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石頭情書 葉輝] 「太刻薄」的悲涼故事--通宵髹牆與執生死籌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葉輝 極品XO 2010-11-4 19:37:05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葉輝 於 2010-11-4 19:39 編輯

「太刻薄」的悲涼故事--通宵髹牆與執生死籌

大家樂剋扣員工用膳時間的微薄時薪,倘以最極端的計算方法,可得出表面上提高時薪、實際上是減薪的變相剝削效果,加上主席陳裕光乃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遂引起社會嘩然,職工盟因而發起119(11月9日,星期二)抵制行動,facebook也掀起一陣變換頭像的創意抗爭--將大家樂商標改為「太刻薄」,將Cafe de Coral改為Cafe de Cruel。我倒想起一些刻薄與剝削的故事。

話說七十年代,一名刻苦耐勞的學生到加拿大留學,每天下課後都趕往安老院上夜班,外籍老闆卻懷疑他在當夜更時偷偷睡覺,便心生一計,給那名學生一桶油漆,要他每晚為安老院髹牆,但油漆其實也要成本,刻薄的老闆大概只會選用劣質油漆,難聞的油漆味因而惹來長者的投訴……

很明顯,那位刻薄的外籍老闆是個不懂經濟的「聰明笨伯」,他大概做夢也想不到,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每晚為安老院髹牆的窮學生已貴為年薪逾千萬的快餐集團主席,刻薄的手段也比他「高明」得多--對,當年的窮學生正是今天的大家樂主席陳裕光。

誰都知道,快餐連鎖店的主要僱員必然是基本上沒有議價能力的非技術勞工,尤其是在一個非技術勞動力過剩的社會,如果法律規定最低工資(時薪)上調到某一程度(比如說,由二十二至二十五元上調至二十七元),對長期信奉「員工薪酬從盈利裡來」、從而推演為「漲薪等於扣減盈利」的快餐連鎖店經營者來說,則意味著必須動腦筋削減勞動力成本。從此一角度看來,「最低工資」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在有關法例尚未通過之前已有不少人討論過了。


送飯到災場與用膳扣薪

事實上,像保羅海恩(Paul Heyne)這等經濟學教科書的編撰者早已指出,「最低工資」在西方國家實施這麼多年以來,為市場提供非技術動動力的窮人不是得從中受惠,因為削減時薪制的勞動力成本的辦法很多,傳統的辦法不外乎縮短非繁忙時段的營業時間,以削減員工的工時;或降低服務質量,將過剩的員工裁掉,讓顧客在高峰時段多等一會兒;但對顧客來說,兩者俱等於變相漲價,或會導致競爭力下降及客源流失,不是得明智--至於剋扣員工食飯時間的微薄時薪是否明智,大概已超出了教科書 ABC式定義下的「最低工資」研討範圍,倒是一個涉及「人性」的課題,或可歸入社會生態學的範疇。

我此刻還想起另一個快餐的故事,敘事者也是標榜「盈利只是品質的副產品」的大家樂主席陳裕光,他說:沙士蔓延全港之時,大家樂肩負起社會責任--員工每天要抽「生死籌」,以決定誰人送飯到公立醫院病房,誰人送飯給被封鎖的淘大花園E座的隔離人士。這故事似乎很動人,值得大書一筆,但這故事在七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個標榜著肩負起社會責任的快餐集團在此時此刻扣減員工用膳時間的微薄時薪,不免教人頓覺無比蒼涼。

也許不用談什麼大道理,此刻就只用常識去提出疑問好了:七年前每天冒險去災難現場送飯的是誰?是時薪二十元的無名員工還是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集團領導人?既說要抽「生死籌」,就意味著非自願,那麼,誰迫令他們每天抽「生死籌」?是什麼力量迫令他們每天都冒險去災場送飯?為什麼在事過境遷之後,無名員工每天抽「生死籌」會變成飲食集團沾沾自喜的形象化妝品?


故事愈動人,謊言愈悲涼

假定當年抽「生死籌」到災場送飯的無名員工仍在飲食集團服務,這些「倖存者」大概也要面臨用膳無薪的剝削,那麼,何以在當年他們抽「生死籌」之時,會被敘事者描述為社會責任?何以在七年後的今天,他們被變相削薪之際,同一個敘事者對他昔日誇誇而談的社會責任竟然隻字不提?



除了悲涼,剩下來的依照是悲涼--只談數字管理、不談人性,無疑是當前社會生態最悲涼的寫照,昔日的故事愈是動人,今日的謊言無疑就顯得愈是悲涼了。如果說「盈利只是品質的副產品」,那麼,快餐連鎖店的品質從何而來?品質光光是食材及其中央處理的結果嗎?無名員工的服務態度是否品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非人性化的管理就是唯一的品質保證嗎?

在電視新聞的片段還可以更悲涼的一個鏡頭,大家樂發言人時而苦笑,時而皺眉,卻理直氣壯地公開宣稱,尅扣用膳時薪並非大家樂的獨家手段,還有甲乙丙丁四家……這樣的一個鏡頭,彷彿在預告餐飲業員工用膳有薪的時代快將終結了,同時為用膳無薪的悲涼時代提出不容置疑的理據,他時而苦笑,時而皺眉,他真的相信那是無可懷疑的「發展硬道理」嗎?很明顯,他並不是年薪數百萬至千多萬的CEO或主席,只是他們的助理,卻要替非人性的剝削解畫,那倒是一個黑色的悖論--他似乎也是這個黑鏡頭下的受害人……


巴士守閘員與地鐵乘務員

我其實也想告訴大家樂管理層一個故事,在我的少年時代,一輛單層巴士至少用四個人,一個司機,一個售票,一個守閘,守閘員的職責是在巴士滿座至插針不下時阻止乘客登車,我曾目睹守閘員用腳踢走拉住閘門不放、卻沒法擠上車的人。當年如此,不就是趕客?到了今天,地鐵在早晚繁忙時段也安排了乘務員維持秩序,但絕對不可能像從前的巴士守閘員那樣踢走擠不上車的乘客。

這故事只是想說,只有在互文和對照的框架裡,才可以突顯「盈利只是品質的副產品」的合理性,這裡所說的品質,涉及一個社會的生態,而生態不可從不涉及人性--資方單方面尅扣員工用膳的薪酬,在今天看來,其實跟巴士守閘員踢走乘客一樣粗暴,你們只舉列甲乙丙丁四個用膳無薪的例子,只能說明粗暴不止一家,在互文對照之下,地鐵乘務員以旗號勸喻乘客守秩序,才是相對合理的做法,用膳有薪亦作如是觀。

如果大家樂管理層覺得以昔日巴士與今日地鐵的例子討論用膳無新不免牽強,那麼也請你們想想:以通宵髹牆與執「生死籌」的故事來突顯個人奮鬥與社會責任,在此時此刻看來,何嘗不牽強?





評分

參與人數 2like +2 收起 理由
\塵\ + 1 .
cavafy05 + 1

查看全部評分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