以嗎?
米米,你從台灣度假回來了,似乎還那麼燥,點解呀?
Matthew 版主 2011-4-28 20:34:04
49
我諗,關生的立意係好既,只不過表達既方式好似報緊財經指數。
一直不活躍於大笪地留言,算是第一次參與所謂的談論。

讀過樓上各位的想法,除了崑爺表達了個人意見、恒一分享過經驗之外,其餘都令我感到,當今熱愛文藝的(假如是)知識份子,討論水平原來很值得我們留意;假如這個論壇區是代表香港本土文化的話,我認為大家的談論,已在反映香港愛好文學的人,怎樣看待本地文化工作者,又用甚麼態度來支持本地文學。

有人引錄高登學生笑談關夢南,讓我見識了香港一場因無知而不恭的回應鬧劇。又因這場鬧劇有熱愛詩的人,即引錄者的參與和跟進,從文字表達看來,亦非常迷戀這種無知,加入鬧劇的無知者專用場。如果這種人為現象,又反映了香港人怎樣關心香港學生現況,容我在此向無知者慰問:譏刺推廣文學的人,難道就是聽眾與跟進者的情緒歸宿麼?

假如這就是香港本土愛文藝的人,應該讀到蘋果日報、信報、明報、星島日報等所發佈的消息與評價,如果大家都想批評,我建議執筆寫文章,寄到報館聲討:
1 香港文藝雜誌賣得太好,真不應該
2 香港詩人推廣文學時,台下熟知詩為何物的學生忍笑,是推廣者詩觀不正確所致
3 香港學生文藝雜誌推廣者強調勞力與銷情,態度有問題

大家都是會打字的成年人,又是熱愛香港本土文學的少年、青年與後青年,不妨面向更廣大的羣眾,團結大家的聲音,發表大家對詩的看法,我相信比起大家在這裏浪費電力,還有效得多。

不過,我又擔心:
1 大家的作品與消息,不曾在報章上出現過
2 大家對口語的厭惡,會有本地報章編輯與大家商榷
3 大家的腔調如此八卦雜誌,會被報章編輯誤以為,大家不是知識份子,只是普通羣眾

於是,我又再讀大家的談論,嘗試以報章編輯角度看,得此結論:香港本土文學大笪地,原來也是高登,喜愛KEY相一般的引錄,三言兩語話江山。

為甚麼香港文學愈來愈可憐,看來不是有志推廣文學者的責任,而是多得七嘴八舌者的無知。我不想體會這種出於網路談論的悲涼,卻因這種現象的層出不窮而感到迷茫。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