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探討 詩,從來也是一則寓言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衡之 於 2010-4-8 15:25 編輯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周


早前,與詩友討論到關於詩的敘事性,以及文學與電影的融合,引發了不少值得深思的討論,特別是崑爺提出:何謂詩的特性?何謂詩的極致?更否定了文學與電影的融合;有不少是我衷心認同的,然而,某些地方也同時挑起了我的神經,使我思考了數天,不禁要歸納出這篇短文,以便眾詩友了解我的看法──了解一個詩人如何面對「詩」這場繆斯賜予的信仰。

關於比興

  文章的開首是經典的〈莊周夢蝶〉,也是個人最愛的散文詩。沒錯,我以此作開首,別無他意,就是為了說明這雖是一則寓言,然而,個人覺得它比詩經中任何作品更懂得運用「比興」的力量。簡單來說,「比」便是比喻,而「興」則是聯想。此兩種手法能夠成為詩的本質,正正因為比興便是隱喻的根本,而象徵或隱喻更是文學的根本,當中並非為了直接訴說,而是追求一種玩味的呈現。更直接的看法可參考亞里斯多德如何定義詩人的能力:「一個詩人的功力如何但看他運用隱喻的高超與否。」對此,在反覆嘗試推翻下,卻變得深信不疑:文學的極致就是為了創造高超的隱喻。詩,純粹得如宗教中的聖女,就是因為她沒有雜質地以語言呈現隱喻。當中可以微觀,如細味一個動人的意象,也可以宏觀地俯看蔓延至整篇的獨特詩質,而在咀嚼語言晶體的過程中,為的是尋求那種不能形容的滋味。語言必須結晶,同樣,意象或是隱喻的結晶便是寓意;作用並非為了帶出教訓意味的老生常談,而是凝聚別具魅力的寓言效果。因為,我覺得寓言便是以比喻起始,透過聯想,最後誘發寓意作結,整篇構成了一則隱喻。當你清晰地了解來龍去脈,卻同時墮進逐層展開的隱喻中,──那刻的欲語無言,在語言與詩意中打轉,便是我的審美追求。

關於詩的寓言性

  談起寓言,必然逃不出故事。詩,是否用來敘事?我覺得崑南的觀念很正確──敘事為什麼不拿小說,捕捉人的狀態為什麼不拿電影。藝術家必須懂得運用媒體,不同媒體有各異的特質,「表達」的第一課便是學習如何有效地表達。這是屬於藝術家的智慧,錯用媒體不但吃力不討好,更會成為不倫不類的怪胎。雖然,我認同每種藝術也有不可取替的特質,但是,其中也有相通的共鳴位,例如詩與音樂,當中文字與音符雖然各異,卻可同時追求節奏的律動。藝術的活化必然依靠新模式的進入,或是另類媒體的激盪;如現代舞的出現,拯救了芭蕾舞的僵化,就是因為加進屬於文學的隱喻,講求舞者嘗試利用肢體敘述一個意象,用意就是把文學對語言的想像轉化成對肢體動作的想像。

  詩的抒情性彷彿與詩共生,是否擁有詩意,便是看當中的意象是否有情?我認同「情」不會老,可是其表達方法卻需要更生了。在於我來說,詩的本質不是抒情,「情」只是其中一種呈現效果。回應前文,詩就是純粹的隱喻,就是語言與想像的角力,而語言的極致就是「寓言」──創造引發聯想、喻意無窮的語言;詩人的使命就是不斷重塑本體與喻體的關係,以致引發意想不到的效果。詩的寓言性不在於敘述,不在於起承轉合,因此也不同於小說;而當中的要求同樣是對語言與想像的雕琢──用最精緻的語言、非凡的想像力,繼而表達最深遠的寓意。詩中的故事或戲劇張力,其實可以看成一個巨大意象(或是隱喻)的塑造,追求的也不是情節的轉變,反而是比興背後的聯想、意象深處的迷思。當寓言的張力在結尾處能無限延伸,便是我所追求的詩質;在讀者分不清蝴蝶與莊周、「你」與「我」的同時,這便是文學的極致,是隱喻,是寓言,也是詩。

  當然,如此看待詩,可能只是一廂情願,正如個人信仰的追求,可以看作盲目或是執著,說到這裡,請原諒我的偏執與非理性。──這場繆斯賜予的信仰,我總是嚴肅地思考,而且,目的亦只有一個:存活可以有千萬種方式,我不理傳統是怎樣活,我只求活得更好;既然是屬於我的存在,你只能觀賞或是離去,卻無法干預。





自子悊回應後,好想補充一下。但心情受工作影響,現在衡之的回應,思路可以稍作梳理,是時候再說得詳細一些。先多謝衡之對問題的認真思攷。我們之間,其實沒有誤會的地方,只是角度有異吧了。這完全不是問題,當大家全情投入交流討論,本身就是一件樂事。
大家可能忽略了我的一個重要的看法,就是古人眼中和筆下的賦比興這種詩的本質,只是詩經時代的産物。當時,文人表達文體只有詩歌,沒有其他選擇。年代演進下去,大家都知,因爲人類社會愈來愈複雜了,語言的內涵也大大不同,這樣一來,文體結構也隨著擴展,字數有增無減,技巧方面也多變起來了。換句話說,古人眼中的詩的特質:賦比興,可以分家了。
當然,詩可以繼續直陳其事(賦),可以比喻、象徵(比),可以聯想、發夢(興)。但,如果要強調敘事入詩,放在第一位,我的感覺是正如人穿錯了衣裳。比如有人要寫某一個屋村的人物以及發生的故事,現代詩人既然以詩體裁寫出,當然避免平鋪直敘。但何苦呢?何不轉成電影劇本?何不寫小說?所謂何苦,因爲效果一定比了下來。
或說,荷馬的史詩,但丁的神曲,屈原的九歌,莎翁的詩劇,其中不是存在不少敘事材料嗎?理由是那個年代,還未出現小說這種文體,或未到成熟的階段,到了今天,小說已不是嬰兒,是可以飛的天使或魔鬼了。詩就算非講故事不可,也要換過一件衣裳,一如平衡所說的寓言形式,就是不想直陳。大文豪的敘事,都不是直陳,他們講的故事,是有藝術加工,也不是普通的故事,不是隔鄰的三姑六婆,往往是愛借用神話的材料。說人間,在藝術家的筆下,不是赤裸裸記錄人間,而愛借天上地下的東西而寓今也。就算如記錄片赤裸裸的呈現,過程中也需要剪接的工夫。詩一直被認爲是文字最高的境界,就是詩神能夠把文字昇華到一個現實不會存在的境界。等而下之的東西,由其他媒體去完成好了。
我讀過不少掛起敘事招牌寫的現代詩,所謂詩人說故事,句子平淡乏味,只不過是散文斷句跳句拼湊而成。(除非有一個定義:分行便是詩)。我個人當然也寫過以敘事爲主的詩,我努力過,但我承認失敗。(老實說,這樣的詩好易寫,難不倒我。)
我看到,不少寫詩朋友,語言表達能力頗有問題。我當然是指詩化的語言。如果同時又不知節奏感爲何物,往往結果是爛詩一首。任何人都有想像力,分別在層次的高低。意象存在於任何時空,分別在是否具有第三只眼睛,看到和及時抓住能配合你詩心詩情的意象。
孔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於《詩經》的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還有,在《論語》中直陳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思無邪三個字,是一個很好的注腳。子悊提出:文字繼續存在的目的,就在於表現「影像」所不能達到的「想像」當一個詩人處於無邪的狀態,才可以在想像中找回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人生,詩中的自己與人生,不是現實中的自己與人生,而是想像裏面再創造的自己與人生。
不要誤會,寫了這麽多,不是保衛什麽一家之言,絕對不是。在藝術的範疇中,最忌就是一家之言,而應百花齊放。你說你的,你寫你的,同樣,我說我的,同時我寫我的。作品完成,陳列當前,由後世評說可也。(當然,如果可以存有留給後世的價值)。例如我,我的詩觀就與關夢南,葉輝,王良和等人不大盡同,但完全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十多年來,我們都相處和諧得很呢。
各有各的堅持與信仰,沒有什麽不妥。藝術從來就是主觀的,非理性的。在這裏大笪地,我們需要就是一個各說各話的平台。
如果到今,詩的特質仍是賦比興的話,我只在這裏說出我的態度,我的取舍,賦不是我杯茶,我飲過,但不喜歡,當然不會長飲下去。如果有機會(例如在創作坊之類場合),我不會推銷這種茶葉,這種茶味,就是這麽簡單。在茶樓,你飲普洱,我飲壽眉,沒有理由會因此而吵架吧,是不?
 
我還是比較任性點,什麼茶也要試試;再無聊一點,將各種茶葉按不同比例混在一起,看看能混出個什麼味道來:P
\塵\ 版主 2010-4-9 02:15:17
地板
回復 3# 熒惑


    不能同意更多:)
「藝術從來就是主觀的,非理性的」,非常認同呢。

我就自己而言,不能每一刻每一個情況都只飲同一種茶,或者會飲酒,再不就飲愛爾蘭咖啡。只知我喜歡就是了。
「藝術從來就是主觀的,非理性的」,非常認同呢。

我就自己而言,不能每一刻每一個情況都只飲同一種茶, ...
蔡偉列 發表於 2010-4-9 10:19



    not my cup  of tea , 是一個比喻而已。可以說成 not my cup of coffee ,etc.
正如不少人好喜歡《紅樓夢》,當年我只看了一章便放下了,我不是說這部名著寫得好
或不好的問題,只能說,它不是我杯茶。
又正如有人中意臭豆腐,有人聞到味道便走開。這與臭豆腐本身的質素無關(亦無需深究,談論)
,重點在個人的品味不同吧了。
也許你愛試不同的茶,不同的酒,不同的咖啡,當然可以,不過,總有一種是你的至愛的。
回復 6# 崑南

崑南,愛爾蘭咖啡,混合了酒精,又有咖啡的味道。我只係覺得自己愛的那種,可能有時亦很難以一種成份去釐清......

近排自己又在嚐試創作當中,到時希望先把實驗作品放出來,再見面詳談吧^^
對了,所以我說,總有一種是你至愛的.
我也喜歡愛爾蘭咖啡,其實Mocha也是把朱古力混入咖啡當中,而Latte則是混入鮮奶等等。
至於,齋啡,一樣照有人鍾意,而且還要Double espresso呢!:P

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對方口味。畢竟現在許多人都去喝汽水了,已經不太多人懂得品嚐咖啡。
我們還喜歡咖啡的,就應該好好珍惜彼此,縱使口味不同,也至少不至於排斥。這樣就好了。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