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準參賽作品 《其實有一種稱之為混沌的緊密系統把它們維繫著》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本文章最後由 Matthew 於 2013-1-24 17:59 編輯

不清這一首可算是匠心之作。這可不是說笑的,不清的寫作一路受著紐約派詩人約翰阿什貝利以及戰後60-80年代的一群美國語言詩派影響,向著語言的構成和解構進發,將一些既定的詞彙和句式解剖並打碎。所以他的晦澀是非同一般的,因為讀起來全然是非邏輯的,而驟眼看來每字每句都是極端的理性的產物,非常弔詭。
先來讀讀這詩,第一次看你會覺得根本不能夠歸納出題旨,縱使題目是有「緊密系統把它們維繫著」。完全不是那回事,那麼讀完便算嗎?這未免可惜了,因為你不是過其門而不入,而是連門也找不著。閱讀現在詩之難在於你會被那些難以名狀的東西嚇退,跟著便說服自己說無感覺或作者太爛。怎樣都好,我們讀此詩不能從一般的方向入手。那麼,乾脆只看語言,或者會有其他發現。
第一、二節,充滿著聲音的感官描寫,「然而總有一股強大和不正義的勢力/讓我們偶爾懶於沈默」,這兩句有話要說,但線索卻戛然而止,「令平坦的路無法抵達目的地」也是有實在的話要說,我們先把它記下來。跟著下一節,我們接下來看到「激情」和「哀傷」。這兩個詞組特別顯眼,在這詩裏我們頭一遭看到如此具有情感色彩的詞語。再往下一節,我們見到一種頗有秩序和規劃的寫作,一提到愛,字被拆開變成碎片。來到這裏,開始觸碰到若有若無的端倪了,是那種感性與理性的拉扯,但仍捉不住其重心。不過我們開始覺察到,詞與詞的對立,或者詞性的對立也歸入文本敘述的部分,作者不甘於線性的敘述,反要選擇跳躍,進行戲劇性的搞和,拼揍出一種奇特的語感。在詩中,譬如詩歌的柔軟度/例如海水的鹹澀味。這兩句,很容易看得出「詩歌」和「柔軟度」,「海水」和「鹹澀味」的對立,即名詞與形容詞的對立。可我們平常用來卻不覺得有甚麼特別,可見的是,在詩的語態中,詞語是作為更重要的單位去存在,詩歌就是詞作為詞一個身份的越軌,一個自我解放的機會,一種自由。所以,這裏就明白了,一首詩特別是這首詩並不是始與終的關係,而是作為一個有機體,或曰糸統去存在。詩可以在任何時候開始任何地方結束,當任何事都不可信的時候唯有語言仍忠於詩歌,這是「我詩故我在」的況味。這詩就是一個寫詩思考的過程,思的過程是一個漂泊的身世,沒有所謂的國籍,寫詩本身就是賦予詞語一個名份。我同意這詩讀來十分生硬十分難懂,沒有好看的比喻和漂亮句子,投入不了。但這是瑕不掩瑜。這詩的實驗性超過了意義,它是在另辟蹊徑。你儘管批評它吧,我就覺得不錯。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