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編好了第16期的小說風,欠配圖,唯有拿部相機,上街拍攝。
首先想起的是金鐘的「日街」,因為在那裏與朋友吃過午飯,有些感覺。「日街」是山脚高一點的地方,前面是皇后大道中,後面靠山是房子,只有七、八間。房子前面是不足一個籃球埸的空地,生長幾棵大樹。樹身結着一些綠珍珠似的小果。果子我影了相,待以後查書,找找它的名字。雖然說相逢何必曾相識,但記住名字,是一種寫作的好習慣。
為甚麼叫「日街」?叫「半邊街」不是更貼切。也許是向東,先得日照吧。「日街」我第一次來時有兩間餐廳,再來時其中的一間結業了。這些在偏僻處經營的小店,如果沒有宣傳噱頭,收費不菲,又實在難以收支平衡的。怎麼找?從鬧市的「佛羅倫斯街」拾級而上,向右拐不到五六個鋪位,便見一條極窄的小巷,穿過去你就找到「日街」了。我拍了照後,就從街另一端轉出去。
順着山勢向上走,還有不少街仔橫直交錯,其中的一條叫「月街」。「日街」得日無月;「月街」背陰望月。走不了幾步,又見到一條「星街」。初民生活,靠山面海而居,與日、月、星辰為伍,雖然艱苦,想像中又有幾分天趣。如今周圍大廈林立,海不復見、山亦不復見,大家都是為住而居了。街頭街尾,見有地盤工人躲在一角陰涼飲啤酒,又有人弓腰沿着斜路 , 緩慢地走上半山的居所,她的右手還拿着一個菜籃呢。這些,大抵都不浪漫,我都攝入了鏡頭。
取景,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無意。有意與無意,某些人與物,就是這樣,成了別人心中的記憶。順着街道向下走,左穿右插,竟發現前面就是「明記」。你記得嗎?過去十幾年,每逢有朋友在中央圖書館得獎、或完了朗誦會,我們都在這裏高興。「明記」,就是我們九龍的「福苑」與「太白樓」,擧起相機,咔嚓一下,又把它收在我的錦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