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心雪 於 2011-8-13 16:10 編輯
新華社西寧8月12日電(記者馬勇 王大千)磚紅色的夾克、土灰色的褲子、棕色的皮鞋、清癯的面龐、花白的頭髮,鏡片後面深邃的目光……,8月9日,詩人北島出現在中國最大最美麗的湖泊——青海湖畔。
簽名、合影,接受詩迷們的問候,62歲的北島來者不拒,十分隨和。在難得的間歇,或極目遠眺,或緩步獨行,或用相機對著周圍的景物……
“20多年的漂泊生活對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在生活與詩歌寫作之間,有時平行並保持距離,有時又交叉錯位。”8月10日下午,在青海貴德的國家地質公園,參加第三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的北島對記者說。
“我現在很少朗誦《回答》,除非在朋友和讀者們的特別要求下。對於一個詩人來說,很難從已完成的作品中挑出自己最滿意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最好的詩應該是下一首。詩人永遠要向自己挑戰。”
在北島看來,中國當今的文學與上世紀70、80年代相比,處在一個低落的階段,但這不僅僅限於中國,詩歌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低潮。這和許多因素相關——以消費為導向的物質主義、娛樂化、科技進步帶來的信息傳播方式等,正在使語言和文學日益“泡沫化”。
“俗文化和嚴肅文化本來是兩條道,各走各的,可到了如今,由於俗文化近於‘黑洞’般的吸附力,正在吞噬著嚴肅文化。一些作家不得不去迎合俗文化的需求,降低自己的寫作標準。”
在北島看來,當前中國詩歌的低迷,還有別的原因,比如缺乏良性的批評機制。“詩歌閱讀是需要嚮導的,好的批評家就是嚮導,通過對詩歌的解讀與分析,可帶動或塑造一批有修養的讀者,而好的讀者往往可以反過來塑造好的詩人。”北島說。
在北島眼中,中國的詩歌讀者群在商業化大潮的衝擊下,出現了嚴重的斷層現象。原來的讀者大都是大學生和學者,由於社會轉型期所帶來的種種壓力,他們往往失去了閱讀的熱情,詩歌只是某種青春懷舊的方式而已。而新一撥的讀者基本上是在商業化時代的背景中成長的,帶有明顯的新時代烙印。
“如果沒有出現讀者的斷層,我敢肯定絕不會是目前的狀況。以中國的人口基數,詩歌有‘一小撮’優秀的小眾讀者群就足夠了。就我所知,中國如今還沒有形成像樣的讀者群,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北島說。
北島透露,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詩歌仍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因為對他最具有挑戰性。眼下他正在寫長詩。“中國和世界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表面的發展與繁榮背後,其實危機重重。我希望能借助這些年漂泊的閱歷,傳達我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而詩歌寫作的悖論是,用語言表達不可言傳之物,但這又是通向事物核心的必由之路。”北島說。
提及目前在香港的生活,北島似乎很滿意,家人團聚,特別是老來得子,給這個漂泊海外多年的男人帶來不可替代的情感慰藉。“我兒子6歲半,馬上要上小學了。他常常沉迷在幻想中,喜歡畫畫,對文字也很敏感……”
談到他在香港的工作,除了教書,他正主持兩項國際詩歌計劃,一個是“國際詩歌在香港”,每年邀請兩位世界級的外國詩人訪問香港,為他們舉辦一系列詩歌活動,併為訪問詩人出版一本精美的雙語詩選。另一個是國際詩歌節——“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今年11月10到13日,我們將舉辦第二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邀請了10位外國詩人和10位漢語詩人。在詩歌節前,我們將為每位詩人出版一本多語種的袖珍詩選,主要是為了推廣詩歌教育……”
“年輕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往往被灌輸式的現代教育所遮蔽。其實孩子是最開放的,對詩歌是最容易感知的,我們應該把詩歌教育盡可能往前推……”
8月9日下午,在藍天白雲下,在碧波盪漾的青海湖畔的詩歌廣場,和國內外詩人一起,北島用一隻鮮紅的筆在簽名布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8月10日,北島度過青海之行的最後一夜。當天晚上,在青海賓館後花園舉辦的朗誦會上,北島朗誦了大約15年前寫的一首詩《回家》:
……
我看見我回家
穿過那些夜的玩具
在光的終點
酒杯與呼喊重合 (完)
原文自: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526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