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製憲會議反民主說開去
張三一言
張三一言說過很多次:精英天然專制,必然反民主。
有人反對說:是武斷,沒有事實作依據。
現在張三可以這樣回答:在中國知識精英有關美國製憲會議與民主關係的評論中幾乎全部結論都是:製憲會反民主;而且讚賞反民主。這就是精英反民主的證據。
一,精英讚頌美國製憲會議反民主
先搞清楚基本事實。美國製憲會與的參與者都是財富精英知識精英政治精英,都是既得利益者,都是“富”、“官”群體。华盛顿就是美国第一“大地主”,当时拥有土地最多;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是奴隶主…所以,美國製憲會議是美國精英會議。這些精英都怕民主、都反民主,理所當然。
以下摘錄都是中國精英的評論;可作為精英反民主的證據,供參考。(引文出處略)
★ 亞里士多德便在其名著《政治學》中系統明確地表達了有產階級對民主的恐懼:民主意味著人民大眾的統治,就是佔多數的窮人對佔少數的富人的統治。自那時起,有產階級始終視民主為洪水猛獸。
★ 制定憲法的動機:解除民主對財產的威脅
★ 美國憲法制定了這套選舉制度、政府制度、總統制度、議會制度,其實主要防範的是暴民,而不是暴君。
★ 美利堅立國理念的獨特和美麗之處,恰恰在於它是反民主的。
★ 美國憲法所貫徹的分權與制衡原則,是對人民主權原則的反動:分權,就是對本應完全屬人民的權力進行分立;制衡,就是對本應至高無上的人民的意志或權力進行制衡。
★ 美國憲法設計的本身就是要層層地限制民主,他必須要搞一種有限制的民主和折中的自由,這是美國憲法最核心的一個出發點。
★ 有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从美国立宪内容与民主的关系来看,美国费城制宪是反民主的结果。
二,精英對美國製憲會議反民主的評價
製憲會議反民主是美國的光榮還是恥辱?是歷史功績還是歷史包袱?
絕大多數中國精英對製憲會議反民主都持讚賞態度,認為反民主是製憲會議的歷史功績。
這種態度在邏輯上遇到無法克服的矛盾:支持美國反民主的中國精英,理所當然應該反對後來行民主的美國。既然美國初始,即製憲會議時反民主是光榮的,隨之美國實質是行民主制度,應該是恥辱的:人民用民主選舉程序授權組建公權力,也就是美國從初始的反民主倒退到行民主,對這一現實,中國精英理應反對民主的美國。但是情況不是如此,中國精英沒有這個底氣和膽量;他們只能接受美國的民主。這說明中國精英思想分裂,行為投機。
正確的思想和態度是:把美國初始反民主視作美國歷史恥辱和包袱,應該否定和批判美國初始的反民主;歡迎和讚賞美國從反民主回歸民主的偉大轉變。
中國知識精英幾乎一面倒地讚賞美國製憲會議反民主;美國精英也不遑多讓,一位保守派詩人曾用如下詩句來表達對民眾參政的不滿:“晚上躺下時還是泥水匠和木工,早上一起身卻成了來喀古士和梭倫。”[對民主和民眾的鄙視、蔑視情態躍然紙上]
事實上,不但是精英,還有貴族、大地主、資產階級都反民主。
為甚麼美國製憲會議財富精英政治精英知識精英那麼反對民主?為甚麼200年來世界的知識、權力精英、有產者那麼熱褒於美國製憲會議的反民主?
因為民主打破他們統治特權,損害他們利用特權謀取利益,使他們不信任民眾、害怕民眾、敵視民主;反民主是精英必然的選擇。
可以說這是政治經濟知識精英專制本性使然;精英天然專制,必然反民主的說法。是理據充足的公正判斷。
三,美國為甚麼會由反民主轉向民主?
從製憲會議到今天,200多年來的美國,儘管它叫共和不叫民主,但是,實行的是100%民主制度。杜建國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美國民主,他說:『曾在美國制憲運動中起過重要作用的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對憲法所體現的人民主權原則曾做出如下經典評價:“(美國)政府直接起自人民,是以人民的名義奠立起來的,……聯邦政府的確是一個人民的政府,在形式上和實質上,它都是來自人民的。它的權力授自人民,直接行使於人民的利益……它是全民的政府;它的權力受自全民的委託;它代表全民,並且為全民工作。”[後來林肯的名言“民有、民治、民享”,更是視為對美國民主政體的最佳概括。]』(杜建國:《反民主的美國憲法》)
美國為甚麼會由反民主轉向民主?
因為自由必須有民主制度作載體才能生存發展;若美國不轉向民主,由建國者中的有產者實行專制,自由必趨向消亡。
美國之由自由而反民主走向兼容民主實行民主,說明不存在沒有民主的自由。
美國之從自由而反民主走向兼容民主實行民主,說明敵視民主的精英選擇了自由就不自由主地走向民主;只要選擇了自由,必然會向民主發展。
美國初始的自由而反民主,對民主制度有極大創造性貢獻:由錯誤的反民主回歸正確的制衡民主,三權分立由之而來。並把制衡成為普遍性原則,一件良好的事理,一旦沒有制衡而絕對化就會成為反面壞事理。
民主要制衡,自由要制衡,權力要制衡,權利要制衡,人權要制衡。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