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佛教哲學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sam 熟練筆手 2011-2-10 18:01:38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我諗佛教哲學係一個好大既課題,佢比西方哲學更早成形,更完善,我覺得西方哲學的理論,很多時因為沒有足夠的心靈體驗,所以只能從思想層面去了解本質的世界,變成頗有隔靴騷癢的感覺,而且因為對本質沒有經驗,變成使用的名詞也很枯竭,無法如實的指出確當的狀況。反而佛教哲學,可以很確當的描繪出整個心靈世界,如實的展示出存在的真面目。
不如就由「無我」開始說起吧!因為這個「無我」,李天命曾經講過這是一個「自我推反」的命題,正如笛卡兒說的,不論我懷疑自己的存在,或否定自己的存在,但這個懷疑和否定本身是不能被否定的。
但是佛陀為什麼要說「無我」呢?「無我」既本意係乜野呢?
待續..........





無我
不是完全沒有我
而是指"我"是不停變化更新
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的意思
米米 發表於 2011-2-10 19:35


米米
你這樣說不夠準確,你的意思比較接近有一個永恆的生命,例如一個「永生」的靈魂,或一個「不滅」的吸血彊屍,永生和不滅都是不停更新的。
在哲學中所指的「主體」「本質」「神我」,大多數是指一個超越時間形式的存在,因為唯有超越了時間形式,「他」才能是不變的,而「永恆」或「永生」都是指一個存在於時間形式的「個體」,所以你解釋的「無我」,其實就是指後者,一個永恆在時間裡輪迴的個體。
但如果你的解釋真是這樣,我覺得又不太合乎佛教的思想,因為佛教提到「涅槃」這個概念,它是一個絕對寂靜的狀況。
同意米米,
佛教的"無我"是指不存在一個恆常不變的自我.
他們不如從印度佛學中的"十二因緣"講起?
葉銳霆 發表於 2011-2-11 13:14


葉兄的說法比較準確。
證明兄台對佛學掌握頗好,難得!
他們不如從印度佛學中的"十二因緣"講起?
葉銳霆 發表於 2011-2-11 13:14


要說佛教哲學,我想最好就是由原始佛教開始,而在佛教出現之前,印度的六師哲學,也十分精彩,甚有研究價值,不過這裡還是先說說佛教的哲學吧!
佛陀成道後,最先說的是四聖諦等的解脫生死的理論,而這些理論的基礎,就是根據「三法印」而成立的,反過來說,三法印就是整個原始佛教教義的總結,或是總綱領,如果佛教教義違反了這三條規範,那些就不能稱之為佛法,(題外話,後期大乘設立第四法印,一實相印)。
三法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佛陀認為在時空中的一切現象,都是流轉不定,沒有一刻是固定不變的,同時在心識世界裡,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自我(主體),作為輪迴受報的主體,如果我們明白以上兩個道理,若最後還能印證這兩個道理,就能夠證入完全寂滅,得到終止。
這個三法印的說法,大家是否感到有些矛盾,不會邏輯呢?
我建議你從佛教最基本的教義讀起
     理解"空"的特質
     不然, 就會流於"大放厥詞"的level  ...
米米 發表於 2011-2-12 09:40


米兄
謝謝提醒,我口中的中西哲學和宗教哲學的知識,都是我廿年前的記憶,我其實已經放下很久了,現在正如閣下所說,得閒上來放放厥詞,消磨時間,讓大眾一笑,其實兄台不必太在意,若有得罪,請多多包函。
就我記得,「空」不是佛教的「基本」教義,「空」只算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原始佛教不愛說「空」,大多數都說「滅」,例如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苦集「滅」道,原始佛教說到「空」這個詞,主要是對應真常外道當時所說的「常樂我淨」,而說「無常苦(空)非我」,實質上這個「空」的意思都是指「滅」。
佛法的由最初的小乘教法, 以致後來大乘佛法裏強調"空"的說法, 是佛教發展的過程, 相當繁複, 你我是無法用三 ...
米米 發表於 2011-2-12 10:21


米兄
你可能有些誤會,修行佛法是一回事,探討佛教哲學又是另一回事,我們無需要混為一談的,又或是有些人趣向從理入,有些人偏好行門,而對一些喜愛理性思辨的人來說,你叫他只老實念佛是行不通的,有道是,同檯食飯,各自修行,而且這題旨在討論佛教「哲學」,對修行應不會多加涉獵。
「空」這個抽象概念,在佛教爭論和探討左千幾二千年,我想主要是因為各家的心胸太狹隘,至令眼界識見無法開顯,但來到我們這代人,已沒有門戶之見,又吸收中外觀點,學懂邏輯思考,應該是時候可以把這些死結解開,不如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sam

把佛法當哲學來研究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佛學不過是文字方便, 佛陀早就知道它的禍根, 因此常說佛法不 ...
米米 發表於 2011-2-12 17:54


米兄
辯證佛學難免唇槍舌劍,但若動了瞋火,就真的是個人修為的問題了,我覺得若是身為一個護法者,就不單要切實的掌握佛法真義,更要對各種現世宗教和哲學,及在理性思考能力不斷提高,不然如何能成護法者,渡己渡人呢?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法門,但是我們要如何對待這些方便法門呢?難道因為它是方便,不是究竟就要否定它嗎?還是只要明白它是方便,是一種工具,所以我們更加要在不執著的情況下善加使用呢?我覺得這是值得深思的。
佛佗並非是否定文字方便, 而是要人放下文字的執著, 文字方便不過是一種工具, 如用皮栰過河, 渡了彼岸沒理再捉住它了. 禪宗為了避免人們落入文字的枷鎖, 以不立文字, 直指本心為教義。辯經是修行是沒錯的, 如果結果是引致我們走向邪道, 那就是問題了, 所以要小心. 根據佛陀的法, 經書, 義理都不過是有為法, 有為法到底都是世俗諦, 並非修行至高境界, 當場修行也要講求次第, 簡單來說, 信, 解, 行, 證, 解經辯經不過是"解"的範圍
米米 發表於 2011-2-13 01:19


米兄
你講得好呀!文字只是工具,如到了彼岸,筏亦應捨,意思即是什麼呢?意思即係話,你未上岸前,係唔可以跳船架!咁你而家上左岸未呀?未丫嘛!做也叫人唔好執住文字呀!執少陣都唔得呀!你隻船有少少漏水都浸死你架!所以你而家不單要學懂文字,重要精通到無漏先得架。
我最唔中意人地話乜野有為法,你以為離開左有為法重有無為法既咩?乜野係無為法呀?你估真係好似以前 D 高僧大德亂咁齋 up,求其睇到句乜野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咩!你咁叻!解尼句野比我聽下丫!
教徒一般重實踐,哲學家一般重思辨
可能這就是宗教與哲學的距離?
葉銳霆 發表於 2011-2-13 02:42


教徒果 D 所謂實踐,其實大部份都錯誤既,試問而家有幾多真係通過聞思修架?唔係一埋位就修既咩?真係修 D 乜又唔知,修黎有乜用又唔知,個個不求甚解,人咁做佢又咁做,晒鬼氣,以前人地密宗,首先要學十年八載顯教理論,然後都係對理論再深入觀察,直到最好證入自己所觀既境界,係過程入面同哲學所唔同既就係,佛教首先係「止靜」方面有左成就,再發起「觀想」,而哲學家只有沉思觀想,無左「止靜」既練習,最終變成狂慧世智,無法證入「空性」。
東方思想很多時都提到「天人合一」,這樣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合此什麼,道家的天人合一又指什麼,佛家又有沒有說天人合一的呢?儒家跟道家不同的是,儒家比較著重當下,認為至仁至聖就要在這一生努力實踐,一切功德都發揮在現實的世間,並沒有通過這生的努力,行善積德讓來生享用,儒家所謂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性(存在本性)是善的,人努力的實踐就是要跟這個善性融合,一切的仁義禮智就是善性的發揮,而道家的「天」是指一種超越性,是一種超越人性的自然本性,所以道家的實踐方法是有別於儒家的,道家傾向避世歸忍,清心寡欲,無為合道,道家的主旨是借假修真,他認為這躺人身的意義,旨在為了成就未來世的神仙功業,所以道家是指向未來世的宗教,而儒家卻是安於現世的哲學。
說過儒道兩家,現在要說佛教,究竟佛教是說什麼的呢?佛教開始是說「苦」,佛教是一套說苦的哲學,佛教認為人生就是苦,一切生命都無法擺脫這個生老病死之苦,眾生就在這個生死輪迴的苦海裡永無出期,而為什麼會引起苦呢?就是我們的欲求,所以解除苦的方法,就只有斷欲去愛,唯有斷欲去愛才能夠終止苦,終止苦才能夠脫離輪迴苦道,所以佛教沒有說什麼天人合一,只有如何的消滅自己。
好多學左幾年佛學既老友,都會問一個好難答既問題,佢地問佛教講最終既涅槃,最後既解脫,咁乜野係涅槃?乜野係解脫呀?解脫係咪無左輪迴呀?咁無左輪迴即係乜野呀?即係話輪迴外係乜野呀?就好係科學家問宇宙之外係乜野呀?如果輪迴係無常既,咁離開左輪迴係咪恆常呀?如果唔係恆常既話,離開左輪迴係咪乜都無晒呀?通常學左幾年既師兄,都會問尼一類咁哲學既問題,佛教稱尼類野屬於六十二見外道知見既範疇,佛教既教義就係針對尼類偏見而作出辯證,但係好吊詭既就係,搞得幾搞,佛教自己又掉左落去尼 D 困窟入面,點搞架!
你們令我想起我的惡夢.....
小乘那些教義比教清楚,到了大乘時,龍樹菩薩的中論就叫我頭痛極了。
由無我說起 ...
無我的出現是想打破我執,從沒想到慢慢演變成空執。
古寂 發表於 2011-2-25 22:32


古兄
惡夢原空卻不無,中土出現空執可能是因為翻譯上的問題,原來佛經本意是「非我」的,但到了中土就變成「無我」,原始佛教原意是說「緣起假我」,大乘佛教卻說成「緣起無自性」,在這個轉折間,就發生了很多問題。
因緣和合生起了這個「假我」,但這個「假我」並不是「無我」,我們只可以說這個「假我」是緣起的假合,其中沒有一個不變的主體,就像惡夢雖然是不實卻不是沒有的。
佛教說「無我」是針對婆羅門「梵我」那個「常我」而說的,並不是說緣起假我是沒有,佛陀本意是想破除那個「真常」觀念,但眾生卻似鐘擺的,由「真常」那邊擺到「斷滅」那邊去了,變成了你所說的「空執」裡。
奈何!
佛教有一詞叫「有情」,人生是苦因為有七情六慾。如果用現今心理方面看,其實算是一種心理學,而且eq就是佛教與心理學的結晶。佛教並不是斷去愛,返而稱自己為大愛。因為大乘佛教「自覺覺他」那種慈悲心是愛的一種,它認為人生的苦是「無明」引起,對我來說我會視「無明」為慾望,一種無理智的衝動。
古寂 發表於 2011-2-25 22:52


古兄
道是無情卻有情,斷欲去愛並不是做一個無情無義之人,反而因為沒有了個人的私欲,才能成為一個大仁大義之人,佛教說菩薩是「覺有情」,但如何才是覺有情呢?今晚回來再說。
樓主就不要叫我古兄了,我只是一個學生。
恰巧前幾年要考佛學才能與你們搭上枱。
對於你想問的覺有情,你可以買一本《正覺的道路》去看看。
我就是中一至中五時學到的,對「覺有情」有一個完善解釋。
老實說,我雖然曾皈依過,但我不太相信神佛之說。
只是覺得佛教對人的感情比較重視,對它的理論有少少興趣。
古寂 發表於 2011-2-27 17:05


老古
正覺才知本無路。正覺的道路是衍空法師著作那本嗎?這本書對一個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本佳作,但你卻說曾皈依過,惜又不太相信神佛心說,由你語中,就知道你對佛學全無認識,佛教雖然時常說信願行,但更重要的是「聞思修證」,而聞思修都跟思考認識無法分割,不是如有些人所說,佛法是實修實證,思慮空談毫無所益,佛法的修行就是叫我們思考認識再思考,唯有不斷的反複思考反省,才可以去除我執,不是毫無認識,閒時念幾句佛號,就妄想彌陀臨終會來打救的,如果這樣簡單,不是對那些多生努力修行的眾生不公平嗎?沒有這等便宜的事的。
覺有情就是自己曾經解除了欲求的束縛,得到自由之喜悅和方法,然後生起悲情,幫助一切曾經像自己未解脫前痛苦的眾生,因為自己曾經感同身受,生起了那個同理心,並不是說菩薩如眾生一樣,充滿七情六欲,如果菩薩如眾生一樣,人人自私自利,又怎肯去幫助別人呢?
回復 26# 古寂

你還是叫我古寂吧。
好吧!自古詩人皆寂寞,古寂兄真詩人也!
佛學的知識,對我亦沒有所謂。
佛學的知識其實就是做人的學問,對我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但是對於覺有情的定義相信各位都不會誤解......
你又何必刻意加以解釋呢......
不是的,你已是其中一個誤解的人。
我只是隨便說說,那你又何必認真?
哦!原來如此,但隨便說說都可以是對的。
樓主,請問你有沒有上過高登?
曾有高登的 ID ,但很少上去,因我所到之處,都會被人封鎖,所以來到這裡,還是乖乖的說話,不然下場就.......
見樓主的用字,
好像認為對佛學應該有一定了解,
又為何執著字義上的解釋?
難道有一定了解就可以將經義自由演譯嗎?我覺得不應該囉!
好像跟老師背詞解一樣......
這讓我感到驚訝!因我說法跟老師所說有很大差異,如果你認為是一樣,我覺得你很有問題。
「閒時念幾句佛號,就妄想彌陀臨終會來打救」
念幾句佛號,是否就是想彌陀臨終會來打救?
不然念來做什麼呢?
就是彌陀臨終會來打救,與佛學或是自己又有什麼關係。
難道你認為沒有關係?
小乘修的,相信樓主很清楚。
又幾何見僧眾多以論道為修練呢?
原始佛教說的四聖諦,三十七道品,八正道,正知、正見、正思維,全都要通過認識,思考,討論,請師指導,請問這些不是論道是什麼呢?
與其與未能修成正果的人只論佛法,倒不如花多點時修練你所說的,積多點功德吧。
修行就是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見解,正確的思維,離開這些,還有什麼好修練,你以為插香拜神,行善積德才是修行嗎?
倘若樓主大人修成正道,再渡我這位惡智邪見的人還未遲。
古大人,正邪只在己心一念,立正心,發悲願,修智行,這是人人都可做到的。
今晚有時間,希望可以討論下佛教「業」尼個概念,究竟佢地指「善業」「惡業」有無客觀存在既,咁講係乜野意思呢?就係話,好似殺人呢個行為咁,尼個行為本身係咪就必然係「惡業」呢?會唔會尼個行為背後可以係好正面同好有善意,或者係好偉大既呢?如果唔確定,咁佛教所講既「惡業」,就無一個客觀既準則。
我覺得係尼方面,係好有討論既空間既,各位覺得係咪呢?
佛教成日講善惡,究竟佢地既善惡概念係乜野,不如我地黎睇下佛教所講既「十善」,應該尼個有代表性喇瓜,十善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大家驟眼睇會唔會覺得有 D 問題咁呢?你話不殺生o者,無話要護生喎,如果單純不生殺就叫「善」,咁護生咩善中之善,佢既所謂十善,都係叫人唔好做衰野o者,無叫人做好野喎!所以我覺得佢地個講法好有問題。
又講番佢地所講既善業「不殺生」同惡業「殺生」尼兩個概念丫!假如我地身處一個正邪不兩立既處境,咁我地點選擇呢?如果我地要衛道,可唔可以降魔呢?如果殺一人可救千萬蒼生,咁我地有無膽量去作尼個惡業呢?
一個行為同時包含善惡二業既,咁尼黎行為就無客觀準則架啦!如果客觀行為基本上係定性唔到善惡既,咁我地單純講「不殺生」又點可以定性佢為善業呢?
所以我話「十善」「十惡」根本就成立唔到,根本我地就唔可以從一個人既客觀行為去定性佢係做緊善業定惡業,你可能會話,比我咁搞法,世間咩無晒善惡,不過我又想反問大家,對你地黎講,乜野係善惡呀?
幾日無黎,尼道無乜改變,咁都好,好過日本變到阿媽都唔認得,真係套用句佛教用語,唉!世間無常呀!人真係太渺小啦!諗落人真係好多時都係好無能,好無助,好無奈,有條木咀黎問我,你地佛教徒點睇日本尼壇野呀?我同佢講,我唔係佛教徒,如果我係佛教徒,我會話日本仔抵死,你班日本仔當年殘殺幾多中國人呀?雖然中國當時係國弱民窮,政府無能,但無能唔係罪黎架,無能唔使比你班架頭殺架嘛!你班日本仔滿手鮮血,到而家重不知悔改,年年走去拜靖國神舍既一級戰犯,擺明有復辟既野心啦!尼次天都唔幫你呀!死未?
條木咀話,嘩!你地 D 乜野佛教徒呀!佛教徒唔係講慈悲既咩?點可以有仇報仇,以眼還眼架!我話!其實講下笑o者!佛教徒梗係會同你講慈悲為懷啦!但我覺得講慈悲唔合乎佛教既根本道理,點解呢?佛教開宗明義就係講因果,因果即係講乜野呀?簡單講咩係報應囉!如是因如是果丫嘛!咁日本仔尼鑊野,咩係報應囉!報應係好中性既詞語黎既,我地見到佢地有咁既果報,咁我地咩要警惕下自己既所作所為囉!做乜野都要問下自己既良心先,就好似你班日本仔年年月月日日咁捕殺果 D 藍鰭海豚,吞拿魚,真係血流成河,睇到都毛管棟架!尼 D 咁既行為,試問下有無文化丫?唔通你殺果時就o騎o騎o騎,你比天收果時就喊苦喊忽咩!
不過講番轉頭,日本仔又幾有種,真係架你睇下丫,佢地真係死到臨頭,重可以咁有秩序,咁冷靜,重可以處之泰然,如果比著係大陸,真係唔敢想像呀!
無字是動詞,我字是名詞。
無指去掉的意思。
我指我執、執著。根據十二因緣,有我這個概念出現,就區分開我的你的,然後對「我的」有愛取之念。

無我整個意思是,去掉執著。

易博 發表於 2011-3-16 00:14


易兄
你既講法幾有意思,「無我」當然是有去除我執的意思,但試諗深層,我執是根據什麼產生出來的?是否我執背後有一個「我」呢?再由「我」去生起一個執著「自我」的概念呢?還是根本就沒有一個「我」,執著有「自我」只是思想作用的缺陷或「病毒」呢?如果本來就有「我」,再由「我」去執取「我所」的話,「無我」就是指應去掉「我」所執取的「我所」,若如果本來就沒有「我」,佛教說的「無我」,應該是指本來就沒有「我」的意思,而不是去掉「執著」的意思,不知你能否明白我說什麼嗎?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善業」;「惡業」應無客觀存在.
素遲 發表於 2011-3-17 01:49



    素師兄
照你講法,佛教所說的「十善」「十惡」是沒有客觀準則啦,咁會好大鑊喎!
不過諸行無常唔等於無客觀存在架!
無我,不可能完全沒有我。
去我,也不可能完全把我去掉。
無我,只是暫時把自己存在忘掉吧了。這是一種精神境界。魚眼 發表於 2011-3-17 03:26


魚兄
你好似講緊老人癡呆喎!
   
哈哈,你說對了 ,這真是與老人癡呆差不多。
因為一旦沉迷一種宗教,自然脫離現實,程度愈深,癡呆就愈重。
唔知sam 哥哥,到了那個程度呢?
魚眼 發表於 2011-3-17 14:50


魚兄
我覺得跟宗教無關,如果你沉迷現實,同樣會脫離現實的。
回復  sam


    Sam 兄
願聞高見.
素遲 發表於 2011-3-18 17:12



    素師兄
我聽到高見兩個字會笑死架!咪玩啦!
個人覺得佛教講 既善惡係有客觀準則既,就好似佛陀臨拜拜前,弟子問佢,你老哥他朝拜拜左,我地以乜野為師呀?佛陀暫釘截鐵咁話,我拜拜左之後,你地班友就以戒為師啦!
由此可見,客觀既戒律係有晒準則既,我地好如法咁持戒就係善,反之就係惡啦!我唔理你殺一人而救萬人,總之你殺就係做惡業。
咁夠清楚未呀。
Sam 兄
衰就衰在,好多所謂戒,都係後人所自加定(或有私心呢?)
素遲 發表於 2011-3-18 19:21


素師兄
  佛教的戒大部份都是佛陀制定的,當然有部份是後期為了方便管理僧團而制定的,若這些戒律都能幫助眾生行有解脫之路上,我覺得是誰制定的都無所謂,但那些對解脫煩惱全無幫助的「禁戒取」,就要加以釐清,小心選擇。
回復  sam

  Sam 兄
  可否解釋下{諸行無常}呀?
素遲 發表於 2011-3-18 19:30


素師兄
佛陀說諸行無常可能是指一切運行或有作為的東西都不是恆常不變的,一切因緣和合的東西「本身」並不俱有不變性的,但是在「一切有部」來看,「假必依實」,一切和合的假象,都是來自某些「真實」「不變」的性質的,不過佛教主流的思想,並不贊同這個想法。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