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超越生死的遺恨─評陸游〈示兒〉
陸游終其一生為北伐中原而獻身,其詩詞更蘊藏着氣吞胡虜的氣概,故被後世譽為「愛國詩人」。〈示兒〉乃陸游遺作,從字裡行間,我們仍能感受其愛國情深,但當中卻少了一份豪氣,代之而來的更是一份超越生死的遺恨。此詩從負面帶出作者的情緒,並透過超越生與死的距離,大大加深了陸游「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無奈,從而更強烈地映照其高尚的情操。
為方便說明及分析,現記〈示兒〉詩如下: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本詩乃陸游臨終之作,其目的應為總結一生,及對兒孫的囑咐。但縱觀全詩,不但未有一字及家,反之通篇為國,而且陸游更能以其對生死的看法入詩,從「死之空」見「悲之恨」。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了陸游當時對生與死的無奈與矛盾。陸游生於官宦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意謂人生在世,應當努力現在,活於當下,珍惜光陰,不應為死後那虛無不知所迷惑。從「死去原知萬事空」一句,可知陸游由始至終,仍秉承儒家「重生輕死」的想法,生時戮力為國,從不言棄。筆者以為「空」字,除了可解釋為陸游心知大限已到,「北定中原」已然無望,一生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回歸於「空」外,亦代表了他深信死後,一切都無以挽救,萬事如空,生與死之間正是「有」與「空」那無法愈越的鴻溝,亦正是這「死之空」突出陸游的「悲之恨」。
正如上言,陸游相信死後,將是一片空寂,無論生時如何顯貴、卑賤,至此均歸於「死之空」。陸游雖明白這實為理所當然,但卻不願接受。他極力掙扎,希望在「死之空」見「九州同」。「但悲不見九州同」除了直接交代當時南宋偏安一隅,北方仍淪於異族之手這客觀事實外,亦帶出了陸游儘管已然進入「死之空」,無論是主觀努力或客觀環境,都已成「空」的情況下,仍然心繫家國,在空寂中仍存愛國熱情。由此可見,「家國天下」在陸游心中是一超越的存在,亦正是這超越的存在,更使人感受到陸游那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超越生死的「悲之恨」。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遙接上文,更突出陸游在「死之空」,仍存對「北定中原」的期許和未能耳聞目睹這盛事的遺恨。「王師北定中原日」清楚交代了陸游對歸還舊都的期望,但亦正是這未實現的遺願,加強了他在「死之空」的「悲之恨」。「家祭無忘告乃翁」則代表了陸游愛國甚於愛家的情懷。陸游能突破「死之空」的極限,存有對「家國」的「悲之恨」,因此他在死後,最著意的依然是「國」而非「家」。「家祭」除了代表後世之孫對己之祭拜外,亦帶出了陸游「國重家輕」的想法,因為他期許的並非子孫的生活,而是國家的情況,所以他臨終叮嚀,子孫千萬緊記,報告「北定中原日」,以慰他那超越生死的「悲之恨」。
總結而言,本詩運用了生死的落差和有空的距離,更加強烈地抒發了陸游不獨生時為國,死後仍是想茲念茲的遺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