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和編著的《打開詩窗》(匯智出版),是一本與香港詩人對談的書,本人是其中一個受訪的對象。文末王良和問及詩作被選教材這個問題,我是這麼回答的:[我不關心中學老師是否選用我的詩作為教材,我看來也沒有這個必要。道理好簡單,我所寫的,絕大部分不適合目前教育制度的規格,也大有可能不適合某些教育人士的道德心態,所以也不必勉強了。反正我從來未想過,要為中學課程而創作。]
老實說,我對那些老師們不敢寄以厚望。文學創作是多義的,他們可以應付得來麼?與其這樣,不如拿一些穩穩陣陣的五四範本去教好了。鄭愁予的例子已是一個正面教材。
當然有些創作人擔心自己作品可否流傳後世,可否普及,所以,對於被選入教材,十分重視,而用引以為榮。這種心理是正常的。在我的心中,教科書,是教科書,文學創作是文學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