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石頭情書 葉輝] 書若蜉蝣:從《市井小說選》說起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葉輝 極品XO 2014-2-3 02:17:01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書若蜉蝣:從《市井小說選》說起

[ 文:葉輝 ]

  歲晚收拾小書房,發現了久違的《市井小說選》(楊德華編,作家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七月北京第一版)。翻了一夜,覺得這個小說選本真是有點特別。所謂「特別」,當然是相對一般的小說選而言,也就是說,此書跟一般的小說選有一些不大相同的地方。

首先,在一般的意義而言,「市井」這個名目給人低俗的感覺,至少我們不會以為「市井之徒」是高雅的稱謂。小說而稱作「市井」,不能說不有點「特別」了,難怪汪曾祺在《序》中說︰「我沒有留心這方面的問題,連『市井小說』這個詞兒也是頭一回聽說......」很多人都抱怨文學的「抽屜」太多了,名目繁多以致太臃腫了,表面不無道理,但想深一層,又覺得文學研究始終不宜過於簡化。

《市井小說選》的第二個「特別」之處,是從文學史的角度,既有「五四」後的新文學,也有新時期文學,將兩者貫串起來--施螫存、張恨水、老舍、林徽因、沈從文、張天翼等等「前行代」的作品,與陸文夫、鄧友梅、林斤瀾、汪曾祺、馮植苓、陳建功等「中生代」乃至「新生代」的作品,俱編入選集裡。

文學研究一般以一九四九年做界線,稱為「新中國」,四九年後,又以一九七六年另劃界線,稱為「新時期」,這樣的分期方法當然並不是沒有道理,但也不容否認,當中存有若干程度的局限和偏頗,「現代」和「當代」這兩個概念,也可能因而無從貫通起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些有心人提出「二十世紀文學」的概念,用意正好在於貫通分期的無形界線。那時在本港舉行的「文學創作.文化反思」研討會上,陳平原就以「佛與道」的角度,試圖找出中國三代小說作者共通的一個美學據點;《市井小說選》大體上也是以類近的設想為基礎的。

至於第三個「特別」之處,是《市井小說選》收錄了張恨水的《三家水帳》。張恨水一直被排擠在嚴肅文學的範疇以外,儘管後來已有好些文學研究者為他平反,但正統的文學選本收錄他的小說作品,還是比較罕見。文學界在二十多年前曾掀起一陣「重寫文學史」的討論熱潮,連老一輩文學史著作人王瑤也在《上海文論》發表文章表示支持,上述三個特別之處,也可以理解為有關討論的響應。

由《上海文論》去年發起「重寫文學史」的討論,除了開闢專版,廣邀學者、評論家和作家為文探討之外,還在北京召開座談會,與會者包括王瑤、嚴家炎、謝冕、黃子平、錢理群、陳平原、劉納、吳泰昌等。該刊認為,要「重寫文學史」,「應當在文學史基本史實的敘述、在對作家作品做出公允的評價、在對文學發展的探討等方面有所超越。這裡,還有一個在當代意識與歷史主義之間保持張力的問題」。■網上圖片



原文載於:[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1/29/WH1401290002.htm
僅由管理員代為張貼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