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關夢南隨想 「沉默」是為了更好的表達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關夢南 極品XO 2014-4-20 22:06:11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沉默」是為了更好的表達

今屆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考試,有這麼一道題: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件,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以上是文章的開首,試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這篇文章。」我懷疑岀題的「高手」,靈感來自杜杜的一篇散文──「沉默」。

「沉默」是一種美德,孔子說:「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提醒我們,不要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不懂得沉默的人,很容易會變成歷史上的楊修,岀口傷人,惹火燒身。杜杜說得好:「沉默往往是最好的語言。話不能說得最清楚嗎?那還是暫時不說的好。這句話會傷害別人嗎?還是吞回去吧。慢慢地,這沉默變得這樣實在而有重量,有如一顆青橄欖一般叫你回味無窮。」

由此看來,沉默不代表不表達,相反,它為了更好的表達。或者可以說,沉默是一種內省的修為,很多問題、困惑,於沉默的思考中,才看到當中的紏纏。杜杜舉某印第安部落的語言習慣說得好:「親人久別重逢,必然會有很多話說,但這印第安部落卻並非如此。子女如果出外多年然後還鄉,父母相見之初並不說話,而是保持沉默,靜靜地觀察久別的子女一段時期,然後才開始交談。我覺得這很有意思。在沉默中我們才往往會聽到更真實更可靠的聲音。一般人的通病是太急於說話,而這些說話只是一些音響,而這些音響竟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大障礙。」

最近讀到一個慎言的故事,很有趣:「從前有一只烏龜,有一年碰上多年不遇的乾旱,所居住的湖泊完全乾涸了,自己也不能爬行到有食物的水草豐澤之地。當時有一群大雁居住在湖邊,也準備遷往他方,烏龜就向他們苦苦哀求,要求把它帶離此地。

一只大雁就用嘴叼著這只烏龜,往高空飛去。大雁經過一座城鎮,烏龜忍不住氣,向大雁問道:「你這樣不停地飛,到底要飛到何處?」

大雁聽了,只好回答,才一張口,叼在嘴里的烏龜就徑直從高空落下,摔在地上,被人拾取,宰殺享用了。

烏龜多嘴多舌而致墮地身亡,恰好說明瞭一個道理:如果不謹慎口舌,就會招致惡果。」

答這道考題前,必需說好「今天發生了一件事件」。因為事件的內容與類別,直接影響「力陳己見」與「沉默」的選擇:小如「鄰居爭吵」、「父妻不和」、「老師批評同學」、「男女感情」;大如「國界紛爭」、「宗教內政」,都不宜立即「力陳己見」。當然,牽涉大是大非、黑白分明之事,又當別論。可惜大家沒有看清前設,就把試題上綱上線,鞭撻「傾向性亠,對考試局有點不公平吧!

杜杜這篇文章值得推薦,不但文字乾凈、舉例清晰、喻比有趣,更重要的是內心平靜、溫厚,香港這樣的散文家,我看是越來越少了。





本帖最後由 艾力 於 2014-4-21 01:19 編輯

不力陳己見,也可以找口舌以外的方法達到效果。例如我爸爸有個壞習慣,喜歡放着水洗地(刷牙)。我曾多次勸籲,但不果;以後,當我看見他的壞習慣發作,我會二話不說衝進去把水喉關了,然後把守着,好讓水喉得到適當使用。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