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探討 廣東話入詩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本帖最後由 熒惑 於 2010-7-11 22:01 編輯

《枉然》
    你枉然用手鎖著我的手,
    女人,用口擒住我的口,
    枉然用鮮血注入我的心,
    火燙的淚珠見證你的真,
    遲了!你再不能叫死的復活,
    從灰土裏喚起原來的神奇,
    縱然上帝憐念你的過錯,
    他也不能拿愛再交給你!

    
    
    《嘥心機》
    你嘥心機拉住我只手,
    阿姐,仲死咁嘴我個口,
    嘥心機啪啲血入我個心,
    雖然滾熱辣嘅眼淚幾逼真。
    遲唔遲啲呀!你點叫瓜咗嘅翻生,
    點叫釘咗嘅我再有高潮;
    就算個天原諒你對我做錯嘅嘢?
    佢都唔會叫我再同你疏乎。

《別擰我,疼》
    “別擰我,疼,”…
    你說,微鎖著眉心。
    那“疼”,一個精圓的半吐,
    在舌尖上溜——轉。
    一雙眼也在說話,
    睛光裏漾起,
    心泉的秘密。
    
    
    
    《咪meet我,痛》
    “咪meet我,痛呀,”…
    你話,皺皺地眉頭。
    嗰個“痛”字,蠱蠱惑惑咁,
    喺條脷尖碌碌吓——仲Utum。
    對眼都喺度講嘢,
    眼神裏面蒲起啲,
    心水秘密嘢。



《夢》                

灑開了,               

輕紗的網,              

“你在哪裡?”            

“讓我們死,”你說。         

--------------------------
《夢》

攤開曬,

仲遮咩鬼嘢,

“你喺邊?”

“我哋去死啦,”你講嘢.
\塵\ 版主 2010-7-11 22:06:54
27
回復 26# 熒惑
我笑左 XD
兩種不同的感覺,雖然好多首都係中意原創多d
回復 22# 熒惑


    你誤會了,我不是談判專家,我也不想去救任何人,特別是這個自稱米米的家伙。
林振強好頑皮,頑皮得好可愛。jacky 重翻舊事,一樣可愛。
用廣東話來演譯那幾首詩,好貼切,好抵死,可同樣成經典。
回復 28# 崑南

有時,有些人是比較固執
論之以理、好聲好氣呢,大概就算不能說服,也能令其折服,就算什麼都不能,也好來好去,和氣就好 (這不等於「和諧」,「和諧」是一言堂,「和氣」不是)
全力開火呢,就趕客了......
回復 29# 崑南


   
同感
不失為一種詼諧的演繹,也在在証明方言過癮之處
aiya  崑哥哥, 證明的私藏寶劍仲未生鏽,還堅挺可人啊
回復 32# 小風風

本討論區好歡迎小風風多貼詩作。
唉,米米兄真的就這樣走了啊...又少一個人了
我也覺得好可惜,一個寫詩不錯的人,觀念卻那麼狹獈。
我想不到我的詩會有如此迴響...這使我想起台灣文學中台語文學的發展。
胡民祥說 : 「一個民族國家有伊的根,有根道會生湠。根有源頭,會使順著去探討。每個民族國家攏是按呢建立伊的史觀,整理伊的社會發展史。咱是台灣民族,是一個新興的台灣民族國家。咱會使用共款的觀點來探討台灣文學發展史,來展望台語文學。」我並非說粵人和民族作類比,但是嶺南文化作為一個廣義的族群,他的話也可以應用在粵語入詩的觀點。

台語文學的嘗試早於賴和和黃石輝已經開始,賴和展開台灣新文學創作時代,他由較為漢語的寫作方法逐漸變成如散文<一個同志的批信>、小說<富戶人的歷史>,及一寡歌詩。甚至作了寫作羅馬字台語小說的嘗試(《阿娘的目屎》)。

然而,皇民化之後,除日語之外,廢除漢語使用,據說他在寫<<亞細亞的孤兒>>時,他要在家中隱閉的角落寫作,而且要把稿件收在地板下的暗格或床下,而免於日本人的搜查。而在民國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台灣有一部份的既有作家被迫害及殺害,台語文學衰微。但是,八十年代,尤其是在美麗島事件之後,台語文學作為一種反抗的形式,逐漸抬頭。有更多作家投入台語文創作的行列,比如說陳雷、李勤岸、莊柏林、路寒袖、方耀乾等。詩人有黃勁連、顏信星、林央敏、黃樹根等。

可見,台語文創作有其對大一統形式中華文化的一種抵抗,如黃石輝所講 : 「用台語寫作即個文學上的結論是有自我革命的意義。」而粵語文學的普及性,可能因為要以民族主義及被迫的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強烈影響,很難加以普及推廣。而且加上商業為本的功利主義主導的語言政策下,要追溯歐陽山,
吳有恒,甚或讓莘莘學子知道誰是楊幹華,就難而又難了。既然紅樓夢那種「滿紙荒唐言」也可以登中國文學之殿堂,那寫粵語文學為甚麼要說成「磕頭」。當然,我是不會向狗屁磕頭問恭,尤其是向「發左溫既極端民族主義者」磕頭。


後註 : 在下在翻閱講台語文學的網頁時,發現網站已被黑客入侵,可見一種盲進的民族主義以文化霸權形式,正在申張。

評分

參與人數 2like +2 收起 理由
\塵\ + 1 like
心雪 + 1

查看全部評分

不必說成那麼複雜。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都有其母語,這是他們文化之根。
本地人用番母語寫作,是十分正常之舉。
我們沒有理由岐視其他地區的方言,也無必要。
香港現代詩的特色之一,就是語言多元化,其中滲雜其他語言,例如插入英語,是很自然的。
說到美感問題,美與醜,往往因人而異。更何況,詩之優劣,美感只是其中一個要素吧了。
本帖最後由 恒一 於 2010-7-13 02:35 編輯

說口語俗、方言不美而不能入詩的人
看來都不太了解詩之本、文學之本
唐詩宋詞漢樂府,不知多少佳作都用上了幾多當時的口語入詩
中國文學之源,《詩經》本是由方言口語構成
《楚辭》更是澈底的方言文學
說口語不能文學更是可笑
你以為書面語是什麼?本質就是白話文,本來就是由口語而來

要是用口語、用方言就是垃圾
那麼別說我國古典文學大量詩詞都是垃圾
以此標準
就連歐美當代的詩壇中
都沒有詩人存在了,全都是垃圾了

其實這不是什麼胸襟的問題
也非什麼高見什麼研究
而是作為一講普通寫過詩的人
最基本的常識和眼界
米米,走了,真好,等於耳根清淨。對於討論根本沒有誠意,來這裡,目的是什麼,只肯聽別人的稱讚?超。
據 ...浸會的學生,原來是這樣子的,不會吧?
loudloud 發表於 2010-7-11 19:10



我也是浸會出來的,「樣子」這回事,人人不同的啊,
人的眼界,先取決於自己將眼張開幾大,
讀浸會不一定就眺得見獅子山,詩中大不一定就望得見吐露港。
(比喻而矣,沒意說及門第)
恆一先生,不好意思。本人所說的,是沖著米米那樣的人而去的。
沒有以一概全的念頭。口語化與古詩詞的關係,你說得太好了。
好熱鬧啊
只可以說
大家的詩觀各執一辭吧了
沒什麼可辯的
我比較喜歡恒一和antic君的論點, 雖然我並不十分同意啊
米米君的詩都讀過了, 以前在別處也讀過
米米君似乎深深憎恨本土的幾個著名詩人:葉輝, 關夢南, 蔡炎培, 藍海文等等
原因未明
難怪小妹又不見你出席什麼文學活動之類, 不然我們也可以舌戰一番
然後拍博頭, 飲啖茶, 食個飽, 咩事都冇
何需要武刀弄劍, 文人相輕
恆一先生,不好意思。本人所說的,是沖著米米那樣的人而去的。
沒有以一概全的念頭。口語化與古詩詞的關係 ...
loudloud 發表於 2010-7-13 04:43



不,對不起,我全沒反對的意思
我只是借題發揮,一吐心中所想
希望別介意~
好熱鬧啊
只可以說
大家的詩觀各執一辭吧了
沒什麼可辯的
我比較喜歡恒一和antic君的論點, 雖然我並不十 ...
小風風 發表於 2010-7-13 12:08



所言甚是
如何寫詩,如何讀詩,意見可不同
反過來想
有人說口語俗語不能入詩
其實也無不可
關鍵在於到底是以事論事
還是一開口就以一面不屑的態度攻擊

創作固然應該講求個性,講求極個人的好惡也不是壞事
但落到評論別人作品的層面
甚至只是「批評」的層面
有道理,直接分析其差劣之處便是了
實沒有必要冷嘲熱諷
也沒有什麼好去不屑
其實,廣東話入詩,我也不是特別喜歡,沒有討厭就是
又如何?你喜歡的就多讀多寫囉,不愛的,也沒必要大肆批判;反之,別人不愛是別人的事,以理服人就夠,若對方真的不喜歡,也無謂跟人強辯
正如有人不愛吃榴槤,說榴槤臭、榴槤核突,甚至用盡一切尖酸的字眼批判愛吃榴槤的人;其實聽者一笑就好,為榴槤或愛吃榴槤的人說兩句公道話也可以,也無須強逼他也吃下一塊吧
愛好是無分對與錯的,開心見誠也好,自己知自己事也罷,怎麼非得要對罵得面紅耳綠?

唉,不多說了
楚辭是地域性很強的詩體
詩經是質樸無華的民歌
白居易的詩也口語
文學史一再證明口語並非不可以入詩,但要經過時間的錘鍊
再看新詩, 發展的歷史太短了
甚至於它的美學標準, 也是相當模楜
我要說的是, 當新詩的發展還未成熟時
大家不好對它有太多限制或妄斷
個人並不喜歡口語詩, 但並不代表它不好
米米君的詩我是很喜歡的, 他要走, 也不回應, 我也是理解的
世上總有知音人, 像我很喜歡夏宇, 我也知道米米君喜歡她
同樣也有人喜歡葉輝的油雞撈味叉燒飯
物以類聚吧米米君, 我會常到你的博客, 炸你的詩
林振強的譯文之前看過,現在再看還是很有味道。
以廣東話入詩,除了能為詩添上趣味,還有一種源自本土感情的親切。
但同意米米說的,這樣是比較難形造詩的美感。

滿有感概的!
三年前在聚文坊也是為大概的話題爭吵一輪後米米大爺徹走,
之後其他人變得意興闌珊(也因為各有各忙),
最終論壇網絡上消失。
看見這裏真令人高興,恍惚心願已了。
更令人高興的是看到很多老朋友的名字,白鴿子暗華燕夕大家好!
可惜新面孔不多就是。

我也是浸大的啦恒一師兄(以前在創作天地不敢叫師兄的啦xd)
雖然不是中文系,可是也有上吴老師的文概,劉老師的莊子佛教思想等等呢∼
問好!
米米君是個很有個性的人
也很會搞笑
話說有一次我和老師及他出席關先生的詩歌研詩會
老師問他為何寫詩
他說
因為我要像關先生和葉先生一樣
溝一打以上的妹妹仔
當時全場死靜, 唯獨我笑得眼淚水都標埋
林振強的譯文之前看過,現在再看還是很有味道。
以廣東話入詩,除了能為詩添上趣味,還有一種源自本土感情 ...
孤樓 發表於 2010-7-14 09:16



    今天米米君打電話來了

事件呢, 其實是數年前有人在毫無理由及通知底下免除了米米的版主職位
米米為了抗議, 所以自行刪文
嘩, 光天化日, 講大話, 仲要作委屈狀
咩野人黎架
其實我和衡之也是浸大的,畢業了兩年,向各位問好。

對於方言和口語創作,我一直認為其利弊不在於方言和口語本身,而是在於詩人如何「提煉」方言和口語,並讓它們達到藝術的層次。如果說,某些方言詩、口語詩令人覺得俗不可耐,那是因為詩人的問題,而不是方言和口語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將問題歸咎於方語和口語;我們應該去質問那些詩人為何會把方言和口語搞得如此俗不可耐。作為詩人也好、讀者也好,我們必須懂得分辨是非,分辨何者才是問題的元兇,不應該被一些表面假象所欺騙而錯怪方言和口語。

誠如早前某些朋友所說,現代漢語本身也只是北方方言,而在南方各大方言之中,個人認為又以粵語最為精彩,保留了許多中古詞彙,動詞尤其生動活潑,語法形式也多變,發音更與唐宋最為吻合等等,在在也值得我們廣東人驕傲。其實南方各地方言也大量保留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特別在詞彙和語法上;透過活用方言,我們更可以改善和彌補一些現代漢語的缺陷。當然,首先條件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方言,然後才談得上活用;至於提煉,更是後話了。

小弟不才,曾用一年時間簡單研究中國八大方言,主要是南方各地,然後得出結論:現今運用方言寫詩的人都不能算是成功。別的不說,正字也寫不好,還談什麼方言創作、口語創作?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就埋藏於正字之中,亂用白字�別字只會增加文章的誤讀性,繼而破壞了方言的精彩之處。所以,我十分理解米米的想法,也明白他的執著為何。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不懂行,就不要跑;不懂跑,就不要飛;亂飛,只會跌死。
這個說得中肯
拿, 果d  x 爺 ,詩壇北野武的徒子徒孫
你地拜錯師啦
唔好再叉燒撈味燒雞一籮籮咁寫啦
咁樣諾貝爾獎文學獎係唔會預你架, 知冇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