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新詩創作 日落下的小草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你以為我就不寫最傳統的詩詞嗎?」
熒版,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認為,只要將詩情寫入詩裏,言有物而意無窮,古新都可以隨人寫。
最怕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自己enjoy就是好詩!如果「再讀會打冷震」,要改、都只是自己的事。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這一首的詩情,是不是古新都適用呢?
這詩的寫法,在今日的「新詩人」口裏,會不會是打冷震的詩呢?
我欣賞這首詩的地方是:「意真情切」,「迴腸盪氣 」。
說過 :讀詩人要設法了解寫詩人的情懷,而不是要代入自己的觀點去改寫。

當然這不是說不要批評,批評不等於改寫。
我直接一點
這一首無有一處可評
你再寫四年才學人家說詩論吧
回復 27# 米米


   
唔好趕客啦
人家有人家對人家的詩的堅持,總得要尊重的.....
我都直接一點講,你的詩評「非常非常之好,一世都唔憂唔識」。
熒版

如果同人意見唔同就要被趕?
本帖最後由 熒惑 於 2011-4-5 01:14 編輯

回復 30# panda0000

所以我才叫這個米米不要說得那麼刻薄,好趕客
討論區的意思就是互相分享,不應作無謂的單單打打




...但觀乎你的閱讀理解能力......
或者我應該把話再說得清晰一點的,對不起吧......
餘暉、晚霞、日落、小草、殘陽、
晚風……..都被前人用得太濫, 再用的話, 除了新意欠奉外, 還予人肉麻當有趣的感覺。若干的句式, 極像小學教科書裏的範文,如:花兒開放得像美麗姑娘新上妝;殘陽輕撫着小草的背;彷彿在晚風裏細訴…….
不難看出作者是讀了太多冰心這類, 或者五四時代, 那些粗淺的詩作。感嘆時光消逝這個題旨可寫的面非常闊, 它的基礎應該來自生活的感悟, 這樣詩才會寫得實, 情才會真切, 可惜我讀到的全是輕浮的造句, 完全看不到你自己的東西, 最要命是從首到尾, 徹頭徹尾地矯情下去, 100 分, 這首詩我給你打10 分, 因為你打字也該用了一點時間, 是一首不折不扣的趕客作品
熒版

我是說相反的話。
本帖最後由 panda0000 於 2011-4-5 07:14 編輯

「感嘆時光消逝這個題旨」?

真是錯得很!完全不是這個題旨。

如果一個人指著一個紅蘋果硬要說這是一個不能吃的紅球,只能笑笑。

你不懂我也不想再解釋。

學冰心?我從來不會隨俗。

我的詩不需要人打分,還有我不是打字。

真的是全錯!
再說一句,熒版。

你同意那位自命xx之人所說

日落下的小草是「感嘆時光消逝這個題旨」嗎?
如果你想反擊有力
必需拿出好作品
用作品說話
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用作品令我止口
現在我們相差太遠, 我的作品比你好太太多了
tea break.

奉上打油詩一首,得擔笑。

我說東來你說西
憐君口中多爛泥
莫向臉上自貼金
路人遙指笑離迷
本帖最後由 心雪 於 2011-4-5 17:27 編輯
如果你想反擊有力
必需拿出好作品
用作品說話
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用作品令我止口
現在我們相差太遠,  ...
米米 發表於 2011-4-5 07:54


初學詩係咁,米爺你就俾個機會人,唔係個個好似你咁,一出手就掂咗..... (囧)
我很久以前也是那麼....(消音)寫起的(汗)
不過Panda也要多看別的作品,看了要吸收,才會快高長大.....
PANDA:
你知道嗎?有一件事,叫砍詩。作者不斷拋詩出來,讀者就不斷指出其錯誤,耹聽不同風格的詩人的看法。透過不斷的改正,作者乃能不斷進步。這是褔氣,因為你不是隨便就可以遇到願意砍的人。
來。拿作品出來。有天你會發現,你已經將以往的PANDA甩得很遠很遠。
雖然米米說得直接,但這是事實。

別氣餒。別感到懷才不遇。努力。
雪版
我並不是反擊,帖34裏說的事實。

雪版的意見,我會接納。
洪朋友

妳又誤解我寫作的目的。我根本是為抒情寫作,人家說好壞,我都不在意。但是如果讀人的詩而不明白詩的題旨,就胡亂批評,那是癈話。

如果妳要給意見,要是實質與題旨相關的意見,而不是照自己的主題去發揮。

趕時間
詩作一經發表, 作品闡釋權就交由作者了, 這是文學批評最基本要認知的, 另如果誓死捍衛自己的作品, 何不索性貼滿自己的房間, 讓自己自滿一下呢,不提題旨也吧, 你這首大作, 在語言, 在表達技巧上都是非常幼稚的, 交到任何一個懂詩的人手上, 都會得到類近我的回復

覺得奇怪的是: 你有什麼可恃, 值得你這樣心高氣傲
沒救了。

我以為。
又有空回來.

"詩作一經發表, 作品闡釋權就交由作者了",這真是奇怪的論調.

我說抒情, 和 "讓自己自滿" 有甚麼關連?

誰人"心高氣傲"

說的完全都是無用的說話

洪朋友:妳不喜歡我說的話,隨便妳.
本帖最後由 米米 於 2011-4-5 11:00 編輯

叁、作者已死

一、羅蘭巴特的作者之死

    在這個理想的文本裡面,網系眾多而且彼此互動,誰也不凌駕於誰;這樣的文本,是意符[符徵]的燦爛匯集,而非意指[符旨]的組織結合;它沒有起點,它可以逆轉,可以由好幾個不同的門徑登堂入室,卻沒有一處能以權威口吻,宣稱它是唯一門徑;它動員的符碼[符號]無限延伸,直到眼目所能及處,它們的意義沒有確定。  (羅蘭巴特)

                                                                             

    巴特在1976年向世人宣布:「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巴特表示不管作者的意圖為何,文本只有在原作者身上才具有某種程度的「一義性」,但只要文本一旦被發表或呈現,讀者在與文本的相遇(encounter)中,讀者會以其文化脈絡及思考,創造讀者自己的意義:讀者的那些文本,會因此一直變動、不穩定,而且容許質疑;解釋的任務也不在於去尋找作品的終極意義,不在於關注它的普遍結構,而是在於閱讀的創造性,將作者權威從文學研究和批評思想中去除,把文本和意義與詮釋權轉到讀者身上,以讀者為中心,賦予讀者創造性、開放性的文學空間,給予任何讀者皆有越過作者而直接詮釋「文本」的權利與可能性。

    在這個理想的文本裡面,網系眾多而且彼此互動,誰也不凌駕於誰;這樣的文本,是意符(符徵)的燦爛匯集,而非意指(符旨)的組織結合;它沒有起點,它可以逆轉,可以由好幾個不同的門徑登堂入室,卻沒有一處能以權威口吻,宣稱它是唯一門徑;它動員的符碼(符號)無限延伸,直到眼目所能及處,它們的意義沒有確定。

    巴特的觀念徹底顛覆了以作者為中心的傳統閱讀或詮釋方法,他認為任何作者的聲音一經寫成「文」後,則蕩然無存;而文章也不是封閉完整的單一個體,其開放和多元性,為讀者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詮釋方式,文本的意義是由讀者個人的詮釋所賦予,而非來自作者。在此,讀者的誕生必需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每一次的閱讀,也同時即是一種寫作(writing)--每一次閱讀皆帶著讀者本身獨有的批判、詮釋、解釋,用其自身經驗或興趣想法等而重新寫作了文本,從而瓦解的傳統閱讀方法;更甚者巴特要人們〝忘卻〞自己被歷史中的經歷與知識,進而〝擺脫記憶〞的束敷。他將詮釋權從作者的權威中解放,真正說話的不是作者,而是語言,如果有什麼地方凝聚豐富的多樣性,那也不是作者,而是讀者。因為真正在訴說的是語言本身,而不是作者,所有語言排序背後所隱藏的是眾多的文化意涵,而非作者一人的絕對意義。所以,讀者不必為作者賦予的意義為  依歸。我們閱讀的是讀者的文本,而文本並不存在單一意義而非作者的作品,因為在閱讀中,文本意義自讀者延伸,因讀者而多元,讀者和作者從事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賽,於是作者權威消失,留下文本本身,藉著閱讀創造出多元的意義,文本變成個人表現與自我記載的紀錄。

    巴特也指出,作品有多元意義,作品同時包含多種意義,這是結構本身使然,並不是因為讀者的閱讀能力不足。文本的詮釋權是開放的,是多元的。 因此他區別了「閱讀性文本」( readerly texts, lisible )與「寫作性文本」( writerly texts, scriptible )。103 根據巴特,所謂「閱讀性文本」,意指文本中包含了可接受的閱讀與詮釋的約定,因為我們知道如何由約定所告知我們的閱讀策略被動地閱讀這些文本,發現其精確的意義;而「寫作性文本」,挑戰了所有閱讀文本的約定,閱讀文本時,讀者必須進入文本中,主動地參與意義的製作。因此,「寫作性文本」強迫讀者在閱讀一篇文本時,在心中寫作一個另類的( alternative )或虛擬( virtual )的文本。巴特的「寫作性文本」也類似克莫德( Frank Kermode )所定義的「正典文本」( canonical texts )。「正典」作品具有多重面向的意義,能夠產生豐富的意義與更多的詮釋;它引發看待古老事物的新方式,並提供前所未見的新事物。過去閱讀是少數的精英的特權,他們掌握權力也控制思想,讀者的創造力被箝制,然而在這個越趨個人主義與多元主義的世界,各式文本藉著網路的手,讓單向的訊息傳送變成雙向交流,讓讀者發聲振聾,不僅開始提升讀者閱讀自主權,也創造讀者導向的主流。

例:現在書評所提供的角色,不在於書評深度,而在於評價,他們為了發現遺漏甚至激發想法而在閱讀後,對於閱讀所得加以詮釋批評,而透過現在即時的資訊交換,整合不同背景的多元觀點,不僅速度快而且範圍廣,再再都把書評〈讀者〉從閱讀的權利者,提昇成為權力者。正所謂一本書被一千位經驗背景不同的人閱讀,就等於是一千本不同的書。
回復 41# panda0000


   
你這樣說就好,堅持為自己而寫作的態度是正確的
期望見到更多你的貼詩吧,米米說的也不是錯,用你的作品証明自己,比用言語更有意思

本帖最後由 panda0000 於 2011-4-5 13:38 編輯

下午茶點

你說"詩作一經發表, 作品闡釋權就交由作者了"

“而巴特的觀念徹底顛覆了以作者為中心的傳統閱讀或詮釋方法,他認為任何作者的聲音一經寫成「文」後,則蕩然無存。”

對!我仍然說是奇怪的論調.(另解可以 ,  如果曲解,就不會是對任何人有益 – 個人見解)

我同意讀者有權詮釋,但如果提意見給作者,就應該和作者主題有關。

其實我已經一早(帖6)提出這首是另有寓意,是熒版”說放心,這首詩的寓意並不是那麼難讀到的”。

總之,給作者意見時,應該是和作者主題有關的  ,如果武斷地以讀者對主題的認識而強迫作者接 納自己的意見,,就不會對作者有用。
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人(作者)拿著一個紅蘋果要吃, 你(讀者)對他說這是一個不能吃的紅球,他會怎樣想 ?
熒版

我會寫古新都會,比較喜歡古額多些,只是為陶冶性情。

閑來小調三兩句
把酒知己一夜緣
呃。
新詩嘛...新詩不只是舊詩的延續
你必須先了解這點......
甚麼時候,甚麼人說過這一句話呢 ?

如果妳要另開一個話題討論,可以另發一個新帖.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